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设计让教师在课堂上更加自信和坚定,教案分享可以激励教师们不断追求更高的教学质量,汇报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钢琴课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钢琴课教案篇1
教学对象:
7岁儿童初级钢琴入门
教学目的:
做到十指的支撑与均匀,训练十指的力量、速度、技巧以及触键方式。
教学要求:
针对五个手指的弱点,进行目的明确的训练。教学方法:将手的基础训练分为手指、手腕、手臂三个部分分别进行训练。
教学准备:
教材材料车尔尼599。教学过程:
一、手指
五指太短太弱,却要承担最高与最低这两个重要并往往占支配地位的外声部重任,四指与三指天生连接在一起,不经过特别的训练是没有独立性的,而三指是五个指头中间最长的一个,正因为长所以显得木头木脑,迟钝而不敏感,二指懒于重复动作,相对于大指的要求就要高一点,要能灵活的将垂直于水平动作相结合。1针对五个手指的弱点,进行目的明确的训练。a使五指垂直站立起来,逐步具有坚强的支撑力
b使四指与其他手指分开,使之具有最大的独立性与灵活性,并于其他手指一样具有力度力量。
c使三指变得极其富有力量,使二指摆脱克服惰性。
d使大指学会三个方向的运动方式,即上下垂直运动、左右水平运动、由内向外由外向内的两种旋转方向。
2十指的支撑与均匀是初级钢琴训练的基础要求之一。指关节的坚挺而富有弹性的支撑,是处于第一位的至关重要的课题,决定钢琴演奏音质好坏的',不是手指的快速动作,是持续绵延的内力,不是高抬指的大幅度运动,而是尽量小的低指动作中所可能凝聚的最大的力量,不是手指的第三关节,而是手指的第二关节。3触键的手指动作:垂直触键和水平触键。
a垂直触键为阳、为刚,以发力点结实、直接、迅捷为根本。b水平触键为阴、为柔,以触键只轻滑、水平、柔美为要领。4指尖是演奏钢琴最前端、最直接、最敏感的部位,手指的第三关节主要在于发力,同时也需要有十分灵敏的快速动作,但最重要的是手指动作在于第一关节支撑手指的内力功夫,是钢琴演奏的基础之基础。二、手腕
手腕是连接指尖与大臂的桥梁,是大臂向指尖传送力量的必经通道,手腕必须是坚挺的,不是软弱无力的,但又必须富有弹性,而不是僵硬呆滞的。
(一)手腕的动作有三个方向:左右、上下、周旋
1左右方向:主要配合大指的转弯。在弹奏音阶与琶音,以及其他大指转弯的经过句时,一方面是大指主动的想作水平状伸进,另一方面需要手腕的左右运动加以配合。
2手腕的上下方向动作:主要用于弹奏某些轻巧的快速的双音、八度、和弦以及需要强化触键深度的时候。
3由里到外或由外到内的周旋动作:凡是不能用手指直接连接的远距离音符,都需要用这种手腕动作将音符充分的连接起来。
(二)手腕的基础训练
1左右动作,按住大指,均匀顺当的将其他四指中的任何一指弹奏大指左右两边的从二度到五度的音。
2上下动作,用任何两个手指,训练手指的放下与提起,将手腕的动作与手指的动作恰当结合起来。
3周旋动作,用大指和五指,二指与五指三指与五指等,弹奏远距离音程。
三、手臂
钢琴演奏是由“肩一腕一指”三点一线浑然一体,合一而动的结果,以肩为轴,大臂的力量通过手腕到达指尖,不是只有在弹奏音量洪亮的八度、和弦才使用大臂,而在最轻弱处、在连贯处都需要运用大臂。大臂的训练方法
1手臂动作以推动为主,手掌及手指与琴键的接触呈一弯曲弧线,并避免直线或直角状。2以相隔比较狭窄音程的两个和弦之间完全的连贯为目的,训练大臂在连接这两个和弦时的“圆弧”动作。3弹奏单音的旋律线条,体会旋律线条连贯时大臂的细微动作。4训练大臂对远距离跳动的单音或和弦的控制,要做到音段意连。本课小结
