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激励教师不断创新,拓宽了教学的可能性与实践空间,大家在撰写教案时,往往会设定明确的评估标准,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汇报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趣口才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趣口才教案篇1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古雅典卓越的政治家、演讲家德摩斯梯尼,年轻时口吃,说话气短,而且爱耸肩。这大概是最不适合学演讲的了,所以他初学演讲时曾被听众哄下台。但他毫不气馁,为了练发音,他嘴含石子练朗诵;为了克服气短,他一面攀登陡坡,一面吟诵诗歌;甚至悬起两把剑来改正自己爱耸肩的毛病。经过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他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讲家、雄辩家。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一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二是诵读是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
的确,我们可通过诵读来训练说话时平缓曲直、抑扬顿挫的语气声调和变化多端的语速、重音,以期达到说话时能准确地传情达意。
在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诵读的基本技巧,这节课我们要活学活用,运用这些诵读技巧诵读你喜欢的文学作品,与此同时,学会如何点评诵读,从而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我们的口才。
二、范读,温故知新
1、 教师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要想诵读好一篇文学作品,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展示:(诵读要点)
⑴诵读前要把握作品
⑵诵读时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⑶诵读时注意细节问题:感情、清晰、节奏、重音、语速、停顿、语调、音质、表情、动作等
2、教师请同学们思考,点评诵读需要从哪儿入手呢?
(学生明确从诵读要点入手)
三、学生活动,畅所欲言
以组为单位,5分钟练习,每组选择代表展示本小组风采,其他组员在他们诵读后给予点评。
四、实战演练,展示风采
选择4—5组上台表现,其他小组点评,教师将诵读要点融入点评。
五、教师小结
聆听着同学们的诵读,品评着同学们的点评,老师看到了同学们一天天的'进步,即使我们还只是《演讲与口才》的爱好者和初学者,但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刻苦练习,我们一定会像德摩斯梯尼一样,在《演讲与口才》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在《演讲与口才》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趣口才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熟读儿歌内容,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感知秋天的色彩和丰收的景象,学习词语: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亮晶晶。
3、尝试运用已有经验替换儿歌中的水果,进行简单的仿编。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受儿歌意境美,并学习运用形容词: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亮晶晶。
活动难点:以替换式的方法仿编儿歌内容。
活动准备:
自制画报一张,苹果、梨子、葡萄、红枣的图片各假设干张。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
1、课前律动我最棒。
2、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是怎么样子的?秋天有哪些水果?这些水果又是什么颜色的?
3、出示自制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秋天的特征。
4、幼儿自主表达,答复老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理解儿歌内容。
1、师:老师把小朋友们说的`这么多的水果,选几种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大家仔细听一听。这首儿歌的题目叫秋的画报。
2、教师放慢语速朗读儿歌第一遍。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图片,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欣赏感知儿歌内容描述秋天的美。
提问:小朋友们在儿歌里听到了什么好听的词呀?根据幼儿讲述,教师讲解图片。
3、教师适当给予指导,例如:那是什么颜色?红色。儿歌里面用了什么好听的词?红彤彤。
4、出示秋天的图片,通过教师演示指导,幼儿随教师共同朗读儿歌并答复以下问题。
提问:
1、在秋天的画报里有哪些水果?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
2、是谁钻进了果园?为什么说风娃娃在翻着彩色的画报呢?
3、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为什么呢?引导幼儿理解好听的句子,比方:红彤彤的苹果。
5、教师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学说词语: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亮晶晶。
三、引导幼儿根据儿歌的结构,仿编儿歌。
1、幼儿跟读儿歌第二遍。引导幼儿运用上述形容词说一句话。
2、启发幼儿替换儿歌中的水果的名称。 比方:黄澄澄的香蕉,红彤彤的桃子。
3、小结:
师: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了好多水果的颜色,它们有好听的句子,都有哪些呢?引导幼儿说出儿歌中的句子和创编的句子。大家说得真好!今天你们是最棒的!老师奖励每个人一个大红花。
趣口才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语言,让幼儿懂得乐于关心、帮助别人的人,才能生存、开展和拥有更多的朋友。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张;磁性教具:四只蚂蚁 树叶 小船 一条大青虫 四个小伞兵;蚂蚁头饰数量和幼儿人数一样多;蒲公英、青虫头饰各一个;配乐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蚂蚁,引出。
1、看,它是谁?小蚂蚁、你们喜欢小蚂蚁吗?
2、今天我就来讲一个小蚂蚁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二、欣赏故事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1、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讲述故事后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有谁和谁?
3、出示背景图,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讲故事。
讲述过程中提问:
1、小河的对岸住着谁?
2、一阵大风吹来,小蚂蚁坐的树叶小船怎么了?
