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草》教案精选5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详尽的教案必须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课程进度进行设计与调整,教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助力成长,以下是汇报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古诗《草》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

古诗《草》教案精选5篇

古诗《草》教案篇1

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古诗,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2、激发幼儿诵读古诗的兴趣。

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小鹅头饰人手一个。

2、情境设置:小“池塘”。

过程:

1、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池塘里游泳,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1)孩子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好吗?

(2)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3)啊,游累了,我们来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幼儿随地坐下。

2、结合多媒体,初步了解小鹅的特征并能模仿小鹅的'动作。

(1)今天妈妈请来了几个好朋友和你们一起玩,看看它们是谁呀?(播放课件)

(2)这些小鹅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讲出小鹅的特征,长长的脖子,白白的羽毛,红红的爪子)请幼儿模仿小鹅伸脖子、游泳的动作。

(3)小鹅在水里游得真高兴啊,你们看它们又在干什么了?(唱歌、跳舞)它在唱什么歌?它们是怎么跳舞的?

3、结合多媒体,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1)小鹅到底在唱什么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完整播放课件)

(2)你听到小鹅在唱什么歌吗?(引导幼儿用古诗里的句子回答)

4、再次完整欣赏古诗《咏鹅》。

小鹅唱的歌真好听,我们跟着小鹅一起唱好吗?

5、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1)小鹅一边唱歌还一边跳舞呢,我们也学着小鹅边唱边跳,好不好?

(2)想再跳一遍吗?这一遍要大声地唱给小鹅听。

6、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古诗《咏鹅》。

这一次,小白鹅想找个朋友一起表演,你们愿不愿意呀?

7、结束。

今天我们和小鹅做了好朋友,还学会了小鹅的歌,你们觉得高兴吗?天也快黑了,我们该回家了,一起和小鹅说再见吧。(幼儿和小鹅道别后一起游回家)

古诗《草》教案篇2

学习目标:

★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一、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二、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三、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四、议深情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五、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

古诗《草》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们觉得春天怎么样?能用四个字的成语说说吗?(如:百花齐放、万物复苏)

2、师:是啊,古人也很喜欢春天,写了好多好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大家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播放孟浩然的图片,是啊,这首诗就是由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

3、板书课题:春晓,指名幼儿读,并让幼儿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从而进行解题,“晓”是早晨的意思,因此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早晨。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这首古诗了,现在老师就来检查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了?

①指名幼儿读。

②全班齐读。

2、师:现在老师把课文当中的生字宝宝请到黑板上了,我们一起去跟它们打招呼吧。课件出示“我会认”的字。

①指名幼儿读生字。

②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③进行词语认读游戏:出示“睡眠、到处、新闻、闻见”等词语让全班同学进行认读。

④全班再次齐读古诗。

(三)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1、师:同学们春天百花齐放,鸟儿飞来飞去,诗人睡得可香啦,连天亮了都不知道。是谁把他叫醒的呢?原来是小鸟,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他突然记起昨天晚上听到的刮风下雨的声音。花园里的花开得那么好,被风吹了一晚上了,不知道掉了多少花瓣。师边读边指导幼儿看图。

2、师:那么诗人是怎样来写这么一幅画的呢,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1)学习一、二两句诗。

①幼儿自由读这两句诗。

②师:春天的早晨,睡得多么舒服,一醒来就听到美丽

的鸟叫声,心情真舒畅啊!谁能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两句诗。

③幼儿试着高兴地读这两句,接着再指名读,齐读。

(2)学习三、四句。

①师范读,幼儿再跟读。

②师:我们的作者想起花瓣掉了不少,心里就觉得很可

可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④幼儿试读,再全班齐读。

(3)幼儿试背全诗。

3、导背

①看图试背,指名背。

②全班齐背。

4、配乐朗读古诗。

(四)指导书写“古、声、多”

1、出示三个生字,幼儿认读,并对生字进行组词。

2、幼儿观察生字,说说在书写这些生字的时候分别要注意什么?

