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设定的时间管理能够帮助教师高效利用每一堂课的时间,通过不断优化教案,教师能够跟上发展的步伐,保持教学活力,下面是汇报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实践课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实践课教案篇1
教学重点:气垫船的原理及组成,培养学生识图读图能力,学会识图并能按图纸施工。懂得对不同材料选择不同的工具和加工方法。
教学难点:电动机与支架的固定,在不增加材料的基础上怎样加大强度?如何提高制作质量。
教学课时安排: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分析气垫船运行原理(可以结合视频,让学生更加清楚)
①利用船底与地面间形成高压气垫,使模型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少。
用力学规律解释:在其运行时,是由专门的螺旋桨使气船内形成高速气流并喷向地面,当气流接触地面或水面后,同时会受到水面或地面的向上推力,此推力通过气流柱作用到运载器上,将其托起,托起的高度取决于运载器的结构、重量和气船的压力。
②前进依靠尾部的推进螺旋桨产生推力。
气垫船航行是根据什么原理?
二、讨论探究:材料及结构分析:塑料制成,轻巧美观
设计一个气垫船模型,互相交流。
①气垫袋:(塑料袋,只开一面口),袋口的密封是关键。鼓起后减小了摩擦力。
②内芯:(气垫袋内装入吹塑纸,薄、轻。)并密封气垫袋
③船底:轻,砂纸打毛,船底周边与气垫粘牢
④船身:割下的材料都要用,因此划线、下料时要准确无误。
⑤进气舱:进气舱上盖:要密封。
⑥电动机支架:加工得与电动机吻合,粘得稳固,否则易摇晃松动,最好用大块泡塑割成。双面胶的强度不够,溶剂型的胶水(百得胶、万能胶)不能用,热熔胶也不能用,可用白胶。
⑦船舵:要安装得平直。为使气垫船能笔直运行,而不至于团团转,形状类似于飞机的尾翼,用来控制气垫船的航向。
⑧电动机:131直流微型电机。
⑨导线:漆包线的注意事项同前。
⑩电池盒(纸筒):三至四节,用铅画纸卷起来。
找一找选择怎样的制作材料较好?
想一想怎样才能提高船体的强度?需要哪些工具?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飞起来?轻、牢固。在不增加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船体的强度?如何做得整洁、美观,造型好?
三、制作方法及步骤(发材料,边教边做)
制作过程
1、气垫袋:按图2—21将250×180塑料袋的一面中间切去一块,大小为100×70,气垫袋一面中间开口时,不要损坏另一面。
2、气垫袋内装入吹塑纸:将原材料为230×160的吹塑纸按图的尺寸,把中间部分用刀片切去,装入气垫袋内,并将塑料袋口用胶带纸密封,使其不漏气。密封方法:把袋口下面一层塑料膜粘在胶带纸上,再将胶带纸对折,粘住袋口上面一层塑料膜,并剪去胶带纸两端比袋长出的部分。
3、船底:取190×120吹塑纸一张,按图尺寸切去画有斜线部分。在虚线内(图中虚线到边的距离是10毫米)粘上船身4,吹塑纸与泡塑板粘合的表面,要在上胶水前用砂纸打毛,提高粘接牢度。船底周边全部用胶带纸粘在气垫中央,要求不漏气。
第二课时
4、船身:取220×100×6泡塑板一块。按图所示,切下170×100×6做船身4,它的中间部分切下做电动机支架,余下部分做进气舱侧壁6,按图中尺寸一分为二,由于切下各块泡塑板都要利用,切割时要格外细心。
5、进气舱:由侧壁、上盖、电动机支架粘合而成。
6、电动机支架:取115×66×6泡塑板,将它加工成三块;a.65×22×6,b.55×22×6,c.35×22×6,其中b再一切为二,每块的一端面砂成一个斜面,c也切成两段,每块的一端面也砂成一个斜面,b、c的斜面与电动机粘合,如图所示。
各片泡塑板在粘合前要用砂纸磨平,粘合后不能有缝隙。由于胶水干化时间较长,可分步粘合;先将电动机支加a、b、c粘好,再粘上两片侧壁6和上盖7,等胶水干后,再将它粘在船身和船底上。
7、船舵:取130×70×4吹塑纸。按图所示制成船舵两块,将它们垂直粘在船身和船底上(见总装图)。
8、电动机:待进气舱与船身粘牢后,在电动机支架上装上电动机,并在支架上方用胶带纸将电动机与支架粘牢固定,再在轴上安装螺旋桨9。在接通电源时,从正面观察螺旋奖的旋转方向必须是顺时针方向,气流向右,否则需将导线与电动机的两个接头位置调换。
9、导线:取两根长400毫米、直径0.2毫米的漆包线绕合在一起,导线一端的两个头与电动机接线片分别接牢,另一端两个头分别与电池盒上的电极接触片连接。注意:漆包线和电动机、接触片的连接部分要用砂纸将表面漆层砂去。
10、电池盒:用铅画纸(或其他较厚的纸)卷成一圆筒,内径比5号电池略大,用胶水粘好,一头封口,用刀片切一条狭缝,将电极接触片b插入其中,从另一头装入5号电池三节。接触片a弯成如下图所示,作电源开头,在与导线连接后再用胶带纸将接触片固定在纸筒上。
四、试航
将气垫船模型放在干燥、光洁的地面上,接通电源,你的船模向前快速行驶了吗?
