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考虑到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的学生,以提供个性化支持,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增加教案的适切性,以下是汇报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悯农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悯农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用语言表达一句话。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古诗、图片
活动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过程:
一、幼儿念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听听,竖起耳朵听仔细了哦!”
1. 师:我的儿歌念完了,请你来说说看“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 ”(白白的面粉做出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不容易)
附: 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
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
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朗诵古诗,解释诗意。(重点)
师:还记得《悯农》这首古诗吗?请我们小朋友来念一念。先听沃老师来念一遍,听听我是怎样来念的。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出示悯农的图片。
师:沃老师这里有一张农民伯伯锄地的图片,你能看着图片说说古诗中“锄禾日当午”的意思吗?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3.师:这整首古诗的意思是: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可是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三、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难点)
师:古诗里有个词语“辛苦”,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很累,很忙)
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妈妈干家务辛等。
师:哪除了农民伯伯,和老师辛苦之外,在你身边还有谁也很辛苦呢?(请个别幼儿说说)
幼:爸爸上班很辛苦,妈妈做饭很辛苦,爷爷奶奶送我们上幼儿园很辛苦。(再次出示阿姨打扫卫生的照片及幼儿吃饭的照片)师:小朋友知不知道我们幼儿园除了老师还有谁很辛苦啊?比如:(保育员阿姨每天给我打扫卫生很辛苦,还有给我们做饭的厨师阿姨很辛苦)。
四、老师小结。
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们要爱惜粮食,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厨房阿姨辛苦把饭菜烧好,阿姨每天给我们打扫卫生,我们要爱惜粮食,把饭菜都吃完,而且要保持地面桌面干净……)
悯农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四、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悯农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的书写。
2、通过看图和朗读,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
3、指导学生结合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有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老师给他讲讲道理。(只要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就要给予表扬。)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比一比,谁背诵得最好。)
2、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板书课题:悯农。
二、指导学生自学:
1、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2、交流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悯、夫、农、万、收”,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的不准的地方及时提醒和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粉笔标出来。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理解字义: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为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四海:指全国或全世界。
4、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到许多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很多农民因为吃不饱而饿死。
5、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6、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7、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能够不断地去学习思考,反复诵读古诗,表现真不错,农民们辛辛苦苦的劳动才换来珍贵的粮食,我们要
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六、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附:板书设计
悯农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故事中的韵律美。
2、培养幼儿从小懂得爱惜粮食,珍惜成人的劳动。
二、活动准备:
悯农图一张,小朋友吃饭图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观察图片,猜图意
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觉得这是什么时候?(请幼儿说说图上的内容)
(二)基本部分
感受古诗特点,理解古诗内容。
1、帮助幼儿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师;这幅图可以用一幅图来表达,他的名字叫《悯农》。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解释古诗的含义:中午太阳红红照在地上,农民在松土除草,汗水一点一点禾苗下面的土地里,谁知道碗里的饭呀,颗颗粒粒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2、教育幼儿要懂得爱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
提问;
听了这首古诗后你有何感想?小朋友以后进餐时该如何做?
我们今天吃的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出力、流汗种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热爱农民伯伯。
3、学习依据对古诗的理解,用不同的声调、语气朗诵古诗。
1、根据图片,幼儿跟着教师朗诵。
2、幼儿有感情地、完整的朗诵古诗。
3、请部分幼儿表演朗诵古诗。
(三)结束部分
分析人物行为,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出示图片二,观察图上小朋友的行为,说一说她这么做对不对?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幼儿讨论)
小结:我们要爱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四、延伸活动
比一比以后谁吃饭最干净,不浪费粮食?比一比以后谁洗手不浪费水?
悯农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尊重家民伯伯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2、学习古诗《悯农》
活动准备:
米饭、馒头、花卷等幼儿常见的食物;农民伯伯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基本过程:
一、 导入活动
教师通过出示多种食物的图片引出活动的主题
出示图片后,教师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二、 关键步骤
1、教师请幼儿观看农民耕种的flash的动漫,告诉幼儿粮食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
2、教师大志地、有韵律地朗诵古诗《悯农》
3、幼儿学习朗诵古诗《悯农》
三、 结束活动
师生共同朗诵古诗,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泥塑区
在泥塑区投放采泥,指导幼儿学习团、搓、压、捏的技能,练习制作好吃的面食
2、其他活动:比比谁最节约粮食
制作一张大表格,写上小朋友的名字,谁吃的最干净就给谁盖上小印章
活动反思:
1、孩子对哪些活动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农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