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完整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分配各个环节的时间,书写一份清晰的教案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工具,汇报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地形和地势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地形和地势教案篇1
[课前准备]
教师在黑板上绘出中国轮廓略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动手学习描绘中国略图,培养爱国热情。
[复习知识]
新知识的学习必须借助于原有知识或生活经验进行,有利于寻找探究新知识的依托点和旧知识获得发展的生长点,搭起一座新旧知识联系的思维桥梁;帮助学生澄清是非,辨别异同,尽快理解和掌握问题的实质,提高学习效率。
复习有关旧知识,提出如下问题:
(1)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地势是中央高四周低。地形与地势有何区别?
(2)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峰,喜马拉雅山脉又是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系的一部分(绘出略图)。你怎么区别山峰、山脉和山系?
(3)在黑板上绘出如东西或南北走向的山脉,让学生判断其走向。通过探究和讨论,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必要的讲解和补充。
[设置问题]
问题越明确越具体越好,有利于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学习“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提出如下问题:
(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请绘出略图说明;
(2)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对照《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说明。
学习“中国陆地上主要山脉”后,提出如下问题:
(1)我国山脉分布有什么规律?请用粗线条表示山脉,绘出略图加以说明;
(2)请用红笔在自己绘制的山脉分布图上勾划出我国第一级与第二级、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合作探究]
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学生通过看书能很快做出答案,但不一定真正理解。引导学生将《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相结合,分析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结论。
掌握我国山脉的分布规律是该节的难点。要求学生绘出山脉分布略图困难较大,教师可以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按不同山脉走向的分布规律,教师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中国轮廓图”中绘出,要求学生跟着老师完成,但学生可以不描绘中国轮廓略图。
接着,要求学生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中找出、并在自己绘制的略图中填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请三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这样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我国各种地形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
[再设置问题]
为了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变换问题呈现的形式再次设置如下问题:
(1)我国东西走向最北一列山脉、最南一列山脉、跨越我国三级阶梯的山脉分别是什么?
(2)我国第一级与第二级、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两列山脉分别是什么?
(3)我国三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
(4)我国第一级阶梯上的盆地是什么?等等。
[评价与反馈]
学生通过讨论、看书完成以上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肯定、鼓励以及评价和指导。如对问题(2)阶梯分界线作补充:“昆仑祁连横断山,兴安太行巫雪山”,帮助学生识记,形成地理事物分布的空间规律、观念。
[教学探究]
该节内容需两个课时完成,以上为第一个课时内容。在下一节课,首先给学生呈现中国地形暗射图(手绘版图或用课件展示),要求学生说出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及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巩固上一节所学知识;接着,花3-5分钟时间用课件展示我国各种地形的风景图片(课后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地形风景图片并互相交流,加强理解和认识),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兴趣;最后,设置问题,要求学生自学,进一步掌握中华五岳、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等的特点;同时,提出如下问题:
(1)我国地势对我国河流、气候有什么影响?
(2)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学生通过自学或合作探究完成以上问题,教师给予评价指导)。这样,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正确地评价我国自然环境和资源,树立为祖国经济发展建设做贡献的志向。
[教学反思]
运用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最主要和最常用的方法,而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地图的能力是教学的难点。该节地理版图教学很好地克服了这个问题,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
(1)遵循由复杂到简单认识规律,凸显和明确了学习目标。(2)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效率。教师不必准备太多的教学挂图进行教学而浪费时间,而多媒体毕竟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又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
(3)是动态的教学,真正地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了起来,真正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地形和地势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思路及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几级阶梯?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想一下,地形包括哪五种类型?
