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教案精选7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细致规划使教师能够有效管理课堂,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制定详细的教案,教师能够更清晰地传达知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下是汇报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语文教师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教师教案精选7篇

语文教师教案篇1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和教案格式

?教材解读】(包括学习内容分析,考试时不写)

?设计理念】(考试时不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都有,可分述,亦可合称为“教学重难点”,二者各自最多一两点,不可多。)

?教学方法】(考试时不写)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可以多写为“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读,引出文本

1.例如:问题导入、承上启下导入、检查预习导入等。

2.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入课文自由朗读。

?导入环节的设计意图,结合相关教心学等理论。】

二、尝试读,感知文本

1.介绍篇幅、生字个数,落实重难点生字词的教学。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三、思考读,感悟文本

1.促读:师的话。

学生的回答、表现预设。

2.促问:师的话。

学生的回答、表现预设。

3.促思:师的话。

学生的.回答、表现预设。

4.促说:师的话。

学生的回答、表现预设。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结合相关的教心学等理论。】

四、展示读,内化文本

(本环节解决文本的整体问题)

1.第一段:

师的引导语。

请生个人朗读、谈体会。

师的评价语。

2.第二段:

师的引导语。

请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谈体会。

师的评价语。

3.第n段:

师的引导语。

请生齐声朗读、谈体会。

师的评价语。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结合相关的教心学等理论。】

五、探究读,赏析文本

1.小结引读。(对二、三、四环节进行小总结。)

2.师生对话。(一般是为了攻克一篇课文的难点问题。)

3.激情引读。(通过学生自由朗读来思考重难点问题。)

4.再读体会。(通过学生默读、写批注体会来解决重难点。)

5.师生对话。

(教师引导学生个人起立交流心得、并及时评点提升。)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结合相关的教心学等理论。】

六、无声读,超越文本

1.引导质疑。(例如:争鸣式)

(教师通过提问,引起学生质疑课文难点问题,并默读思考。)

2.师生对话。

(师生对话,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联系实际进行拓展。)

3.总结下课。

(结合板书总结一堂课的教学、点题结束课堂。)

4.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作业应体现分层性;作业设计的形式

应体现多样性;作业的内容应体现趣味性;作业的内容应

体现实践性〈练了会用〉。)

?本环节及作业的设计意图,结合相关的教心学等理论。】

附:

?板书设计】

概括式、对比式、板画式、线条(图表)式等。

语文教师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们在大自然里那愉快幸福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7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夏天的快乐。

教学准备:夏天的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学生自由发言。

2.有一部分同学喜欢夏天,夏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夏天不只是火热的,而且是喧闹的、快乐的,是属于我们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我们的夏天》这一课,板书课题,让我们走进夏天,感受夏天的美好、有趣。

3.出示夏天的图片。

你认为夏天是怎样的呢?

你能说说夏天的变化吗?

学生口头练习:

夏天到了,()。

有人和我们一样喜欢夏天,他写下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 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你觉得作者写的夏天是怎样的呢?

2.想不想读读课文?以你们最喜欢的方式自己读课文,找出要求认识的字,反复拼读。

3.分组交流识字情况,把自己学会的字教给组内的同学。

4.教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说说识字方法。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同桌互相读读。

6.学生再自由读课文。

三、 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4.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的好看呢?

5.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6.评价学生的书写。

作业:

1.读课文。

2.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夏天的几个特点?

2.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你最喜欢哪一段,就把它有声有色的多读几遍。

3.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喜欢的原因。

四、 感悟朗读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教师读课文,思考: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夏天是怎样的?

出示图片:火辣辣的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中。体会夏天是火热的。

指导朗读,学生试读,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呢?

指名读,分组比赛。

2.学习2----4小节。

自由读,思考:我们在夏天有哪些活动呢?

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指导学生说图意。

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

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主质疑解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指导朗读。

齐读2----4小节。

3.学习第五小节。

指名读。

你在夏天最想唱什么歌呢?为什么说夏天同友谊在一起,同探索在一起呢?如果是你,你会探索什么呢?