乐器学习是技巧性学习,钢琴也是如此。对于儿童的钢琴学习一定得从最基本的学起,并重视基本功的学习,因此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一步一步的对儿童慢慢进行训练。正确的弹奏姿势,手型及弹奏方法是孩子们弹好钢琴的基础。孩子们是好模仿的,因此教师上课时要给他们做具体的示范,并认真的指导,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钢琴演奏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它是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的乐器,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兴趣很浓烈,但是会因为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而使兴趣减弱,甚至丧失兴趣,这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因为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作为依据的,所以在儿童钢琴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采用适当的科学方法。
布置作业:
1、一首849练习曲(849之12)
2、一首599练习曲(599之84)
教学后记:
略。
钢琴课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跳跃的音乐旋律,节奏和2/4拍子,并乐意用自身的动作去表现2/4拍子的节奏。
2、尝试创编弹钢琴的动作,并在已有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双人舞。
重点学习提压手腕,立脚尖旁勾步。
难点:学习互相配合弹钢琴的动作。
3、体现互相配合,协调和合作跳双人舞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事先和大班幼儿配合跳双人
2、录像(录有四手联弹和小猫弹琴、
3、小猫头饰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音乐,并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
“这么能干,我送一首好听的音乐给你们听,可以用身体动作或小手感受一下音乐的节奏。”
2、观看小猫弹琴的录像。
“今天,你们要和一只猫来个比赛。(有一只猫要和你们来个比赛、比什么呢?先看看这只猫在干吗?他在干什么呀?(弹钢琴、你们就要和它比赛弹钢琴。所以你们要看清楚它的手是怎样弹钢琴的。它的手是怎么弹钢琴的?哦,是提起来,压下去,用力的压。先学学它小手弹琴的动作。先运动运动,准备好了吗?来
儿歌:提一提,压下去,提一提,用力压,我要做,钢琴家。
加快速度:1234567117654321
33、听音乐,启发幼儿创编弹钢琴的动作,并请个别幼儿来示范表演。
“这只猫用手弹钢琴的动作挺好看,还特别夸张,可是没有脚的动作。你们想赢它,就要动脑筋想出手和脚配合弹钢琴的动作,能想到吗?好。把想到的做出来。哎,他的动作好看,学一学。(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创编的'动作,发现好看的马上请大家学习、重点学习立脚尖旁点步。
4、分段学习弹钢琴的动作。
1、教师示范娃娃学琴一段,并指导带猫头饰的幼儿做老师去找一为小朋友做好朋友学习轮跳的方法。
“那只猫看到我们想了这么多弹钢琴的动作,也认输了。
(慧慧、:“喵喵喵,我认输了,你能教我弹钢琴吗?”
