纸船教案8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作为教师学会将教案制定完善是很重要的,教案是教师上课过程的缩影,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以下是汇报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纸船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纸船教案8篇

纸船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冰心的作品及其风格,培养文学情趣和文学素养

2.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进一步学习朗读的技巧,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3.学习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感受诗歌独特的语言和情感魅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人的情感。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诗人思念母亲的真挚的情感并学习借鉴诗人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安排:

1.课前学生收集资料和教师一起交流。了解作家作品,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以朗读促进理解,加强学生读诗歌的鉴赏能力

3.本课时以讲读为主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介绍作家作品

1.以《游子呤》导入,唤起学生的共鸣,由母爱引出游子对母亲的思念。

2.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有关冰心的资料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当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有短篇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及著名的散文集《寄小读者》。

二.指导学生朗读冰心《纸船》,感知诗歌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学生试读。全班谈论怎样朗读本篇诗歌。

(1)仿照课后联系练习题第一题,标出第二、三节达到节奏和重音

(2)小组或同桌谈论朗读时的语速、音量、感情基调。

教师提示:语言速度较慢,声音低沉,包含深沉的思念和哀伤

(3)全班自由朗读课文

2.用音乐进行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品味

3.全班配乐朗读,感受诗歌的内容和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

三.合作探究,培养鉴赏能力

1,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商讨

(1)作者在这首诗歌中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提示:围绕游子对母亲的深切的思念回答就可以。有的可以拔高要求,如:漂泊无依的孤独;思念祖国的赤子之心等

(2)作者是怎样把这样的情感表达出来的?

提示:“从不灰心地把每一张纸叠成纸船抛入海中,希望纸船带着自己的思念”,“载着他的爱和悲哀”,“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3)那些词语和句子最精妙,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在原文中勾画出来,宾并且写上简短的批注

提示:如:“从不肯”、“总是”、“每天”……等词语中包含着执著的思念;“梦中看见”、“含着泪叠的”等包含着赤诚和深情。

(4)这首诗歌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

说明: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言之有理就可以。有的时候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就现实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

纸船教案篇2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应比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在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旧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教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会有好朋友,你和你的好朋友发生过争吵吗?有过不愉快的事情吗?指名述说。

(学生各抒己见)

2、谁能说一说最后你和你的好朋友合好了吗?指名说。

(二)创设情境

1、播放课件,展示松鼠和小熊快乐地玩耍着。

2、这种情景美吗?看过文后你的心情如何?

(三)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生字。(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明确读的要求,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读带有拼音的字:

坏、扎、抓、莓、吵、受、幸、福、祝(反馈时,学生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4、认读本课的生词:

5、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请学生打手势表示)

6、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

(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自由选自然段读。)

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多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读了课文,你们有没有不明的地方?

(自由质疑,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说,教师不作具体的解答。)

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8、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以4人小组的形式练习,再分别请愿意展示的小组给大家戴头饰演读。)

(四)拓展与巩固

1、你能说出还有哪些有趣的事?

2、每个小组确定一个代表,大家听他朗读后,给他出出主意,帮他把课文读好。然后各组代表在全班朗读,比比谁读得最好。

3、总结谈话

(五)作业设计:

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朗读全文给家长听。

纸船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 《纸船》,朗读全诗,注意节奏。

2、分析、讲解全诗的内容。

3、体会诗人对母亲对祖国爱的无比深厚。

教学重点:目标1 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请一位同学谈谈最近的感受或见闻。

2、请一位中等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也要给予指点。

二、作者简介,导入新课:(3分钟)

冰心(1900一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的女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诗以抒写纯真的重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

三、熟悉全诗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

2.教师范读。要读得低沉而富有深情。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泊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凉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四、分析、解读全诗。(目标2)

1.请根据诗中给出的信息,想象这是诗人在何种情形下写的这首诗?

明确:海浪涛涛,天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回到亲人的怀抱?诗人因为强烈地思念故国、思念亲人,愈发感到孤独、惆怅。

2.第一节中哪些诗句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且由来已久?