3、引导学生读图2.4(《我国地形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我国五种地形都具有)
4、引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课题。
(板书)地形复杂多样
(二)新课,合作探究:
1、从图2.4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画片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地形。
2、提到地形:(读图)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活动:首先教师把中国轮廓图画在黑板上,然后根据学生读图《我国地形图》,分别请三个学生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都板书在黑板上。
地形和地势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在地形图上能找出不同走向的山脉。
2、 运用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类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重点:多种多样的地形及主要地形区的记忆。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多样的地形特点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同学们结合地图回顾一下这个特征是什么?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几级阶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依次是什么?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依次是什么?想一想,我国这样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这节课,我们接着了解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想一下什么是地形,它包括哪五种类型?(学生: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的总称,它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接着,引导学生读图2.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学生: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基本特征。
(板书)地形复杂多样
讲授新课
从图2.4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请同学们欣赏以下彩画。
读:课本24~25页彩画,引导学生判断是什么类型的地形。
提问:提到地形,我们自然地就想到了山地和山脉。什么是山脉?同学们回忆一下。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山地的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这样的山地就叫做山脉。
讲解:从图2.4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那么,山脉走向是怎么回事呢?我国又有哪些不同走向的山脉呢?请看投影。
读图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判断:
判断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说一说我国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各有哪些?哪些山脉还是省区界线?(归类整理)
读图连线:下面,同学们在课本26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近似东西走向的山脉连接起来。如先将天山、阴山和燕山连成一线;将昆仑山、秦岭和大别山连成一线;将喜马拉雅山脉和南岭连成一线;再将长白山和武夷山连成一线;将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连成一线;将贺兰山和横断山连成一线。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山脉也往往成为我国地形区或省区的大致分界线。
(读图填表)观察图2.6“中国地形网格”,请同学们对照图2.4,将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认真地填写在下表中。
讲解:从《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可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不同走向的山脉犹如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纵横交织在祖国大地上,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板书)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读图: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四大高原依次为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北部的内蒙古高原、中部的黄土高原和南部的云贵高原;四大盆地依次为新疆天山南侧的塔里木盆地、北侧的准噶尔盆地、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和横断山脉以东的四川盆地;三大平原依次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阅读思考:阅读课本p26上面《地形与民俗》资料,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上的民俗与当地地形有什么关系?学生答后,教师小结:可见,有什么样的地形特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民俗习惯,民俗习惯深受地形的影响。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首先明白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在此基础上着重搞清了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及其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二、地形复杂多样
我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和特征:
1、山脉:
①东西走向向 ;
②南北走向;
③西北—东南走向 。
山脉分布特征:网格状骨架
2、四大高原
①青藏高原:雪峰连绵——第一级阶梯、“世界屋脊”
②内蒙古高原:一望无垠
③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④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3、四大盆地——主要分布在第二级阶梯
①塔里木盆地
②准噶尔盆地
③四川盆地
④柴达木盆地(第一级阶梯)
4、三大平原——第三级阶梯
①东北平原
②华北平原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
教后记:
通过景观图片的认读,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知道了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熟悉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地理位置;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地形和地势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主要山脉及其走向。
2.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规律,五种地形的面积比例。
3.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景观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学会从这些图中提取多种信息,归纳分析相关地理特征(本章主要是地形特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2.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教学难点
1.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2.熟记较多的地形区名称。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我国不同地形区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资料,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爱国热情。
二、新课教学
(一)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设疑导读
(1)有没有同学知道,在地球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
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
(2)我们为什么说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呢?他们呈现出什么特点?
①类型齐全。
②纵横交错、相互交织。高原中有盆地,盆地间夹着山脉,山脉间又镶嵌着平原、高原、盆地。
③在每一种地形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看图学新知
下面我们再来具体地认识一下我国的一些地形(请对照图2.2)。
(1)高原:我国有四大高原,它们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请一位同学告诉我们,这些高原都在什么地方。(青藏高原在西部,云贵高原在西南,黄土高原在北方,内蒙古高原在黄土高原北面。)
它们虽然都是高原,但是还是存在很大差别。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这里有高原牧场、荒漠、草原,还有许多世界知名的山脉、高峰,比如珠穆朗玛峰。山巔白雪皑皑,冰川广布。黄土高原身披深厚的黄土,地形丰富多彩。黄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城市、村庄多集中在“坝子”里。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东部水草丰美,西部是荒漠草原。
(2)平原:集中在东部,这里经济发达,人口集中。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如东南丘陵,地形起伏和缓,也有不少人口生活在这里。
(4)盆地:主要位于群山环抱中。主要的是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3.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下面让我们对照图2.3来分析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面积比例。
通过对比,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山地、高原占有很大比例,如果再加上丘陵,比例可以达到70%.这说明山区在我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广大的山区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开发建设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但也有不少有利条件。请同学们从利和弊两个方面来考虑山区对我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
(二)认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1.我国有众多的山脉,请同学们首先阅读图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让我们从图中找出一些规律,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山脉的走向主要有哪几个方向?
(生答)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
(2)在几个主要方向上有哪几条山脉?
(生答)①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②南北走向的山脉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③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长白山、武夷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④西北-东南走向的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⑤弧形走向的有喜马拉雅山。
大家看看,在这些走向中,哪些走向的山脉比较多呢?(以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为主。)
2.完成课本p25“活动2”和“活动3”.
