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龙洞作文6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作文应该有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内涵,不宜浅尝辄止,我们只有结合实际事例,作文才能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汇报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孽龙洞作文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孽龙洞作文6篇

孽龙洞作文篇1

暑假里,我们来到张家界黄龙洞参观游览。听说黄龙洞是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中著名的溶洞景点,享有“世界溶洞奇观”的美誉。

参观的人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今天的天气非常炎热,我们在外面等待时,大汗淋漓。走进洞中,凉气扑面而来,比空调房还要凉爽,暑气顿消。洞里有着各种形状的石笋、石钟乳,还有石柱,琳琅满目,令人美不胜收。它们奇形怪状,有的像冰柱,有的像鹿角,有的像宝剑……。导游告诉我们,洞分为上下四层,洞中有洞。顺着台阶前行,我发现洞大小不一,有的只有一间房子那么大,而有的十分开阔,足够开演唱会了。我们拾级而下,来到了响水河边,坐上了小船,乘着小船继续向前游览。我伸手摸向水,呀,可真凉啊,多放一会儿都感觉到凉冰冰的。河水两边,在各种彩色灯光的映照下,石笋颜色变幻,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状,有的像海螺,有的像大大的贝壳……

下了船,跟着导游继续游览。我看到了“天仙水瀑布”,从十几米高的石缝中向下洒落,像从天上而来。那“卧松奇观”,多像一棵雪松横卧在地上,换个角度看,又像一只海豚跃出水面。最奇特最壮观的的是龙宫厅,这里十分宽阔,各种各样的石笋林立,一眼望去一根根石笋拔地而起,密密麻麻,而且千姿百态,仿佛一座神奇的地下宫殿,有的像龙王宝座,有的像守卫的士兵。在龙宫里,最吸引人的是一根又高又细的石笋,被誉为“定海神针”,两头粗,中间细。它那么长,我想,也只有孙悟空才能把它拿起来吧。听导游说它一百年才长一厘米,需要二十万年才能长到今天这样高。我还欣赏到了“老鹰吃海螺”“火箭升空”等各种石笋、石钟乳,看得眼花缭乱。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漫长的年代,才形成了今天的地下奇观。看着眼前的景象,我觉得真是不虚此行。

孽龙洞作文篇2

?记金华双龙洞》教案

一、教学目标

①学习本课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②按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

③归纳中心思想,练习按文章叙述的方法给课文列提纲。

④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出示小黑板,朗读生字。

2、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教学课文一、二、三段。

(二)合作交流

1.谈话引入,导入课题,板书题目。

齐读题目,指导理解“记”的意思。

2、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写了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读准生字词。

4、理清条理,给课文分段。

1、问:按游览的顺序,课文可以分几段?怎样分?

2、检查分段情况,指导分段。

(三)再读全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

板书:金华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四)品读体验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说说。(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板书:一片明艳)

3、观看录相,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感情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观看录相,然后说说。

5、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6、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板书:突兀森郁)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7、外洞又有什么特点?读读文中的句子,仔细体会,然后说说。

8、观看录相,亲自感受。感情朗读写洞口和外洞的语句。

9、有感情朗读一至三段。

(五)巩固延伸

金华城的浏览路线还有吗?

第二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出示小黑板,朗读生字。

2.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了作者先写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样的等内容。

2、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外洞、洞口各有什么特点?(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

3、沿途的景色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领略,好吗?

4、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

(三)品读体验。

1、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默读第四段,边读边想。

2、读后问:

①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小船)这样小的小船通过孔隙说

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窄板书:窄)

②人卧在船上后那个样子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人要这样贴着船才能通过孔隙又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矮板书:矮)

③那么,坐小船经过孔隙时的感觉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挤压过来。”一句,自由朗读,读后问:“挤压”是什么意思?(挤过来,压下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一个什么特点?(孔隙险板:险)

3、小结:从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点是......(指着板书理解)

4、设计引读: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体会孔隙的特点。(按课文写孔隙特点的内容设计)

5。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

6、默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7、指导理解每句话讲了什么,并结合理解“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等词,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一句,概括出内洞的特点。(板书:黑、奇、大)

4、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观看录相,欣赏体会。

5、下面请同学再仔细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内洞的?