想一想制作中你发现了什么奥秘?
比一比将你制作的气垫船模型与同学比一比,看谁跑得更快!
由学生讲述制作要领,交流体会,作品评价。注意知识与技能的迁移。
劳动与技术中的技术含量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初步的技术学习形成包括材料认识、工具使用、简单设计、简易制作、简单评价等在内的基础能力以及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
在课堂里要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基本技能的自主操作和探索。要结合具体的作品制作对学生进行设计学习和评价指导。在具体的作品制作中要有意识地安排让学生根据材料的性质选择工具。
采用探索式学习,使学生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积极态度,通过研究探索得出结论,并由此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表扬有创见的、制作有特色的,制作精细的,表扬注意卫生、注意安全的,表扬节约、
实践课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l.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基础之上,激发学生自行组织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筛选、发布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探究和学习的感受。
3.活动中建立合作意识,发展交往交流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
4.了解名人的同时,走近名人,拓展了视野,了解名人背后付出的艰辛与汗水,体会他们崇高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和幽默感,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震撼,进而再促进、加深学生对语文文本的学习。
二、活动准备
三、激发学生了解名人的兴趣
1.查找有关名人的书籍、网站和相关的查找路径,并制作成目录,供学生查找。
2.展板、录音机等。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讨论分组,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班级)
活动1:
在语文教学中,引发学生对更多名人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探究学习的意识。
(1)回顾第六单元《李时珍》、《毕升》、《爱迪生》的课文内容,谈感受。
(2)讨论什么样的人是名人,汇报自己最想了解的名人。
指导要点:
对名人的概念有所界定,通过汇报自己最想了解的名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名人进行分类。(如: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等)
活动2:
学生按照自己的研究兴趣,按照所要研究的名人的类别讨论分组,自成小组。
(1)学生按照自己所要研究的名人的类别分组。(如: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组等等)
(2)小组内讨论建立研究计划。计划应包括:研究,人员分配情况,研究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
(3)汇报小组的研究计划。小组间相互交流。
(4)再修改组内研究计划。
指导要点.
(l)制定研究计划是组员间的合作学习的热身。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中,学生了解计划应该怎样写。
(2)小组间公开交流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计划给与指导,并对学生容易忽略的策略、方法给与补充(如:在研究方法上要注意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在研究方法上要注意争取家长以及更多人的指导;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等)。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的同时,在交流中共同提高。
活动3:
(1)分组活动。(活动画面)
(2)活动中学生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如:上网、图书馆、电视、影片、向别人咨询等等。)
(3)教师从指导者帮助者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更为具体的可选择的资料来源供学生参考(如:图书馆的有关名人的书籍的目录、三辰影库关于名人的电影名称目录等)
指导要点: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资料的来源,拓宽学生的涉猎的范围,为学生更好、更充分的展开研究提供更多的机和借鉴。
第二阶段:分组活动,交流整理(教室)
活动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
指导要点: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将资料有目的的筛选、整理。
活动2:
研究中良好的策略、经验的交流
(l)汇报交流小组研究的进展情况
(2)展示有思想有创意的小组研究,推广经验,供全班借鉴
指导要点:
(l)可以用某些语文课剩余的时间进行,教师的及时点拨有利于学生研究情况的及时反馈。 本文来自
(2)对研究中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与肯定,并帮助学生对其他组优秀的经验进行提升,并有所借鉴。
活动3:
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困难的交流
(1)研究中,学生可能出现资料搜集不充分,或者搜集的途径不明确等种种困难,对于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
(2)师生共同参与解决问题
指导要点.