分男女读这一小节。

4.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整篇课文呢?说说自己的感悟。

5.齐读全文。

6.学生试背课文。

五、 拓展。

这样快乐的夏天,你喜欢哪些活动呢?请你在小组呢内说说,在写下来,或画出来。

语文教师教案篇3

基本要求:

(1)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惊弓之鸟”的意义。

(3)给学生布置作业

?教案设计】

一、课题:《惊弓之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本事”、“孤单失群”、“大吃一惊”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更赢说的话;继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2、难点:理解更嬴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判断的正确。

四、教学过程

(一)猜成语导入

导入语: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一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同学们,你能猜出这是说的哪个成语吗?(出示成语释义)你还知道哪些成语?

今天,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故事——“惊弓之鸟”。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顺通生字词。

2、初步感知文章大意: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

(三)精读课文,深入赏析

1、检查提问:那是一只怎样的鸟?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自由读第5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

(4)朗读指导: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8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a”,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2、更赢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投影仪出示:想想更赢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4、为什么一起打猎的其他人没有想到这个办法?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小结作业

“惊弓之鸟”可以比喻怎样的人?想一想身边或书里读过的故事中,有没有类似“惊弓之鸟”的人。明天上课需要大家说说你的见闻和感受。

语文教师教案篇4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1、通过材料的重组构建,让学生感知人物形象描写的特点,从而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2、通过猜猜看的活动形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

3、通过探究学习,掌握规律,找寻方法。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口语训练:(每天课前两分钟)

:自我介绍,用普通话口齿清楚地介绍自己,尽可能集中、明了、简洁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简明、流利地说话能力,学会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我,突出个人的某方面特点,增进同学间的了解。

二、活动过程:

活动形式:猜猜看(设立四个环节)

1、猜猜看:我是谁

活动过程:同学互相观察,选取对象,以描写对象的外貌特征作为切入口,快速地把对象的特征描写下来,然后,请每个小组选派同学把描述的特征说出来,全班一起来竞猜究竟描写的是哪位身边的同学。

2、猜猜看:经典人物

活动过程:a、引导学生感知,在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的经典人物的描写,例如;《水浒传》108位好汉,虽然人物众多,但读者在阅读时,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归结于作者在塑造任务时,注意抓特征,突个性。

b、选取学生熟悉的作品,猜猜看笔下的经典人物

材料一: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用圈子把他套住了。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描写的具体词语:紫色圆脸——肤色体现生活的环境、小毡帽、银项圈——服饰体现社会背景)

材料二: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头上,好象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透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引导学生注意概括特点的词语:悲剧、坚忍无比)

3、猜猜看:人物的性格特点

活动过程:引导学生认知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要注意人物性格的特点。人,各有各的性格,就象一对双胞胎,尽管长相一样,但性格和气质是不尽相同的,在描写外貌时,要注意“以形传神”地把人物性格特点反映出来。

材料一:金豆才七岁,头发披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来,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材料二:她大概叫琅琅,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凸额头、塌鼻梁,一头柔软的卷发。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材料三:她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

(引导学生认识三个例段都是写小女孩的相貌,但写出了各自不同的性格和气质。材料一、侧重描写孩子的神态,突出天真、活泼的性格。材料二、先写琅琅的长相,然后用比喻的手法,突出文静的特点。材料三、着重描写眼睛,通过色泽和神态的描写,表现女孩聪明,纯真的内在气质)

语文教师教案篇5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一、导入

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许多诗人或词人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动人诗篇,然而*令人动人的便是那“见月伤心,听风落泪”的多愁善感之作。多愁善感,似乎就是女子的代名词,或许也只有女子才能拥有这样细腻的情怀。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位将“愁情”写绝了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板书:标题和作者)