“好吧,你们也看看我是怎么叫小猫弹琴。”
“我是怎么教小猫的。我弹琴时,小猫在干吗?(看、小猫弹,我就看,看的动作可以自己想,你们也来做做,请你们找一个好朋友商量一下谁做老师,谁做学生,做老师的带上猫头饰。
听音乐读儿歌学习:老师弹琴小猫看,小猫弹琴老师看。(反复做两次、
2、幼儿听音乐跳小猫学琴一段。
“来,老师听音乐教小猫弹琴,记住老师弹小猫看,小猫弹老师看。”
3、幼儿欣赏四手连弹的录象。
“小猫学会弹琴了,真高兴,哎,那边有两为老师也在弹钢琴。过去看看。真奇怪,两
个人弹一架钢琴,我们叫四手连弹。
4、老师示范四手连弹一段,并用儿歌指导幼儿学习。
“小猫,我们也来听音乐试试四手连弹好吗?大家鼓励一下我们呀。”
“我们的四手连弹弹的好吗?来,大家也来弹弹。开始先站开点,然后一起往中间跳。”
听钢琴读儿歌:1234567111551155我们弹琴笑呵呵,笑呵呵。注意提压手腕的动作用力一点。
5、幼儿听音乐跳四手连弹一段。
“真好玩,我们听音乐在来四手连弹吧。”
6、教师示范玩钢琴游戏一段,并指导幼儿学习互相配合弹琴。
“我和小猫还想到一个弹钢琴的游戏,你们坐下来看看。”
“你们看到小猫这样是做一架什么?(钢琴、我就做钢琴家。然后我做钢琴,小猫就做钢琴家。一起来做这个游戏。”
听钢琴读儿歌:你做钢琴我来弹,我做钢琴猫来弹,一起面向观众弹,最后还要谢个幕。
7、幼儿听音乐跳钢琴游戏一段。
“好,听音乐做游戏。
舞蹈:小猫学钢琴5、与好朋友着欢快的情绪完整地跟着音乐合拍的跳舞。
“原来弹钢琴这么好玩,哎,现在我们把小猫学琴,四手连弹和玩钢琴游戏都连起来完整跳一次,看谁跳的最好,听音乐节奏。
6、指导幼儿创编谢幕动作,并交换朋友完整跳一次。
“谢幕的动作除了这样做,还可以怎么做呢?”
“学学他谢幕的动作。我们再来完整跳一次,看最后谢幕的动作谁想的最好看。
7、今天,我们学了钢琴舞,下节课再把这个舞跳好,还试试交换朋友跳。
钢琴课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吧、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在有史以来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学习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导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提示课题
1、听录音,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
2、同学们听到这些声音,知道了什么?(板书:下雨了)
3、下雨了,自然界有变化,那么下雨前,自然界又有什么变化呢?学习了《要下雨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会知道更多的.自然常识。补上课题:要下雨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用圆圈画出来。
2、同桌同学互查生字读音。
3、分段接读,纠正字音。
三、朗读课文,感悟文意
1、小白兔是怎样知道要下雨了呢?在小组内分角色练习朗读。
2、燕子、小鱼、蚂蚁都说了什么?分别请扮演这些角色的同学来朗读。
3、大家替他们想一想,这时候燕子什么心情?读读说说。
例: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李老师正忙着( )!
( )正忙着( )!
3、小鱼、蚂蚁什么心情?请其他的扮演者再读课文。
4、通过听读,大家讨论一下,要下雨了,你知道什么啦?
5、小白兔知道了吗?他是什么做的?怎么说的?齐读最后一段。
6、小白兔的想法前后一致吗?下雨前,小白兔自己有什么感觉呢?
7、请学生再分角色朗读。
8、学了这篇课文,谁能解释一下,要下雨了,燕子为什么低飞,小鱼为什么游到水面,蚂蚁为什么要搬东西?
9、你们还知道下雨前有什么现象吗?
四、课后延伸,练习背诵
1、同学们,要下雨了自然界会发生变化,那么要晴天了自然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去读课外书,找一找答案。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实践作业
钢琴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①学会折钢琴。
②喜欢手工制作,热爱美术课程。
③敢于探索,勤于动手。
活动重点:
锻炼孩子的手指灵活度,锻炼看图模仿能力。
活动难点:
分步骤学习折钢琴,完成成品。
活动准备:
折纸纸张若干,已折好的钢琴一个,折纸步骤图,双面胶两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折好的钢琴,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师:宝贝们,猜猜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玩的东西!仔细看好喽!当当当当??
幼:钢琴!
师:好看吗?想不想学呢?聪明的小朋友们肯定也很快就能变出一架钢琴啦!
二、分发材料,开始学折钢琴
师:宝贝们,钢琴刚刚告诉老师啊,它喜欢“乖宝宝”,如果你是“乖宝宝”它就会喜欢和你成为好朋友,如果不是呢,你就折不出漂亮的钢琴哦!