及时的把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加以解决,既不会挫伤学生研究的热情与信。又可以为新下来的研究扫清障碍,有分散、有集中、互学共促,共同提高。
第三阶段:《走近名人》学习发表会
活动l:
准备学习成果交流。
(l)围绕各个小组的,结合组负的学习情况确定自己小组的汇报展队示的方式,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有绘画特长的学生可以通过画画来展示,增长演讲的同学可以讲故事,计算机精通的同学可以把学习到的制作成电子幻灯片等等)
(2)小组内的同学制作要汇报展示的作品,或对学习的成果作最后的整理与准备。
指导要点.
鼓励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方式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结合组员的特点,采取多样性汇报方式,这样既激发学生对搜集知识的再加工与再创造的积极欲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得以发挥。
活动2: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成果的发布与交流。
例如:
(l)研究伟人小组:
可以出示小组研究学习的幻灯片图表,表明研究的内容并配有相关人物的图片和影片。可以讲故事,还可以把学习的成果编辑成一本小书。
(2)研究科学家小组:
可以将小组的同学搜集的科学名人的资料进行编辑,组织一场有关科学名人的《科学家知多少iq大比拼》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题。
(3)研究艺术家小组:
可以将艺术家再分成几类,如舞蹈家、美术家、书法家等,结合个人特长,可以将学习成果,或自己的感受讲一讲,演一演,跳一跳,画一画等等。
指导要点:
(l)汇报中,学生汇报的形式要活泼,不要太死板,怎样设计的就怎样汇报。
(2)教师要引导小组间相互学习,并交流汇报的感受。
(3)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不要只看汇报时的知识和技能,重要的是学习好的学习策略与方法,是否有创新。
活动3:
师生共同进行学习汇报的评价
指导要点.
(1)指导评价可以是多种手段的,如:学生间,小组间互相填写反馈调查表;教师与学生间对汇报展示的各个方面进行意见的交流等等。
(2)但重点是指导学生怎样向别人学,应该学点什么,敢于肯定别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互启互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不断推动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与欲望。
实践课教案篇3
一、教材与学生
本课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名片。内容涉及信息技术学科、思想政治学科以及美术学科的一些相关知识。涉及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点是能在文字处理软件中完成基本文字输入,能进行简单的单个对象(如图片、文本框、艺术字、特殊符号等)的插入。涉及政治学科的知识点是在名片中要体现健康思想,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观。涉及美术学科的知识点是在对名片进行美化修饰时要有一定的艺术功底。适合于初中一年级下学期。它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学生由于电脑的普及程度不一,相互之间存在个别差异,部分学生具有信息技术方面的一些生活经验和课外知识。这要求我们老师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关注学困生。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情分析,立足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目标的视角,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中页面的设置、图片和艺术字以及文本框等对象的添加、版面的修饰与美化等技能,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经历灵活应用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他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奥妙和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文字处理软件中页面的设置、图片和艺术字以及文本框等对象的添加、版面的修饰与美化等技能。
难点在于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课以探究发现法、任务驱动法、合作交流法为主,把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思考、研究、合作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尝试――理解运用――创新实践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教程中辅之以迁移类推法、操作练习法、赏识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引导学生观察名片样本→发布任务和评价标准(任务包括:设置页面→添加内容→修饰美化)→学生作品展评→小结作为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经常会参加一些聚会,会认识一些合得来的新朋友,这时就需要认识别人,也要别人记住自己。怎么办呢?(学生会说出一些方法)。老师总结引出名片这一内容。那么名片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请学生观看一些名片样片,师生总结名片至少要有姓名、单位、联系电话,还有体现自己个性、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二)任务探究,学习新知。
刚才我们已经观看了一些名片,下面就请同学们试着制作自己的个性名片。
任务一:请同学们打开文字处理软件添加自己名片的几个要素。在添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名片和大家自己做的名片有什么不同。老师展示的名片上用到了背景图、页面边框、符号、艺术字和文本框等内容,请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名片上应用这些内容输入名片要素。看看效果会不会有什么不同。为帮助学困生,大屏幕可同时展示操作步骤。在这个环节,评价标准是学生输入的名片要素是否健康全面,是否能熟练完成文字处理软件中对象的插入操作,在此环节,发现一点创新,一同学插入符号时在智能拼音方式下使用v1键也能完成特殊符号输入。