明确:"从不肯总是"表明诗人并非这一次出门远行才有此举动,而是对母亲的依恋思念之情由来已久,一直就很浓烈,"一只一只"点出所叠纸船的数量多,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极深。

3.第二节诗人写出精心叠成的纸船抛入大海后瞬间发生的种种令人心碎的结果,并

写出自己明知没有结果还是不灰心地叠,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实际中是否可能,愿望能否实现,这对诗人来说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是诗人是否寄托思念、排解孤独、忧伤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表达出诗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4.第三节是诗人展开的想象。这一想象有何特点?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纸船虽然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入母亲的梦中,这一想象新奇、大胆、瑰丽,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点明题旨。

5.叠纸船原是儿童的一种游戏,诗中的这一行为意味着什么?诗中的纸船又象征着什么呢?(目标3)

明确: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诗人叠纸船这一行为表明诗人对母亲对祖国爱的无比深厚。

五、背诵比赛。

六、布置作业:

1、朗诵这首诗。(a)

2、完成课后练习题。(b)

3、《掌握语文》。(c)

七、说课精要: 适当介绍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艺术中的作用。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以此加强朗读指导。

八、教学后记。

纸船教案篇4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1.dǎo( )告 2.罗摩yǎn( )那

3.wàng( )弃 4.pāo( )下

二、填空。

1.《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__(国家)诗人________,他曾在1913年获________奖。

2.《纸船》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

3.当你沐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纸船——寄母亲》中直接抒发对母亲的爱的一节。

三、阅读理解。

(一)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xī( )( )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nì( )笑,却一声儿不响。

1.根据拼音写出填空中的汉字,并辨析这两个词的作用。

2.“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和“孩子,你在哪里呀?”这两个疑问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3.有同学认为,在妈妈急切寻找“我”时,“我”却躲起来捉弄妈妈,这说明“我”是个坏孩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二)

对岸

泰戈尔

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

在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

人们在早晨乘船渡过那边去,肩上扛着犁头,去耕耘他们的远处的田;

在那边,牧人使他们鸣叫着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场去;

黄昏的时候,他们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这满长着野草的岛上哀叫。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据说有好些古怪的池塘在这个高岸之后。

雨过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鹜飞到那里去。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水鸟在那里生蛋;

竹鸡带着跳舞的尾巴,将它们细小的足印印在洁净的软泥上;

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过来,渡过去,所有在林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诧异地望着我。

太阳升到中天,早晨变为中午了,我将跑到你那里去,“妈妈,我饿了!”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树底下,我便要在黄昏中回家来。

我将永远不像爸爸那样,离开你到城里做事。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选自《新月集》)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节诗的大意:

第一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通过优美的诗句表现怎样的思想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的题目是“对岸”,若改为“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是否可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使用的修辞方法和作用是

( )

a.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海天一色图。

b.拟人,形象地描绘残阳如血,长草白花与月光一同涌起的波浪图。

c.拟物,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月光照长草白花的水墨画。

(三)

金色花

(1)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2)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3)无论阴睛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着阳光和空气。

(4)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5)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6)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

(7)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8)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

(9)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10)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11)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12)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13)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

(14)可以想像,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15)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16)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1.根据(4)~(7)段内容,分别概括出开花前的“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点。

(1)开花前仙人掌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3)~(13)段内容,概括出作者对仙人掌的感情所经历的四种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13)段中写道:“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请根据(3)~(13)段内容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浅薄庸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采用了纵横对比的手法,纵观全文,分别概括出纵向和横向对比的内容。

(1)纵向对比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

(2)横向对比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

5.本文是一篇状物寓理的散文,作者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要揭示怎样的一个道理(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祷 2.衍 3.妄 4.抛

二、1~3.略。 4.《纸船》最后一节

三、(一)1.嘻嘻 匿“笑嘻嘻”一词形象地表达出“我”变成金色花后的开心和得意。“匿笑”一词生动地写出了“我”的调皮和狡黠。 2.第一个问句是“我”变成了金色花后在心里对妈妈所说的话。作为孩子,他知道妈妈深爱着自己,他希望虽然自己的形象发生了变化,但妈妈依然可以认识自己。但是,他又没有十足把握,所以在心底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表现了孩子对依恋和爱。第二个问句是妈妈发现孩子不见时大声寻找时说的,表现出了妈妈对孩子深切的爱和找寻不到时焦急的心情。3.不同意。在“我”变成了金色花后,仍不离妈妈左右,注视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为她送去香气,陪伴妈妈读书,这些都说明了“我”非常爱自己的妈妈。之所以在妈妈寻找自己时不说话并且匿笑,是因为他个性天真调皮,在和妈妈开玩笑,而并不是真的捉弄妈妈。所以不能说“我”是个坏孩子,其实“我”是一个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

纸船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的能力。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大胆探究的精神,以及用不 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的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大胆探究的精神,以及用不 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纸船和风筝,板书“纸船”“风筝”两词。

2、教师分别找学生读词,并请学生在这两个词之间写一个字,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读。