6、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吗?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关句子,再相机点题。

(四)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来说说怎样出洞的吗?出示幻灯,学生先说,再指名说。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五)小结:

第三课时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四、五、六段,跟着作者游览了孔隙和内洞,了解了孔隙和内洞的特点,那上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允许,再自由朗读四、五、六段,欣赏体会。)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2、归纳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概括中心思想,指导给课文列写提纲。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名说说每一段讲了什么?

(二)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双龙洞的美丽奇特,体现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可爱河山美丽奇特指导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三)指导给课文列提纲。(先自由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再汇报讨论)

(四)质疑,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写写。

(五)堂上检查,背诵第五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我们欣赏了双龙洞的美丽奇特,领会到了祖国山河的可爱。课后大家要认真读读课文,好好欣赏欣赏。有机会,我们亲自到双龙洞去游一游。

孽龙洞作文篇3

这个假期,我与爸爸一起去游了金华双龙洞。

那天,我们是自己开车去。到达景区,我们沿着石梯拾级而上,刚走几步,就看见了一面名人墙。苏轼、李白、孟浩然都曾来过双龙洞,还留下不少诗文呢。除了文人,还有帝王,明朝皇帝朱元璋也曾来过,可见双龙洞自古久负盛名。

再走了一会儿,就到了双龙洞口。刚进洞口,就远远看见了小船。一开始我很纳闷:这小船有啥用呢?直到看见几个人仰卧在小船上,被拉进了内洞,我才明白。我看见这,异常兴奋起来,这不和叶圣陶先生笔下写的一样吗?我急忙叫上爸爸,要上船。我们也仰卧在小船里,进了洞。

内洞一团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不过再往里一点就有路灯照明了。只见,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倒挂蝙蝠”,有“将军腿”,有“石笋”形态万千,姿态各异。不过,让我记忆最深的是“老寿星望仙桃”,右边一个酷似老寿仙的石头,左边之上有许多“仙桃”,真如电视剧的老寿星仰望仙桃场景,栩栩如生。

由于双龙洞和冰壶洞相连,所以我们也游览了冰壶洞。冰壶洞里有两条大瀑布,从十几米的高空飞泻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很是壮观。

出洞时,我感到有点“异常”,就问爸爸。“爸爸,都说是双龙洞,为什么没看到双龙呢?”爸爸先是一愣,又带我到了洞口,叫我抬头望。嗬!我看到了两个龙头,栩栩如生立在洞口之上。我想双龙洞也因此而得名吧!

游完双龙洞,我依依不舍离开了。但叶老的那篇《记金华双龙洞》则在我脑海里越发清晰起来了。

孽龙洞作文篇4

2月8日,我们自驾游到了金华,今天刚好是下雨天,绵绵的细雨在天空飘着,爸爸妈妈决定带我一起去双龙洞这个景点游玩。

我们乘车来到双龙洞的洞口,洞口里面非常得狭窄,要进洞内就必须乘小船从水和石壁之间狭小的空隙穿过。洞口非常小,我们只能平躺着进去。小船慢慢地开动了,我好像看见石壁擦着我的鼻尖闪过,开过了一段距离,就来到了洞内。一进了洞内,洞顶像龙嘴一样的石头映入我的眼帘,似乎在跟我说新年快乐!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趣极了。

走到了深处,我看到了一个大瀑布,瀑布水直流而下,发出了流水的滚动声,让我不禁想起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慢慢地走向了高处,觉得这时特别炎热,似乎来到了火山口。到了出口,顿时又有一阵春风吹来特别舒服。

双龙洞真的好神奇呀!真叫人留连忘返。

延伸拓展:

双龙洞:

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15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内洞与外洞仅相隔5米,有一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内洞比外洞更大,有效使用面积约20xx-2200平方米。从这里可以知道,双龙洞的`景色是无比的美。双龙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西南山麓,林海莽莽,水流潺潺,年平均气温比城区低6℃,是一处以山岳森林为背景,地下悬河、岩溶奇观、赤松祖庭为特色,观光旅游、康体休闲、避暑纳凉、海外朝圣为主要功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

孽龙洞作文篇5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记金华双龙洞》,我浮想联翩,好几次梦见自己来到了双龙洞,欣赏千姿百态的石钟乳,聆听叮叮咚咚的山泉声……今年暑假,梦想终于成真,爸爸、妈妈带我去金华双龙洞旅游。