对于李清照这位女词人,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吧!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她的一首小令《如梦令》,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首词。(全班背诵: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尽兴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从这首词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少女,那么如此活泼开朗的少女为什么会成为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词人呢?这便与她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有那位同学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女词人呢?(引入作者简介)

二、作者简介

(让学生回顾旧知识,对作者作个简要的介绍,然后教师进行明确。)

[明确]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

后期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词风哀怨凄苦。

三、朗诵,初步感知词人的愁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作品,这时的李清照已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忘夫之痛和亡国之恨,所以在朗读这首词的时候,我们应该以一种哀伤、凄婉、缓慢、低沉的语气来诵读。

1、生齐读

2、师范读

让学生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也就是课本注释7来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内心难以排遣的愁绪(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3、生个人自由朗读,并给出自读提示

(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四、诗歌赏析

1、提问: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知,词人是愁绪满怀的,似乎要被愁所淹没,就如她在《武陵春》中所写到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那么是什么触动了她的愁绪,让她愁绪难耐呢?(这时我们就必须抓住诗歌中的一些重要的意象进行赏析)

2、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并让学生从其他诗歌中去再次体会这种情感。

①详析“酒”意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我们来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诗歌中有哪些是含酒的诗句呢?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人们开心的时候会喝酒,忧愁的时候也会喝酒,于是酒在文学中便拥有了两层含义,一是喜,一是悲。

现在我们回到今天学习的这首词上来,在词人的眼里酒是喜的还是悲的呢?词人是怎么来描述酒的?

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酒是愁的象征。

②略析“秋风”意象

词人喝酒不仅仅是为了消愁,也是为了抵御晚秋凄凉的冷风。秋风会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呢?(秋风起,秋叶便会飘落),那么此时的秋风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呢?(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秋风会渲染一种愁情。

③详析“过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问: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明确:

1)雁到秋天,由北向南飞,词人亦四北方人,到南方来避难,所以是“旧时相识”,但雁可以回到北方,而人只能客居江南,这便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2)古有“雁足传书”之说,此刻她的相思之情将要寄托给何人呢?于是心中的那份亡夫之痛油然而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雁象征离愁。

④略析“黄花”意象。

凋零枯萎的菊花多像自己憔悴的容颜和孤苦飘零的晚境,此时的词人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此时,词人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此处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⑤详析“雨”、“梧桐”意象。

正是因为没有了那样的闲情雅致,于是词人只好独自守在窗边,消磨这无趣又悲凉的岁月。此时天空中下起了雨,滴在了院中那枯黄的梧桐上。梧桐叶落,细雨霏霏,细雨洒落在梧桐上,这既是梧桐在落泪,不也是词人的心头在滴泪吗?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词人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令人心碎。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明确:词的一开头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凄清悲凉的氛围。

此处连用十四个叠字,不仅由外(部的动作和环境)到内(心悲戚的心境)、由浅到深、层次鲜明地写出了词人不能摆脱失落感和孤独感的一种心理过程,而且在音律和旋律上形成了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感受。

4、略析“乍暖还寒时候,*难将息”

此句写气温骤变的感受:点明节令——秋天。秋天的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冷。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也睡不好,*难调理休息。并非天气原因而是人的心情。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词,品味李清照别样的愁情。

六、能力迁移

让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到的方法,赏析《一剪梅》,体会词人前后期不同的愁情。

语文教师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课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作者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他叫贾平凹,凹这个字在普通话里念ao,如凹凸不平,但在北方方言和这位作家的名字里念wa。来,一齐读他的名字。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太阳路》。今天再来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文章——我的小桃树。

二、夯实基??

(一)字词过关

伫(zhù)孱(càn)嵬(wéi)懊丧(ào)执着(zhuó)矜持(jīn)猥(wéi)琐

(1)伫立:长久地站立。

(2)生灵:生命。

(3)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4)矜持:拘谨,拘束。

(5)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三步。

(6)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7)楚楚:较弱柔美。

(8)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9)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0)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

(二)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24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24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24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三)背景介绍

1976年,为期十年的_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_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正成长的真实历程。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蕾,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三、整体感悟

1、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课文是按这个顺序叙述的吗?谁能按照课文的顺序来叙述?