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听从指挥,逐步学习折钢琴
②敢于尝试,大胆挑战
三、看图、看步骤学习折钢琴
教师引导幼儿逐个理解示意图,如虚线,箭头等的意思,并且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每一步的过程速度放慢,多次重复,保证大多数孩子能够根据示范自己折好,对于接收能力稍弱的孩子教师应个别指导,多加鼓励,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这样的手工制作课程,喜欢探索制作,并从中寻找乐趣!
四、展示幼儿作品
展示环节必不可少,这是对幼儿劳动成果的肯定,也是鼓励再创造不可或缺的机会。
钢琴课教案篇5
一、授课时间:
20xx年2月-20xx年11月3月
二、上课学员:
5261高级班
三、课时准备:
4102一课时
四、授课1653内容:
柴科夫斯基作品《四季》之《六月—船歌》中歌唱性旋律的把握、弹奏
五、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1、正确理解、把握柴科夫斯基《四季》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及弹奏中的触键方法。正确表现《六月—船歌》中温馨、甜美、情谊深长的主旋律。
2、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用耳朵听,判断所弹得声音是否达到如歌的地步,是否创造了想要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控制技术、敏锐的听觉能力,加强音乐素养的训练。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作品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中声音的控制及三个力度层次的处理。
2、教学难点:富于歌唱性和表现力的旋律线条的把握,(第二部分中速度的练习载客后要进一步的加强,注意弹奏中出现的歌唱性的保持音,时刻注意多声部的旋律歌唱)
七、教学分析、作品背景和教学方法:
作品《四季》中没有很深的、华丽的技巧,但是在“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四十多年来一直把《四季》作为规定的比赛曲目。《四季》是展示对柴科夫斯基钢琴音乐的理解,感受掌握歌唱性风格作品弹奏能力的代表作。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让学生理解、把握作品的音乐语言、和风格。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理解以下特点:
(1)柴科夫斯基耐人寻味的音乐、永恒的旋律,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所具有的爱国热忱,他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写道“尽管我如此的欣赏意大利,无论她给我多么良好的印象我依然将永远重视与俄罗斯,你知道吗?我亲爱的朋友……我热爱俄罗斯人、俄罗斯的语言、俄罗斯的智慧、俄罗斯的脸型之美、俄罗斯的习俗……”我们在他的作品中确确实实随处可以感受到他这种真挚的爱。如果说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是俄罗斯农民生活的一面镜子,那么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就是则是俄罗斯人民心灵的一面镜子。
(2)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产生背景。《四季》创作与作者成熟时期,柴科夫斯基当时已经写作了三首交响乐、一部舞剧《天鹅湖》、一部钢琴协奏曲和其他作品,正计划创作f小调《第四交响乐》和歌剧《叶浦根尼.奥涅金》。正值柴科夫斯基36岁(1876),创作欲望和热情都很高。在繁忙的创作期间,恰逢《小说家》杂志编辑德纳特邀请他写一组以12月为题材的钢琴套曲,并提供俄罗斯著名诗人的短诗作为题诗。柴科夫斯基很有兴致接受这一邀请,乐曲完成顺利!
(3)通过对每一段乐曲的分析、讲解加深理解并教会学生掌握演奏方法和处理手段。
八、教学过程和主要教学环节:
1、上课铃响,师生问好!