(教师写“和”字。)

你能用“纸船”、“风筝”说话吗?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自读提示1.认识“坏、扎”等8个生字,2.正确、地朗读课文。)

要求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拿起铅笔,边读边画出本课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

三、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落实目标1.认识“坏、扎”等8个生字,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识字规律。)

(1)学生朗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学生朗读时有困难的句子,重点指导。

a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b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c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d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2)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课件出示:扎、坏、抓、莓、幸福、受、吵

具体操作: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四、做识字游戏

(落实目标1.认识“坏、扎”等8个生字。)

1、抛魔方,读字,举字卡

2、摘苹果

五、我的发现:扎、抓(落实目标 1.正确、端正写“坏、扎”等8个生字。)

六、我会写

(落实目标 1.正确、端正写“坏、扎”等4个生字。)

1.出示生字“坏、松、扎、抓”。

2.给生字组词。

3.教师示范并讲解书写要领,重点指导“抓”

4.学生练习书写。

5.展示评议。

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到谁和谁的故事呢?(出示贴图)你们知道他们俩住在哪儿吗?(学生说完后上台贴图)老师指着板书朗读第一自然段。

七、学习课文,感悟内容

1.出示纸船实物,指导学生大声地读、轻轻地读、甜甜地读纸条上的祝福。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熊的动作和神态,联系生活理解“乐坏了”,体会小熊喜悦兴奋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4.想象补白:小熊现在又会想些什么呢?小松鼠收到礼物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5.纸船和风筝给它们带来了多少快乐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2.~6.自然段吧,一起去分享这份快乐。

6.区分“漂”和“飘”。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小朋友,你们想一想,他们可能会为了什么小事而吵架呢?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边说边取下纸船和风筝)

学习7——11自然段。

1、这时,(示课件)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分别做了些什么?下面,小组合作学习,一起到7——9自然段去找答案吧!

2、汇报提出的问题。

3、课堂练习:

比较句子:

①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纸船了。

②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说得真好!连我们的电脑也忍不住要表扬你了!)

4、指导朗读:(示课件)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些自然段呢?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学生评价;老师也可读,让学生评价。

③指一名领读,其他小声跟读。

5、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心里也越来越难过了!这时,是谁受不了了?谁想读读这一段?你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的?谁还想读一读?指导读(示课件)“如果,,,,就,,,,”,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6、听了松鼠的话,你愿意和松鼠和好吗?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松鼠 会看见什么?(边说边贴上风筝)是谁放的呀?这真是一只美丽的风筝啊!松鼠看见了,有什么反应呢?(高兴得哭了)他又是怎么做的?

7、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喜欢谁?为什么?

小结:小熊和松鼠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不但主动交往成了好朋友,而且有了矛盾还能主动道歉言归于好!小熊和松鼠把纸船和风筝作为友谊的使者,传递他们的友情,真聪明!

课中操:《找朋友》(放音乐)

小熊和松鼠终于和好了,你们替他们高兴吗?让我们来唱首歌庆祝一下吧!

八、拓展思维

①小朋友,当你和好朋友闹别扭时,你又很想和他和好,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呢?

②下面,老师就给个机会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好朋友表达心意吧!

纸船教案篇6

(一)导入新课

母亲节刚刚过去不久,那么,同学们在母亲节的时候,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的呢?(学生:鲜花、贺卡、实际行动、好成绩……)

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然而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我国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却离开了自己20多年从未远离过的母亲,孤身一人,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旅途,在茫茫的大海上,独坐舟中,她流下了思念的泪水,她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折出一只一只很小的纸船,抛在苍茫的大海上,任凭风吹浪打……一天,她竟然因思念母亲而小病于舟中。当晚,她梦见了自己至爱的母亲,来到了她的床头,手里端着药杯,伸手摸她的额头。第二天,她的病竟奇迹般的好了。

这位作家就是被称为“感动了整个中国的”、“最具爱心、夜一般温柔的”作家——冰心!也就是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中,冰心写下了一篇含义隽永感人至深的优美短诗——《纸船》!(板书)

(二)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名篇佳句不胜枚举,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不仅说出了我国人民对于诗歌情有独衷,而且也指出了学习诗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那就是——朗读。

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的朗读一遍这首小诗,体会一下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可以向小组同学请教,小组同学解决不了的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2、感知反馈朗读指导

好,同学们读过一遍之后,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思念、爱……)看来同学们对这首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有这样的感情,这首诗歌我们要用怎样的语速、怎样的情感来读呢?(缓慢、深情、真诚的)