双龙洞位于金华北山中,只见山间云雾缭绕,银链般的公路若隐若现,为旅行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我们顶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坐上车,渐渐入山,不一会儿,车子已融入了云雾之中。放眼望去,山坳间出现了一座巨大的湖泊,雨水溅在湖面上,生起一层薄薄的雾,过了一会儿,雨大了起来,湖面上的雾也更浓了。我们穿过层层浓雾,一座椭圆形洞窟顿时映入眼帘,洞窟石壁上刻着“双龙洞”三个大字,格外醒目,想必那就是双龙洞的外洞。

我们下车,跨过一座小桥,朝外洞走去,桥身上“吟风桥”三个字在水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外洞穹顶很高,十分宽敞,如叶圣陶爷爷描述的一样,像个大会堂。洞口一条清澈的泉水汩汩地往外流,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我沿着水流逆流而上,终于发现洞的右侧有一处孔隙。虽说是孔隙,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小船只能容纳四个人脚对脚仰卧,再也无法容纳第五个人。我们三个人一起仰卧在小船中,确保后背的每一处都紧贴着船底。工作人员牵引着小船慢慢移动,我看见一排排石笋从眼前划过,连忙收腹,不敢抬头,生怕被石笋擦伤。一会儿功夫,小船已经穿过孔空隙,来到了内洞。

如今的内洞已不是一团漆黑,洞中的石钟乳和石笋在灯光的作用下发出五彩缤纷的光辉,美轮美奂,让人叹为观止。我顺着灯光往穹顶望去,看见一条青龙和一条黄龙依然盘旋在穹顶,似乎在吞云吐雾、呼风唤雨。在双龙的下方,一根高高耸立的石柱,显得格外醒目,活像展翅高翔的天马,“天马行空”由此得名。再往里走,只见一只海龟探出头向前望去,龟背上簇拥百人也不觉得拥挤,美其名曰“海龟探海”,再仔细一看,原来是石钟乳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锻造出那么多形态各异的石钟乳和石笋,将内洞打造成了天造地设的神仙洞府。

当我正准备坐着小船出洞时,远处“哗哗”的流水声吸引了我,我顺着声音往前走去,原来内洞的后面还别有洞天。只听流水声越来越大,渐渐汇聚形成了瀑布飞泻的声音。我兴奋地往前跑去,眼前出现了一条气势恢宏的瀑布,瀑布声如雷贯耳、响彻云霄,如万马奔腾而来,水石相激,激起千层水花,如珍珠般飞溅,真是“银河倒泻入冰壶,长有惊雷阵阵呼”。我顺着飞瀑旁的石阶向上爬去,终于来到了洞口,洞口立有郭沫若爷爷手书的“冰壶洞”三个大字,原来这就是双龙洞泉水的源头呀!

“天镵鬼凿匪人间,涌雪轰雷震地寒。石上双龙盖形似,更深须有老龙蟠”。这次双龙洞之旅让我叹服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匠心独具,打造了如此绚丽多彩的人间仙境,这将成为我假期美好的回忆。

孽龙洞作文篇6

记金华双龙洞教案

第一讲义――基础篇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2月16日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

3、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

(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

(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

(4)“时而”什么意思?

四、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预习,想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202月17日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了解外洞和内洞及孔隙的特点。

2、体会祖国山河景色的秀丽。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2、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三、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中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四、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

“蜿蜒”什么意思?

五、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七、布置作业

练习背诵从外洞进内洞的那一段。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年2月20日

执教教师:颜朝阳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指名背诵从外洞到内洞这一部分。

2、指名说说外洞和内洞的特点。

二、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1、启发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仅写了洞,而且写了水。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写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

2、学生阅读思考,同桌互相讨论。

3、集体讨论。

板书: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三、小结:

课文把双龙洞的特点写得很具体,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

四、学生轻读课文。

五、复习生字词。

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孽龙洞作文6篇相关文章:

智慧成长作文6篇

同素材作文6篇

体育健将作文6篇

风素材作文6篇

雅素材作文模板6篇

深圳作文最新6篇

我们的童年作文6篇

军训400字作文6篇

缺心眼作文6篇

春游爬山作文6篇

孽龙洞作文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7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