2、钢琴准备练习(5分钟左右)
弹奏《哈农钢琴练指法》的第1条、第38条练习,要求学生弹出富有歌唱性的音色,第38条音阶准备练习中,弹出歌唱新的上行、下行的音阶。
3、导入新课:《六月—船歌》已经基本练习过了,由学生向老师总结一下关于已经掌握的《六月—船歌》的相关知识内容。
4、教师补充学生的总结,并注意指导学生对作品整体形态的把握。阐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的内容。
5、让学生弹奏一遍《六月—船歌》,并和学生一起描述作品刻画的画面:夏日的夜晚乘小舟荡漾在微波上,沉浸在幸福中,敬请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a.弹奏的触键要领:演奏时要首先做到将旋律从心底悠然自得的歌唱出来,努力通过指尖控制键盘,手指尽量贴键,力量要从一个指尖转移到另一个指尖,用这样的方法把旋律线条从“指尖”流出来,同时要学会聆听,善于分辨弹出的声音是否达到如歌的地步,是否表达出要创造的意境。
b.作品的弹奏:学生在演奏作品的第一部分,教师开始逐段地进行分析,要让作品第一部分弹出三种力度层次(1)高声部的旋律即要明亮又柔和,他是最主要的声部必须十分的歌唱,(2)每小节中低音要保持歌唱性低音线条,(3)中声部中除了用节奏和优美的和声伴奏外,还时时出现短小的伴唱旋律与高声部相呼应,要适当的加以强调,造成亲切、温暖之感。
c.弹奏中指导学生主义作品中调式色彩的对比。
d.在《六月—船歌》第一部分中b之后再出现a时,要注意左手从f渐弱下来,但右手则在不知不觉中从p的力度中流淌出来,两手衔接要十分自如才能使a部分再现的更为亲切。
6、第二部分的弹奏:音乐转入大调,变得淳朴明快,似乎是人们无忧无虑的欢笑和相互戏水的场景,从中还能听到人们的喧闹声和相互戏水的场景。
a.音乐要逐渐的热烈起来,poco piu mosso(稍稍加快)要从慢开始,一步一步的动起来,平行的三度、八度尽量要用连奏,要注意36小节处开始的和右手呼应的左手的小旋律。
b.allegro giocose(愉快的快板)高潮部分音乐开始变得开朗、兴奋,要注意踏板的运用,必须每一拍换一次踏板,避免声音变得乱。
c.结束部分d最后的琶音可以逐渐得变宽,要保持高音的旋律线条,琶音要清楚,声音要明亮,要一直把亮的声音坚持到最后一个xxx,并用踏板把声音加以延续,向深呼吸一样停顿半拍,然后用非连音弹出有感触地联结句。
7、第三部分要注意弹出左手部分呼应句的旋律,加强作品语句的`对比美,左手的中声部要比第一部分a段时更为强调,要使左手的执法尽量合理,演奏的要流畅。要把人们从荡舟中所感受的大自然的美机获得的乐趣在相互对话中得到进一步抒发。
8、尾声:
a.演奏时要善于区分不同的音色,右手用大指持续的尽量歌唱性的走出一个舒展的璇,声音要深一些;
b.用小指演奏的xxx高音则形成一个闪闪发光的另一旋律,好像随着人声的歌唱而歌唱;
c.为了把右手大指持续演奏的旋律尽可能弹得连贯和歌唱,除用大指尽可能贴键外,还必须巧妙地使用踏板,根据旋律地进行每一拍换一次踏板。
d.要在演奏中令人感到三个声部完美的协和,仿佛是天、地、人的完美的和谐。人们在逐渐的远去的同时,还恋恋不舍回头顾盼。
e.最后结束xxx的时值可用踏板保持的长一些,是泛音罩着这美好的天空。
9、学生再次演奏,并在此基础上布置作业:
a.多歌唱旋律,充分体会旋律的歌唱性。
b.按上课要求分乐句的练习作品中出现的旋律、小旋律,充分把握作品的歌唱性。
c.完成整个作品,把握作品的流畅性。
钢琴课教案篇6
活动目标:
尝试听辨音乐中提琴与钢琴的不同音色,并能伴随着音乐表现自己的理解,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音乐、动画视频
活动重点:听辨提琴和钢琴的音色
活动难点:能够合着音乐表现自己的感受
活动流程:区分音色→听辨音乐→音乐游戏
活动过程:
一、导入音乐 区分音色
(意图:导入乐器图片及音乐,区分提琴与钢琴的不同音色。)
1、听听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2、初始画面和声音,再一次聆听钢琴和提琴的不同声音。
过渡:今天他们两个打招呼,还带来了一段它们一起玩的音乐,仔细听音乐你能找到他们吗?