3、教师范读

好,我国的诗歌特别适合于朗读。在朗读时,我们可以通过对诗句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的处理,用声音来再现诗人的丰富情感。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同学们请注意诗句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课件:音乐)

4、学生练习朗读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两遍,然后我们找同学来读。

5、学生个读

6、学生齐读

读着这首精美的小诗,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那真诚的情怀。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读一遍全诗。与冰心一起走进这艘思念的小船吧!(教师起头)

(三)精读品析

1、有的是诗人喜欢用思想对别人说话,显得高深、玄奥;有的诗人愿意用心灵和我们交谈,冰心就是这样一位真诚的诗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看看诗中都有哪些写得精彩的地方呢。先让我们看第一节诗,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一下,这一节诗中你认为那些词语用的非常好?说说你的理解。(总是、一只一只、很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思维、创造性地思考,互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指导、引导启发。)

2、涛声阵阵,天风吹卷,漫无边际的大海上,一艘颠簸的邮轮载着一颗孤独的心灵驶向陌生的国度。从此远离了祖国,从此远离了母亲,此刻,窗外虽有大海的壮美,虽有太平洋的浩瀚,而诗人都无心欣赏。她只是默默的.叠着一只一只小小的纸船,然而这些用了作者全部的情感叠成的小船,结果是什么呢?(请同学用诗句回答。)那么从这第二节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呢?(学生:心中永存希望)

3、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思念的船儿呀,你漂洋过海,飞跃万水千山,流到母亲的梦中吧!“求他载着她的爱与悲哀归去”。多么巧妙的构思,多么巧妙的结局啊!那么,有没有同学发现这一节诗与前两节诗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这三节诗之间在内容上有怎样的联系呢?(学生小组讨论:第三节诗是想象、虚写。叠纸船、抛纸船是为了梦纸船作铺垫。)在这节诗中,同学们觉得那些地方写的非常精彩呢?(学生质疑讨论完成:无端、求他在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4、下面,让我们再齐读一遍全诗,看看还有那些地方不清楚、不理解。(学生质疑讨论)

(四)美读欣赏

1、一艘小小的纸船飞跃重洋,从异乡女儿的心里流到故乡母亲的梦中,托起它的是女儿对母亲深深的爱,满载着的是女儿对母亲浓浓的思念。今天,老师特意请来了我国著名的配音演员李子,来同大家一起学习这首诗。让我们与李子老师一起再一次步入这艘满载着爱与思念的纸船吧!(课件)

2、首隽美的小诗,文情并茂,令人感动,下面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和着音乐练习两遍,然后请同学为我们配乐朗读。

3、学生配乐朗读。

4、这首小诗真是太美了,每一次朗读,都仿佛与这位“最具爱心、也一般温柔的”世纪老人作了一次倾心的交谈,都仿佛游历了一次丰富的情感旅程。下面,让我们用两分钟时间把这首小诗背下来,让这份美好的情感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好吗?

5、提问背诵。

6、齐背全诗。

纸船教案篇7

活动经验

1、 学习用长方形纸折纸船。

2、 感知纸的吸水性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关系,发展比较性观察能力。

3、 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尝试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区域规模

全体幼儿分为四组

活动材料

1、 普通白纸、蜡光纸、皱纹纸若干,折纸船步骤图

2、 塑料盆4个

3、 记录单4份

活动指导

1、感知三种纸的不同。

出示普通白纸、蜡光纸、皱纹纸,引导幼儿观察并触摸,体验三种纸的不同(软硬、光滑、名称等不同)

2、学习用长方形纸折纸船,幼儿分组合作完成。

(1)教师出示折纸船的步骤图,引导幼儿用不同质地的纸尝试折纸船。

(2)教师在幼儿折叠的基础上重点讲解、示范幼儿不会折的步骤。

(3)幼儿再次折纸船,教师巡回指导。

3、猜测三种纸船沉浮的速度。

(1)教师出示水盆,请幼儿猜测:纸船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哪种纸船沉得快?

(2)幼儿合作将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用长短不同的竖箭头来表示快慢。

4、幼儿分作操作实验,并记录结果。

(1)指导幼儿分组活动,将三种纸船同时放入水中,观察纸船下沉的速度。

(2)请幼儿将实验结果在记录单中表示出来。

(3)幼儿互相交流实验结果(皱纹纸纸船最快,蜡光纸最慢,普通白纸比较快)

5、寻找原因,了解纸的吸水性。

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探究: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会不一样?