2、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再来看看,你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

3、“学贵有疑”,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这是你们认真思考的结果。有人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重要。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和小桃树密切相关,那我们先来弄明白这是一棵怎样的桃树?从这个问题入手,再来逐步解决其他几个问题。

四、合作探究

1、联系全文分析作者的梦是什么?

答:课文中作者6次提到自己的梦,较明确的有两处:一是孩提时代埋桃核,“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二是到城里上学前夕,桃树两尺来高的时候,那“梦是绿色的”。通读全文之后不难看出,作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意在通过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来表达自己所寄寓的深刻含意。

早在孩提时代,作者便对美好的未来有了朦胧的向往,因此埋下桃核,希冀“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进城上学以后,作者更是“血气方刚,常要以济于下的人物”(贾平凹《夜籁》)。这个梦自然是绿色的,因为绿色象征希望和生机,简言之便是“奋斗”,并且“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这便是作者的梦。

虽然走上社会以后,作者的际遇曾遭受到类似桃树那般的风和雨,那“再不消沉,再不疲软,再不胆怯”(贾平凹《游了一回龙门》),雨中仍“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作者的梦是顽强的,恰如作者的性格。

2、文中说:“可怜的小桃树!”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寄寓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答: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五、总结全文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小桃树是坚强的,在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红的,在风中摇着,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闪着时隐时现的光。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不是吗?梦想不管多么深邃在内心,不管多么遥远在将来,只要有一朵花苞,就有开放的时候。

语文教师教案篇7

-一、基本情况分析:

基本情况分析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为幼儿提供在集体面前讲述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幼儿“想说、敢说”勇气。同时,注意引导其他幼儿认真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述。

二、教学目的:

1、在拼音教学方面:学会复韵母,前、后鼻韵母,会读、会正确书写。

2引导学生“乐意与人交谈,讲话要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

3注意倾听对方讲话。

4能理解日常用语的意思。

5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情。

6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7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8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综合性开发。

三、教材分析

1、学前班语言教材主要是有仿编、续编和扩编的趣味故事、诗歌和图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大胆而清楚表达自己的预期目标,可以使幼儿的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2、幼儿进入学习倾听、理解和使用规范性语音表达时期。学习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在讲述活动中,让幼儿学生怎样地在集体面前大胆而清楚地叙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阅读活动中,让幼儿尝试感受书面语言。

3、通过活动延伸和活动建议来丰富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让幼儿有更多机会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情境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以操练和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

入学(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堂

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成了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老师非常欢迎你们。

二.教师向同学们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1.按时到校上课

2.学习用具准备齐全

3.课上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三.教学生正确的拿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1.教师示范拿笔方法,纠正个别错误学生。并进行正误比较。

2.根据儿歌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

头要正,身要直,眼睛离纸约一尺,

背不驼,腰不弯,胸口离桌近一拳,

食指摁,中指托,纸尖笔尖一寸远,

写字养成好习惯,身体健康字好看。

3.要求学生养成讲究写字卫生的习惯,写出的字要求干净。

四.养成爱学习的习惯

1.课下认真阅读课外书。认真听广播。

2.大胆地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第二课时

一.教师介绍学好语文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爱学语文。

师:同学们,语文学科是你学习其它学科的工具,掌握好这门工具,你就可以很好地学习其它学科。

例如:学了语文,我们可以认很多的字,那我们就可以读很多有趣的故事了。学了语文,知道了每一句话的意思,我们就能很准确地解答数学中的应用题??学语文的好处多不多啊?!