二、听辨音乐 表达表现
(意图:听辨音乐,尝试用肢体表现音乐。)
1.欣赏乐曲,尝试听辨提琴与钢琴的.声音。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钢琴与钢琴的声音。
小结:原来它们两个好像是在躲猫猫一样,一个间隔着一个出来玩的。
3.出示再次欣赏音乐,理解感知音乐。
教师:他们两个出来玩,好像在干什么呢?
小结:原来钢琴与提琴出来找朋友,它们用不同的方式跟好朋友问好。
过渡:你们本领太大了,老师决定就用它们带来的这段音乐,让它们给我们伴奏,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吹泡泡的游戏。
三、音乐游戏 感知快乐
(意图:合着音乐玩游戏,感知音乐游戏的快乐。)
1.个别示范变成大泡泡与小泡泡的动作。
2.集体听音乐做游戏。
小结:原来合着音乐我们还可以做好玩的游戏,真开心呀!
钢琴课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感受作品所体现的优美意境,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熟悉了解散文诗的句式,了解爬、躺、坐、藏、催等动词的含义。
3、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并尝试创编诗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已学过歌曲《秋叶儿》。
2、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看、听、说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初步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散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
难点: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过程:
一、全体幼儿齐唱歌曲《秋叶儿》,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秋叶儿都飘到哪里去了吗?
幼:飘到小河里。
幼:飘到马路上、飘到花园里。
幼:秋叶儿还会飘到房顶上。
幼:树叶飘到草地上
……
二、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
1、秋叶儿飘到的地方可真多,你们知道吗?它还飘到了一首散文诗里呢,请听:(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一遍)
师:提问:散文诗听完了,谁来说说散文诗叫什么名字?
散文里有哪些小动物?(有……有……还有……)散文诗里说树叶都落到哪里去了?
幼:树叶落到了院子里。
幼:树叶落到了小河里,还落到了沟里。
幼:树叶落到地上,被小虫当成了家。
2、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听、看、说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播放整体欣赏)小朋友说得真好,现在我们通过电视来欣赏这首优美的散文诗,请小朋友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好吗?
师: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
你知道树叶飘落到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作什么?
(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握句式:树叶落在(),()看见了,把它当作()。并了解爬、躺、坐、藏、催等动词的.含义。)
三、朗诵散文诗,进一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1、我们小朋友今天可真聪明,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跟着画面一起来朗诵这首优美的散文诗吧。(播放片段欣赏)
a、课件1
提问:秋风吹来了,树上的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丰富词汇:飘落)
b、课件2
提问:树叶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c、课件3
提问:树叶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d、课件4
提问:树叶还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
e、课件5
提问:树叶最后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是怎么说的?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2、再次完整地欣赏并朗诵“落叶”。(播放整体欣赏)
四、仿编散文诗组织幼儿讨论:落叶可以当作房子,当作小船,当作伞和信,落叶还会落在哪里?又会被谁当作什么呢?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仿编。
幼:树叶落到院子里,小蚂蚁看见了,把它当作被子。
幼:树叶落到草地上,小白兔看见了,把它当作扇子。
幼: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看见了,把它当作饼干。
师:小朋友想想,除了燕子天冷了会飞到南方去,还有谁也要非到南方过冬的?
幼:大雁。
幼:树叶落到地上,大雁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
……
活动延伸:
树叶的用处还真多,如果是你捡到了落叶你准备用它做什么呢?(……)那好,现在我们就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落叶吧!