引导幼儿做实验:将水分别滴在普通白纸、皱纹纸、蜡光纸上(每张纸滴一滴),观察纸的吸水速度,并与纸船实验结果比较,找出原因。发现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教师小结: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得快,谁就沉得快。

活动反思

通过学习习本活动, 孩子们都自己亲手折了小船,并用自己折叠的小船进行实验,每个孩子都很积极、认真,当看到自己的小船沉得有快有慢时,他们的好奇心瞬间被调动起来。在实验环节,幼儿动手操作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增加了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纸船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 能基本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2、 能理解本诗的主要内容和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3、 能通过对诗歌形象的感受,感悟母爱,领悟母女深情。

教学重点:

1、 能基本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2、 能理解本诗的主要内容和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能通过对诗歌形象的感受,感悟母爱,领悟母女深情。

教学准备:

1、 引入材料:《千纸鹤》。

2、 典型材料:《纸船》。

3、 延伸材料:艾青《我爱这土地》。

教学过程:

1、 导入知识点。

(播放邰正霄的《千纸鹤》,让学生感受歌手在歌曲中借反反复复叠千纸鹤的情景,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念。)叠千纸鹤可以寄托一个人的思念,今天我们要学的《纸船》,诗人借叠纸船要给我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纸船》是冰心1923年考上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赴美留学的途中写的。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无限的思念和远离母亲的惆怅。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纸船》。

(听配乐朗诵,体会诗人的感情)

(要求自由朗诵,注意:诵读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创设的意境;借助以前的诵读经验,试着划出节奏和重音。)

(请同学诵读,师生共做评价)

2、 知识点揭示。

(诗的知识)讲解:新诗就形式而言,在格律上约束不大,形式灵活;就内容而言,多抒发诗人的内心感受,与时代生活密切相关。诗歌表情较含蓄,常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借助形象来抒情。

提问:这首诗共有三节,依次概括为:叠纸船——抛纸船——船入梦乡。在第1、第2诗节中,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怎样表达了对母亲思念的深沉而执着?第3诗节中诗人展开联想和想象,创设了怎样的情景?这一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学生在诗中标注,小组讨论)

讲解并板书:“从来不肯”、“总是”、“一只一只”、“仍是”、“每天”等词语写出了思念之深、之执着(具体分析略);第3诗节创设了一个感人场景:自己叠的纸船飘进了母亲的梦里。“含着泪”、“爱和悲哀”形象地抒写了思念之苦、之切、之强烈,将全诗的感情推向**。

讨论:诗题“纸船”有什么特殊含义?作者为什么要选择“纸船”来表达思念母亲的情感呢?(小组讨论并回答)

小结:通过分析,我们已经知道“纸船”形象有特殊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它象征了漂泊无依、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故乡、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之情,也表现出诗人美好的心愿。

创作此诗时,诗人身处邮轮,面对茫茫大海,无法与母亲联系,内心的孤独和惆怅可想而知。大海复苏了诗人的童心,在中国民间,又有以放纸船寄托希望的习俗,诗人幻想小小的纸船能载着沉沉的思念到母亲身边,因此选择“纸船”这个具体事物,比较自然。

3、 知识点强化。

出示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请同学们欣赏,按照“感受——共鸣——再创”的方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体会诗歌的情感和表现手法,写出发言要点。

以每人选的诗歌为例,谈谈对诗的内容即形式的理解,请同学在全班作发言。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冰心的诗,了解了新诗的`形式和写法,学会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也被洋溢在其中的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深深打动。爱是相互的,母亲爱我们,我们更应该用心去报答母亲。

4、 知识点延伸及回归。

“诗言志”,它通过具体的形象、创设意境,表达作者的情感。请同学们饱含对母亲的爱背诵这首诗,再次体会诗人托船寄情的构思,体会那一只只用心良苦的纸船中盛满的无尽的爱与思念。

对抒情性较浓的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诗歌的赏析方法一样,都需要在阅读中通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去深入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 知识点检测。

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本诗采用了借物抒情的方法,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爱,模仿这种形式,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也采用借物抒情的方法,抒发对母亲的爱。

纸船教案8篇相关文章:

水果歌教案小班语言教案8篇

幼儿教案大班社会教案推荐8篇

幼儿园舞蹈教案大班教案8篇

大班教案排序教案通用8篇

食品安全教案中班教案8篇

小班教案上幼儿园教案推荐8篇

四等分教案大班教案通用8篇

蒙氏教案大班科学教案通用8篇

大班教案健康大班教案推荐8篇

中班优质课教案-中班优质教案8篇

纸船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