二.学好语文的方法

认真地听说(说得熟练)

仔细地读写(写得具体)

所以学好语文必须多听、多读。

三.认识班内的新同学

1、请同学们自报姓名、年龄、家庭住址。

2、同学自由发言,说说同学们在一间教室内听老师讲课,应该怎样做。

四.练习认田字格,为学习新字做准备占格方法:

田字格间临汉字,

充分利用横竖线。

上下左右四个格,

看准位置照着练。

大小要写八分满,

起笔位置是关键。

学拼音

教学目标:

1、学会汉语拼音,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教学重点: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教学难点:o、e的发音。

第一课aoe

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读准字母的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4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3、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3个单韵母。

教学重点:读准a、o、e三个单韵母的音及韵母带调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掌握“o”的发音及a、o、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教我说好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2、看图讲故事: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绿草如茵,小溪清澈。有一天,太阳公公还没爬上山坡,一位小姑娘就站在小溪边唱起了a字歌aaaa,aaaa大公鸡听到了歌声也跟着唱起来oooo,oooo,它们的歌声引来了大白鹅,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大白鹅在水中翩翩起舞。它跳着跳着,发现了自己在溪水中的美丽的倒影,便不由主地哼起歌来。几只刚学会游水的小鸭子听到歌声也都往这边赶来,它们也来参加这场清晨音乐会呢!

二、新授

1:板书课题a、o、e

2:学习字母a

(1)问:图上画着什么?(画面表现的是乡村的清晨,一个小女孩正在河边练唱“啊啊啊”,“啊”提示a的音,小女孩的头部和辫子构成的图形a的.形)。

(2)发音方法:把嘴张大,读的声音要响亮。

(3)掌握a的发声调

üáǎà

(4)学习字母标调歌

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借助图画学习:汽车平走üüü,汽车上坡ááá,汽车下坡又上坡ǎǎǎ,汽车下坡ààà

第二课时

一:继续读a及a的四声调

二:新授

(一)教学单音韵母o

(1)教师:“图上画着什么?”

学生:“图上画着(公鸡正在喔喔叫)。

教师:“喔喔叫”的“喔”和“o”的读音很像。一只大公鸡正在打鸣,公鸡打鸣的声音“喔”o的音。

(2)发音方法:嘴半开半闭,嘴唇拢圆。

(3)掌握“o”的四个声调

ō?ǒ?

(二)教学单韵母e

(1)观图学音

教师:图上画的是什么?(一只大白鹅正在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鹅”提示e的音,水中的倒影提示e的形)

(2)指导发音

(3)学习四声拼读。y?ta

(三)学习a、o、e字形儿歌

a、小姑娘圆脸蛋一根小辫右边扎她的名字就叫a

o、清早起太阳照大公鸡喔喔叫

e、一只鹅水中倒影像个e

(四)指导书写。

先让学生认识四线格,观察a、o、e在四线格中所占的位置。

a占中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两笔写成。

o占中格,从左上起笔,一笔写成。

e占中格,从里面起笔,一笔写成。

(五)扩展活动

1、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aaa。

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2、跟着老师读一读,说一说

ü阿姨好!

á啊!你说什么?

ǎ啊?这是怎么回事?

à啊,多么可爱的小鸟!

ō噢,原来是他。

?哦,她也会游泳

?哦!我明白了

?飞蛾额头

t恶心

a饿了,凶恶

(六)作业

每个字母写一行

第二课iu?

教学目标:

1、学会i、u、?三个单韵母和y、w两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3、掌握i、u、?、yi、wu、yu的4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

教学重点:iu?yw及yi、wu、yu的发音和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带调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读准i、u、?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韵母a、o、e

二、新授

(一)自主学习单韵母i、u、?

看图说话,学习i、u、?的发音,认识形。

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记忆i、u、?的形,让学生仔细观察

1、学习i的读音

(1)指导读音i

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图中的哪些部分和字

语文教师教案精选7篇相关文章:

初一语文上册《春》教案7篇

五上语文教案参考7篇

五上语文教案最新7篇

小学美术教师总结精选7篇

成长礼教师总结精选7篇

年度教师工作计划精选7篇

中班教师节花教案7篇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7篇

语文天地教案7篇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7篇

语文教师教案精选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