任务二:对自己的个性名片进行美化修饰,使名片美观大方,能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在这个环节,需要学生借助工具栏中对齐与分布、格式菜单中设置对象格式等命令美化自己的名片。评价标准是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是否能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来探究新知,是否能相互团结协作。在此环节中,也有创新,一位同学发现绘图工具栏菜单中绘图网格命令,也可以用来对图形排版。
任务三:在完成前面任务的基础上,制作自己有创意的、体现个人特色的名片。评价标准是学生是否能在原有基础上升华提高。在此,给学生展示一些有创意的名片。
(三)作品展示,师生共评。
学生离位,巡回观看同学作品,然后请同学说出作品创意,同学互评,老师总评。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评述:a.任务的完成过程:任务难度、工作量、技巧运用、研究方法、学习效率等因素。b.成果:内容健康与否、创新性、美观性、进步程度等。c.态度:包括学生是否积极探索、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善于合作等因素。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特色:有人色彩搭配好,有人使用了别人没想到的操作技巧,有人单位标志设计有特色,还有人效率高制作了两张等等。尽量多地发掘学生的优点,适当提些建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这样被老师和同学赞赏的目光鼓舞了。
(四)小结
课程结束时,先让学生谈谈今天学习的感受和收获。然后老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结束语:有了名片这个工具,在以后的交友中就能认识你,记住我了。这样,既可以巩固今天的知识点,又可以激发学生思想道德情操,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拓展延伸。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渗透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
2、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使用多元的评价体系,鼓励其创新。
整个教学思想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及动手能力,整节课突出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联系生活、渗透青少年思想道德。
实践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搜集赞美母亲的诗词、成语,写在纸上向同学展示。
2、每天帮妈妈做一件事情,并写出体验。
重点难点:
每天帮妈妈做一件事情,并写出体验。
教学准备:
课前一个星期每天帮妈妈做一件事情,并写出体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在班上开一个“交流展示会”,你们都做好准备了吗?
二、教学过程
1、师宣布:本班“交流展示会”现在开始。
a、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赞美母亲的诗词、成语在四人小组内向同学展示、交流。
b、四人小组组长汇总各组员意见后,面向全班汇报。
c、师。
2、讨论区:你是怎样看待妈妈对自己的批评的'?
3、体验大行动:a、把课前一个星期每天帮妈妈做一件事情所写出的体验在四人小组内汇报。b、四人小组中推选写得最好的同学向全班汇报。c、师。
三、师:
这节课,同学们都交流得很好,看来你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四、布置作业:
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赞美母亲的诗词、成语有感情地读给妈妈听。
实践课教案篇5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课活动课教学设计
活动内容: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漫游电的世界》里的第三版块“安全用电” 活动目的: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课件
3.若干铜丝 .铁丝. 塑料丝. 小灯泡 电池 木棍 实验报告卡片
活动过程:
一、 导入谈话:电在我们的生活中帮助很大,有人说它是神奇的魔术师,有人说它是光明的使者。但如果使用不当,会使我们的财产遭受损失,有时甚至会危及到生命!那么如何安全使用电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安全用电》
二、幻灯出示三张有关安全用电事故的图片配乐资料:第一张图片是一个电死在变压器上的人;第二张是太湖县晋熙镇的一个五岁小孩触电的事故;第三张是用电不当引起的火灾现场图片,看后让学生谈感受。
1. 问: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2. 师:老师看后心里也很难受。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事故,还是因为人们不注意安全用电,安全知识知之甚少,有的人甚至连一些用电器具都不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件。
三、 幻灯出示闸刀 、 启动器 、 电笔、电灯开关图片指名认识并说说它的用途。
四、 小实验。教师走到一开关前,手按开关问:同学们请看这开关,里面有电,但老师用手按为什么不触电呢?原来开关外面这材料非常特殊,电不能从它的身体里流过,像这种料的物体,我们叫它“绝缘体”,相反,有的物体电很容易从它的身体通过,我们把它叫导体,那么到底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1. 实验前教师简单介绍实验方法,并且叮嘱实验后填写好实验报告。
2.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做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3. 展示几张报告,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分别让用铜丝、铁丝、塑料做实验的同学到前台,说说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展示自己的实验报告。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大部分金属都是导体,像这样的塑料以及干燥的木棍等都是绝缘体。
4. 指名说说除了铁丝、铜丝等金属丝外,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导体?(学生回答有:大地、人体、水等)
5. 师:正因为人体也是导体,所以人接触了电就可能触电。
6. 出示安全警告:超过36v的电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220v的电足以致人死亡。家里和学校的电源都是220v的交流电,非常危险!