3、野地里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4、蒲公英是怎样对待小蚂蚁的?
5、小蚂蚁说了些什么?蒲公英妈妈又说了些什么?
6、蒲公英妈妈为什么很感谢小蚂蚁?
7、小蚂蚁是怎样回到自己家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师生共同讨论。
1、小蚂蚁和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
2、你有没有好朋友?他她、是谁?为什么她他、是你的好朋友?
3、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她、是怎么办的?
4、你能把你们之间互相帮助的事情表演出来吗?请个别幼儿表演、
5、你们得到别人帮助高不快乐?
6、你们帮助了别人以后,心里感觉怎么样?
5、 教师小结:
只有乐于关心、帮助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才会有更多的朋友。这样我们的身边到处充满爱。
活动反思:
一节课上下来,根本都完成了活动目标,孩子们大局部都能仔细观察画面,从画面中人物表情的变化感知、理解画面内容,并看图简单的`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懂得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应帮助别人,还能够学会倾听同伴的讲述,并大胆想象故事情节。五个环节层次清晰,层层递进让课堂活泼起来。但也发现很多的缺乏地方,这些是我需要反思的问题:
1、整节课的气氛没有引导的很好,问的问题过多重复。
2、这些课我和孩子互动不够多,幼儿的参与性也不够。
3、孩子在答复以下问题的时候,孩子不太敢大胆答复以下问题,只是个别孩子举手答复,举手的永远都是那几个。
4、在倾听同伴的讲述时,孩子有时还是会插话,这点还需要加强。
以上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思考和反思的地方,现在的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的缺乏和需要加强的地方,相信通过不断的去反思和去学习一定有所进步。
趣口才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两段不同的情绪变化,学习用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探索表演中运用声音、动作、表情表现歌曲的不同情绪。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学音乐,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引起学习歌曲的兴趣
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不高兴的事吗?不高兴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后来和好了又是什么样的?
二、幼儿看幼儿用书,学唱歌曲
1、 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上小朋友的表情、动作和眼神:看看这两个小朋友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的。高兴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谁会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2、 教师范唱歌曲前半段,引导幼儿关注歌词内容:有一首歌就唱了两个小朋友之间生气的事情,请你们仔细听,歌里唱了什么时候
3、 引导幼儿学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4、 完整范唱,引导幼儿对比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5、 完整演唱歌曲2~3遍
三、尝试与同伴合作表演歌曲《拉拉钩》
1、 幼儿分句创编动作和表情,重点创编动作:生气、不理睬、翘嘴巴。
2、 播放音乐磁带,鼓励幼儿两两结伴表演歌曲《拉拉钩》
趣口才教案篇5
小竹桥,摇摇摇,有个小熊来过桥。
走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
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
"妈妈,妈妈,你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河里鲤鱼跳出水,对着小熊大声叫:
"小熊,小熊,不要怕,眼睛向着前面瞧!"一二三,向前跑,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
活动目标
1练习在25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
2知道一个个排队走,不推挤前面的朋友。
3学念儿歌,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锻炼幼儿坚持到底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
重点难点
1、掌握走平衡木的要领。
2、遵守活动规则。
活动准备
平衡木小熊头饰报纸球。
活动过程
1、教师翻开教学大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讲述故事,朗诵儿歌。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熊是怎么样过桥的。
教师示范走平衡木,告诉幼儿要领。
熊妈妈是怎么样过桥的?(眼睛向前看,一步一步走平稳过来。)
教师示范走平衡木,利用儿歌再次帮助幼儿明白走平衡木的要领。
3、鼓励幼儿大胆走平衡木,练习3到4次。
4、组织幼儿排队走平衡木,顺利安全走过后拿苹果【报纸球】吃。
5、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走平衡木吃到苹果的心情。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以健康为主的.教学活动。通过游戏与儿歌的相互使用,让幼儿轻松的掌握了走平衡木的要领。幼儿锻炼了肢体动作,也学习到了新儿歌。
根据我小班幼儿年龄偏小的特点,我准备了每人一个小熊头饰,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热情。活动前,阅读了教学大书的内容,了解了小熊过桥的故事,会朗读儿歌,然后带幼儿到准备好的场地练习走平衡木。小班的幼儿要练习好多次才能掌握基本动作,我把它做为重点让幼儿练习几次。在朗朗的儿歌声中,幼儿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走平衡木的要领。我再增加过桥摘苹果的游戏环节,小朋友情绪更加兴奋,活跃,在愉快的摘苹果活动中结束了游戏。
在这次的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高,对走平衡木的基本动作都掌握较好。达到了活动的目标,也突破了重难点,顺利完成了游戏活动。
趣口才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