我们按照课本的要求,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将不同走向的山脉分别连线。
连线以后,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盆地、高原、平原等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三、课外作业
此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五种地形,同学们下课后去调査一下我们家乡所处的地形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进而对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地形和地势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的特征;
2、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分布范围、平均海拔以及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
3、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及利用价值、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的特征
教学难点:说明我国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水力发电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22~23页图文,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使学生对地形有一感性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学生: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生:趋势、总趋势)师:哪个答案更合理呢?(生: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学习新课:
读《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让学生看地图册p10—11,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回答:
我国各地海拨高低有什么差别?提示:4000米以上、1000—2000米、500米以下的地方各分布哪些地方?
读《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 (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西高东低)大致呈什么状分布?(学生:阶梯状)
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
(继续提问)海岸线向东向南是我国近海的什么海底地形?(学生:大陆架)(教师引导学生巩固大陆架概念)
(观察判断)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2,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学生: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
(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课堂活动)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
(填图填表)前面我们已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那么我国三级阶梯以哪些山脉为界,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高度有什么特点?下面同学们参照图2.2和24页图2.4,在图2.3中相应位置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
(分组探讨)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a组发言,教师补充)小结:
(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难怪古人有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滚滚江水东逝去”。
(b组发言)b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点评,加深学生理解。
得出结论:河流从第一级阶梯流向第二级阶梯,再从第二级阶梯流向第三级阶梯,落差由大变小、水流由急变缓,水能资源由丰富变贫乏(由大变小)。河流落差大的河段便于人们建设水电站,利用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发电,支援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c组发言,教师补充)小结: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评价和归纳: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及利用价值、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这样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地形和地势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形图等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程引入:上节课老师留的课后延伸是请同学们说出图中的的地形区位于哪些山脉之间。同学们都认真看图了解了吗?我要考察考察大家。
温故知新:请说出老师给出的地形区大致位于哪些山脉之间?
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喜马拉雅山以北、横断山脉以西
内蒙古高原: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祁连山以东、长城以北
黄土高原:祁连山以东、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云贵高原:横断山脉以东
过渡承转:这是我国著名的四大高原,明确了位置,我们再来看看各大高原有何特点。
四大高原:(观看视频)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四大高原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
(练习巩固)将我国的四大高原的名称与其特点连线:
过渡承转:四大高原主要位于我国的西部和北部,我们看看除了高原外,我国西部和北部还有哪些地形类型的地形区。
温故知新:还是请看图说出老师给出的地形区大致位于哪些山脉之间?
塔里木盆地:昆仑山以北、天山以南。
准噶尔盆地: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
柴达木盆地:昆仑山以北、祁连山以南。
四川盆地:横断山以东、巫山以西、秦岭以南。
四大盆地:(观看视频)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四大盆地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
(练习巩固)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描述和图片分别指的是哪个盆地?先选字母再说盆地名称。
“我国最大的盆地,当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是a,塔里木盆地。
“内部多丘陵,西部有平原,有‘紫色盆地’之称”。是c,四川盆地
“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大盆地,有‘聚宝盆’之称”。是b,柴达木盆地
“是我国最靠北的盆地,内部有沙漠”。是d,准噶尔盆地
过渡承转:以上我们认识的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都是位于我国中部和西部的重点地形区我们再看看我国的东部还有哪些大的地形区?它们又是以哪些山脉为界?
温故知新:请说出老师给出的地形区位于哪些山脉之间。
东北平原:大兴安岭以东、小兴安岭以南、长白山以西。
华北平原: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
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以东。
三大平原:(观看视频):还是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三大平原在大小、海拔、特色、别称等方面的特点。
(练习巩固):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和图片来描述该平原的主要特点。
华北平原:我国第二大平原,开阔平坦,海拔多在50米以下。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西狭长,宽窄不一,地势低平,最低。河湖众多,有“水乡泽国”、“鱼米之乡”之称。
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坦荡,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过渡承转:在我国的东部除了平原外,还有低缓的丘陵。
认识丘陵: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过渡承转:通过以上的经历,同学们感受到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了吧。现在有个问题,这五种基本地形类型我国都有,它们是五分天下的吗?面积各占全国面积的比例一样吗?肯定不一样,那又是怎样的呢?
读图归纳:请同学们读我国各地形占全国面积百分比图,按从大到小排排序。
各提一个字就是“山、高、盆、平、丘”
通常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山区,算一算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的比例?约占2/3。由此说明我国地形在所占面积比例上讲又有着“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思考探究:从地形类型的种类上讲,我国地形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从各地形类型面积所占比例上讲具有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请同学们思考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生产生活会有何影响呢?
有利影响:发展多种经营,在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不利影响:修路难,交通不便;耕地少,对于发展种植业不利;地质灾害多发等。
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找一个我国山区经济开发的实例,了解其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开发的策略及取得的成果,写成调查报告,在班级主页上与同学们交流。
地形和地势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