五、 虽然220v的交流电很危险,但是生活中许多人还是不注意安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 指名说说画面上那样做的危害?
2.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或犯过哪些类似的错误?
六、 既然人体能触电,那么我们怎样防止触电呢?请各小组拿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讨论,然后从中总结出一两点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小招,记录下来。
1.讨论并记录。
2.指名说说自己总结的`小招。
3.介绍跨步电压的形成几预防,然后指明一生演练预防跨步电压的方法。
师:虽然我们有心防御,但天有不测风云,如果万一触电了该怎么办呢?
七、“触电大救援”:叫两名学生到讲台前模拟演示。
八、播放防止触电的视频。
九、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电的一些特性,了解了一些安全用电的知识,希望同学们把这些知识紧记在心,时刻注意安全用电,不玩弄电器设备,珍惜生活,珍爱生命。
十、课后练习:
1.和家人找找用电安全隐患。
2.写一篇“安全用电”的文章。
活动:校园安全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意识到校园安全的重要,培养安全意识。
2.提高学生自护自救的能力,掌握一定的自救技巧。
活动重点:
1.培养学生注意安全、善于自护自救的意识。
2.指导学生掌握自护自救的技巧。
活动准备:
1.观察校园内的安全隐患并记录。
2.调查了解自护自救的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课前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碧绿的大海里,鱼儿在自由自在地遨游。你们听,蔚蓝的天空下,鸟儿在欢快地歌唱。每当清晨,当朝霞映红了我的双颊,当树上的小鸟叫醒了我的梦想。当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学校。我们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学校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在这里,我们就像生活在一个快乐的大家庭里,处处洋溢着歌声和欢笑。可是,校园中也会发生安全事故:廊道拥挤造成学生被踩伤,课间嬉闹跌落牙齿,不慎从二楼护栏上摔下造成终身残疾,甚至在校园事故中付出生命??轻则受皮肉之苦,重则给学生的身心带来危害,给家庭带来痛苦,给社会带来损失。
一、问题与思考:
1.我们现在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你可曾经历或听说过哪些校园意外事件?导致这些意外的原因是什么?
2.校园中可能会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呢?
(下面我们就进行分组调查。)
二、实践与活动:
1.确定探讨问题,分组调查:
(1)全班分成两个组:实地考察组;调查采访组。
(2)分组调查了解校园里还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a实地考察组:利用课间巡视校园各个角落,仔细寻找安全隐患,了解可能会发生的事故。如:如果在楼梯口打闹的话,就会发生事故;在没有看管的情况下使用体育活动器材,会产生危险;教室里的电源插座??
b我们采访了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了解过去在校园里发生的校园事故??
c完成以下调查表。
我的考察记录
校园安全隐患考察表
序号 地点 安全隐患说明 可能发生的事故
1
2
我的采访记录表
校园安全隐患考察表
序号 地点 安全隐患说明 可能发生的事故
1
2
2.安全金点子
不同语言的各国人民,更好地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在危险地带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常常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标语,通过醒目的图片和精简的文字来警示人们注意危险,防止事故发生。师出示常见的几种安全警示标志。让学生认识说出这几种安全警示标志。
师:你想为我们的校园设计安全警示吗?那么请大家参考以上标志,选择好校园隐患设置点,为他们设计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语,设计的标志、标语要美观、醒目奥!
三、研究与讨论:
1.师:除了为校园设计安全警示标志、标语,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有效的方式,提醒自己和全校同学引起注意,从而避免或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呢?
2.让学生积极讨论。
3.分小组汇报。
生:出一期安全的黑板报。
生:举行一次校园安全知识竞赛。
生:成立校园安全巡警队。
生:平校园安全先进小组、个人。
生:??