钢琴课教案篇8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聆听《c小调练习曲》和《#c小调圆舞曲》,感受、体验音乐情绪,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3、在感受、理解音乐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肖邦及其艺术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c小调练习曲》,在音乐中感受肖邦从指间流露出的一泻千里的激情,深刻体会肖邦的爱国热情;通过聆听《#c小调圆舞曲》,感受肖邦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重难点:
重点深入地欣赏《c小调练习曲》,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播放《不能说的秘密》中“斗琴”片段)
周杰伦在这部自导自演的影片中展示了他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而“斗琴大赛”中出现的三首曲目中有两首是肖邦的作品,第一首是肖邦的黑键练习曲,第二首是《#c小调圆舞曲》,但影片并未完全抄袭经典,而是精心改编,令人耳目一新。自幼学习钢琴的周杰伦也有他的偶像,那就是被誉为“钢琴诗人”的波兰音乐家肖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肖邦的钢琴音乐。
二、新课教学:
1、初次聆听《c小调练习曲》(ppt1—播放音频)
a、问:刚才我们完整地欣赏了乐曲,音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听了心潮澎湃、很激动。)
b、问:为什么会觉得激动呢?(速度极快、力度极强)
c、问:是种什么样的激动?快乐的?振奋人心的激动吗?(不是,愤怒的、痛苦的)
d、问:是什么让你觉得音乐是表达愤怒、痛苦,而不是快乐、兴奋的激动?(旋律一直向下走)
e、师:对,在第一课学习音乐要素时我们就已了解到,旋律的走向和音乐情感的表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旋律呈向上发展的趋势时,通常给人一种积极、乐观的印象,而旋律线的持续下行会让人觉得压抑、难过。在这首乐曲中用了极快的速度、极强的力度再加上旋律线的持续下行就表达出一种愤怒、悲痛的强烈情感。
f、问:肖邦因在他的音乐里时常流露出一种细腻、柔美、诗意的意境,令人陶醉,因此被称为“钢琴诗人”,究竟是什么使得一首练习曲会具有如此强烈地情感呢?在音乐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2、创作背景及肖邦:(ppt2—波兰地图)
从这张东欧版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波兰的北方是强大的沙俄帝国、西边是极富野心的普鲁士帝国、下面同样是强大的奥匈帝国。被诸多强邻包围的波兰在历史上曾数次亡国,可谓多灾多难。
1772年5月,俄、普、奥三国在彼得堡签署下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条约。波兰丧失了约35%的领土和33%的人口。
1793年1月,俄、普在彼得堡签订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定,波兰成为仅剩领土2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的小国,成为沙俄的傀儡国。
1795年1月,俄、奥签订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协定,10月,普鲁土也在协定上签署。至此,沙俄夺占了波兰62%的领土,约46万多平方公里;普鲁士夺占约20%,共约1411万平方公里;奥地利夺占约18%,共约1218万平方公里。波兰灭亡了!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国家从此从欧洲版图上消失了长达123年之久。
当波兰灭亡的消息传到首都华沙,一位青年音乐家带着一杯祖国的泥土永远地离开了祖国,再也没有回来。从此只能在音乐中寄托对祖国的怀念和热爱,他将波兰民间音乐的精髓融入钢琴作品之中,赋予它们新的内涵。他就是——————肖邦!(ppt3—肖邦简介)
离开祖国的肖邦时刻关心着波兰革命的事态发展,当他在欧洲巡演时,传来华沙起义失败,俄军重占华沙的消息。这使他感到十分震惊和强烈的愤怒。就是在这种心情的支配下,肖邦创作出《c小调练习曲》。
3、分段赏析《c小调练习曲》