3、老师范写,幼儿描红并书写两个生字。

4、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春晓》。

2、古、声、多各写两行。

古诗《草》教案篇4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董大: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艺人董庭兰,善弹琴,被誉为"古琴王子"。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曛:日色昏暗。这里是说天空阴云密布,太阳黯然无光。

知己:知心朋友。

识:赏识。

君:古代对人的尊称。这里指董大。

?古诗今译】

一望无边的昏黄阴云笼罩着昏暗的天地,连太阳也显得昏黄暗淡,失去了光芒。只有一群群叫声凄婉的大雁,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此去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会不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呢?

?赏析】

高适(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醥)(今河北景县)人。为人性格落拓,不拘小节。他半生漂泊,熟悉边疆生活,边塞诗写得慷慨苍凉,真实而有气魄。

本篇是一首写朋友送别的诗作,诗人送别的对象就是诗作中的董大,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时诗人和董大的境况都不佳,处于相同贫贱的境遇之中,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作者才能写出这样的佳作。

诗人在诗作中起笔便采用白描的手法写眼前景物:呼啸的北风,遮天蔽日的千里黄沙,昏黄的阴云,原本明媚耀眼的太阳此时也黯淡无光。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着,成群结队迫于北风严威而于雪中南飞的大雁,渲染了一个荒凉、凄寒而又令人仿佛没有了着落的送别背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这样一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复杂的别离心绪可想而之,难免溢于字里行间。北风呼啸,苍穹昏黄,阳光惨淡,大雪纷飞,雁叫凄凉,不禁使人产生伤感,同是才人却要遭如此漂泊沦落,教人欲哭无泪。此两句虽是叙景,内心之郁积,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却溢之于笔端。

诗的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劝慰朋友,你此去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响亮,有力,于宽慰之中充满着激励,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朋友董大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为自己的前途奋斗和抗争呢!此诗作一反唐人赠别诗的那种凄清缠绵,低徊留连,表现了送别时刻的一种超乎他人的昂扬和悲壮,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给后人以启示,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

豪迈,大气,实为难得的送别佳作。

古诗《草》教案篇5

教学名称:古诗《春晓》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2、通过创编动作、音乐表演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教学准备:

画有古诗图片的景象一幅、国学音乐春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话题

1、提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

2、春天来了,我们的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幼儿自由回答)

二、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春天的画,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2、边欣赏图片,边倾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讨论:听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感觉?

请幼儿自述(提示语;这首古诗说了什么?)

三、再次欣赏古诗,逐句理解古诗含义

1、这首古诗的古诗的名字是什么?(春晓)

2、教师讲解诗的大意:春天的夜里不知不觉的睡到天亮,当诗人醒来后,听到到处都是小鸟的叫声,原来是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道多少花瓣被吹打落地。

四、幼儿朗诵古诗,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故事内容

1、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春晓

2、引导幼儿根据诗句大意创编动作

3、师幼跟随音乐边做动作边朗诵

五、幼儿有感情的诵读表演

1、师幼共同表演

2、分组表演

教学延伸;幼儿自由表演,也可以回家给爸爸妈妈表演。

教学反思:古诗(春晓)幼儿在小班的洪恩阅读中已经学过,但当时只做为儿歌学并没有让幼儿理解它的含义,中班的孩子再次学

习对于古诗的内容很快掌握,对于它的含义通过老师的讲述有了一定理解,但有一部分幼儿还是理解不够透彻,所以我在最后环节让

孩子自己创编动作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并通过音乐表演形式让孩子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充分的带动幼儿气氛,孩子们的兴趣很高。

古诗《草》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

小班语言池上古诗教案6篇

古诗教案优质6篇

唱古诗咏柳教案8篇

幼儿园池上古诗教案推荐7篇

幼儿大班古诗《蜂》的教案8篇

古诗词三首教案6篇

小六古诗词三首教案7篇

布草合同7篇

买卖草合同模板8篇

禁烟草演讲稿参考7篇

古诗《草》教案精选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