4.师生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四、收获与总结:
1.选择上述讨论中的任何一种方式(如出黑板报、写倡议书等),向全校师生进行宣传。
2.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把下面的校园安全常识介绍给大家。
资料在线:
危险游戏不可取,出格玩笑不适宜:
课间游戏不要玩玻璃制品玩具、暴力性玩具(弹弓、弓箭、发射子弹的玩具枪)、含有化学物质的玩具;不攀爬高屋或从高处跳下。不搞“突然袭击”式玩笑,如突然在同学背后大喝一声或猛拍对方的头等。
上下楼梯守规则,不在楼内跑和跳:
不要在教学楼内做游戏、跑或跳,上下楼梯要遵守规则,尽量靠右侧通行,不要将手放在衣兜里;不在楼梯上玩耍,更不能和同学在此打闹,以免被推倒而滚下楼梯。一旦发生楼梯或通道拥挤,要尽量侧过身体靠向墙面,将背部对着他人,将脸部、胸部等贴向前面。如果摔倒赶快爬起来,若爬不起来,要缩起身子、抱着、住头部,尽量护住身体重要部位,以免被踩伤。
体育运动好处多,自我防护要掌握:
体育课前换好能防滑并且增加弹性的脚底鞋,衣兜里不要装坚硬物品,女生要摘下发卡、塑料或玻璃饰物,以免摔倒时被扎伤或运动时划伤其他同学。要认真做好全身准备活动,避免肌肉拉伤、扭伤甚至骨折;要在有老师或同伴的保护下做器械运动,并严格按照老师的讲解去做。一旦摔伤,先不要急于起来,也不要乱搬动受伤的同学,等校医或老师来处理。夏天运动后不要喝凉水,可以喝一些淡盐水,防止中暑;运动后及时擦净汗水穿好衣服,不要立即到电风扇或用冷水冲凉,以防感冒。
五、拓展与创新:
选择下面任意一个题,作出最佳设计方案,注意和你身边的同学多交流。
1.根据活动中所调查到的校园安全隐患,给校长写一份校园安全建议书。
2.为了降低意外伤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保险”应运而生。每年,在交纳学杂费时,同学们也交纳了30元的保险费,入了“学生安全保险”。你知道这项保险的内容吗?赶紧了解一下吧!
课前导入:
生命系于千钧一发――意外发生时,第一时间为伤病着提供有效救护的人就是我们自己,赢得时间意味着留住生命。走进急救知识天地,掌握更多急救自救方法,让脆弱的生命坚强起来。
一、问题与思考:
1.同学们活泼好动,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受到伤害。校园生活中,你曾亲身经历或目睹其他同学受到哪些伤害?
2.遇到这些伤害,你该怎样急救呢?
二、实践与活动:
活动一:校园急救大搜索
1.校园中发生的意外伤害还有很多,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更多的急救知识。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
生:我上网搜查资料??
生:我想向校医咨询??
生:我到图书馆查阅图书??
生:我妈妈是护士,我回家请教她??
2.交流搜集到的急救知识。
?你知道吗?】
眼进沙子急救:
当沙子随风飞入眼内时,千万不要用手或手绢揉擦眼睛,这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容易使异物嵌入眼内组织而难以取出。这时你应该请老师或同学帮忙:用两个手指头捏住上眼皮,轻轻向前提起,救助者像眼内轻吹,刺激眼睛流泪,将沙尘冲出。
擦伤急救:
玩耍、奔跑不慎摔倒后,常造成胳膊、膝关节等处皮肤擦伤,表现为伤处疼痛,表皮略红肿,有小血珠渗出。此时可用干净的清水将表皮的污物冲洗干净,然后用红药水或紫药水涂擦伤处表面。擦伤无需包扎只要保持局部干燥即可。
鼻腔出血急救:
鼻出血是很常的现象,特别是在气候干燥的季节,鼻出血的现象更多。可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冷敷法,二是压迫法,预防鼻出血,要多饮水,多吃荠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桔、橙子、苹果等水果,因为维生素c有止血功能。
崴脚(扭伤)急救:
(1)立即脱下鞋子,举起伤脚。(2)迅速冷敷。用冷水毛巾或冰袋放在伤部。(3)固定。冷敷后用弹力绷带扎紧扭伤部位。(4)将伤部抬高,减轻疼痛并保持安静。(5)经过24小时,肿胀和疼痛过后,没有发现骨折征象,可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利于血肿及时吸收。
活动:我是小小急救员
1.分组模拟眼进沙子、鼻腔出血、崴脚、擦伤、中暑等意外伤害情景。面对这些意外伤害,你将如何进行急救呢?