让我们回到作品中,看看作曲家是怎样在音乐中表达他的愤怒和爱国激情的。
(播放音频片段1)
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跟我一起听着音乐画线条(老师在黑板上随着音乐画线条)。
(ppt4—乐谱a)
音乐出现得十分突然,由一个极强极不协调的属九和弦,引出一连串汹涌澎湃的十六分音符,因此给人的印象十分强烈。它好像是肖邦内心感情的总爆发。接着,左右手同时并进,两道音流奔腾不羁,犹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
(播放音频片段2)
请继续把听到的用形状和线条表达出来。(同学画好的上前来展示)
问:低音谱表的旋律走向?(上下翻腾的音节,似波涛般滚动,犹如同仇敌忾的热血在沸腾)
问:那么高音谱表的旋律应该用什么线条来表示呢(视唱主题)?力度很强,不适合用线条表示,可以用方块来表示。
(ppt5—乐谱b)
左手奏出代表着失望与愤怒的上下行音节;右手奏出壮烈的八度和音旋律,似号角般铿锵有力,仿佛是肖邦自己在宣告"波兰不会亡!"。
(ppt6—乐谱c)
音乐在展开中,越来越趋向紧张,一系列的转调和变化音把全曲推向高潮。它仿佛是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的片刻幻想,是音乐家对华沙起义爆发一瞬间的回忆。(播放音频片段3)
(ppt7—乐谱d+音频片段4)
音乐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悲伤的'音调,象哭泣,又象诉说,这是肖邦对整个命运的哀哭。而结尾又回到自豪、刚毅的形象。音乐在很强的力度下,从高音向低音冲击,左、右手八度同奏,气势逼人。最后,在特强的力度下,奏出了大调的主和弦,它象征着肖邦内心的满腔仇恨和对革命胜利的信念。
4、二次聆听《c小调练习曲》(ppt8—杨鸣钢琴演奏视频+舒曼的评价)
在肖邦的音乐里时常流露出一种细腻、柔美、诗意的意境,令人陶醉,因此被称为“钢琴诗人”。像《c小调练习曲》这样情感强烈、气势磅礴的作品在肖邦来说并不多见。让我们记住这首作品,因为它是一个国家苦难历史的见证!
5、知识点:练习曲(ppt9—练习曲概念)
练习曲——为学习器乐的人练习技术技巧而写,有着明确的训练目标的曲子。问:你认为《c小调练习曲》的训练目标明确吗?(非常明确)主要练哪只手?(左手)
问:那么它只是一首纯粹练习技巧的练习曲吗?(不是)多了什么?(多了情感)肖邦好友李斯特为其命名为《革命练习曲》
肖邦在保证特定的技术训练目标的前提下,赋予作品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情感,摆脱了以往练习曲的单调和枯燥,正是肖邦对于练习曲的大胆革新与创造,为后世的“艺术性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开辟了道路。
三、拓展
与延伸(ppt10—《#c小调圆舞曲》)
随着深入了解肖邦,必定还会提到一个人,英国女作家乔治桑。和肖邦在一起,乔治桑饱受非议,但无疑乔治桑对肖邦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在一起的九年,是肖邦创作上的一个高峰期,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最高的。〈#c小调圆舞曲〉就是两人分开后肖邦为怀念她而作的。这是一首最能体现肖邦的个性及民族性的圆舞曲,节奏源自于波兰民间舞曲马祖卡,但它不是单纯为舞蹈伴奏的舞曲,而是真正的圆舞曲抒情诗。
四、总结:(课件展示:浪漫主义音乐特征)
肖邦的钢琴音乐具有着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特征:(同学们讨论回答,老师归纳)?它们都承袭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
标题音乐的特征十分鲜明。(如肖邦的〈c小调〉原来并无标题,但其内容却有着标题性的构思)
强调作曲家个人内心情感的体验与表现。
在音乐体裁上进行大胆的革新与创造。(例如:将技巧训练性很强的练习曲,赋予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情感。)
五、课堂小结:
一节课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希望大家对肖邦和钢琴音乐的热爱能在课后得到延续。请同学去了解另一位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也是肖邦好友的音乐家李斯特及其钢琴作品《爱之梦》。下课!
钢琴课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