2.分组模拟后分组汇报。
三、研究与讨论:
1.当遭受到意外伤害时,除了需要正确的急救,较为严重的情况还需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叫救护车。你知道急救电话吗?该怎样拨打呢?
2.学生分组研究讨论。
(怎样拨打“120”急救电话:通话一般采用急救中心询问,求救者回答的方式。拨打急救电话时,一定要冷静说明你的详细地址、联系人、需要急救者的年龄、性别、姓名、既往病史及发病的简单过程和病人现状。)
3.分组模拟拨打急救电话的情景。
四、收获与总结:
1.你知道烧伤该如何处理吗?说说烧伤处理的步骤。
2.把你了解的校园自救常识,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五、拓展与创新:
校园是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当发生火灾或地震或其他意外灾害时,需要紧急逃生到安全地带,你知道怎样进行逃生吗,逃生应该注意什么?请你为学校设计最佳逃生方案,注意和你身边的同学多交流。
活动:自制贺卡
活动目标:
1.教给学生制作贺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2.通过写贺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
活动重点:
1.学生能迅速准确地认识各种比较常见的贺卡。
2.使学生通过自制教师贺卡了解并且学会一般简单贺卡的制作方法。
活动准备 :
1.卡纸、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用具。搜集精美的图案。
2.录音机、磁带。
3.课前查阅有关教师节来历和意义的资料,摘抄记录一些有关“歌颂老师”的语句。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问题与思考
发现、提出问题。
同学们,有人说,教师犹如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吐丝去编织美丽的绸缎。老师们把一切都献给了我们。教师节快到了,你们准备送什么样的礼物给自己敬爱的老师呢?老师看谁的提议好!
实践课教案篇6
一、活动背景
我发现如今的学生,小报越做越漂亮了,用的纸都是高档的复印纸、打印纸,小报编制得图文并茂、色彩鲜艳,代价真是不菲。学生平时用的草稿纸也都是些新的作业本或雪白的好纸。每天放学后,教室地面、课桌抽屉到处都有学生随便丢弃的好纸张。我问了几个学生:“这么好的纸被丢弃了,你们不感到可惜吗?”不料几个学生说:“纸很便宜,到处都有,扔掉一点没关系。”于是我利用课间活动让一些学生就身边发生的事作了些议论,这为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作了铺垫。
二、准备阶段
1、提出问题
在第一节课上,我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观察身边的事物与现象,把想研究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填写《研究意向表》:
研究意向表姓名问题内容我身边最感兴趣的东西或现象我想了解这几方面的问题建议或要求其中《纸》可能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比较密切,有关纸的研究兴趣是学生最集中、票数最高的'项目。产生了,不等于学生都有积极性和兴趣。果然有一些未填写研究纸项目的学生一脸沮丧。我觉得需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2、创设情景
我请同学们打开书包,看一看书包里最多的东西是什么?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接着又问:“你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这些看似普通的纸张?”学生纷纷说纸的发展过程,刚才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发现有关纸的研究也挺有趣的,于是也跃跃欲试提出不少有关纸的研究的问题。兴趣激发了,认识统一了,就可以开始确立子课题或研究了。
3、确立,组建小组
首先由学生自报、自选研究子课题,然后,学生自由组合建立小组。子课题确立后,学生便根据自愿原则组成研究小组。有的小组人太多,有的小组人太少,有的孩子哪个组都不欢迎,有的组上课还好好的,下课又说要散伙,要求重新组合,事情还真不少。我就积极找学生谈话,帮助调整、疏导。小组成立后,选负责人,互抄通讯地址,讨论小组活动计划并填写计划书。我们的计划
我们小组的名称组我们小组的成员织我们的小组长我们的指导老师研我们研究的题目究我们打算研究的内容有内我们小组成员的分工容我们的建议和要求
三、实施阶段
确定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纸的发展历史,纸的原材料和加工过程,纸的简单工艺及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
感受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会搜集,分析,整理关于纸的资料;能用旧报纸等废纸做做再生纸,用各种纸张通过剪,折,刻,编,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纸工艺品;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主动参与,大胆展示及公关活动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并喜爱纸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形成惜纸、爱纸的习惯及树立保护资源的意识。
实践课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