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推荐6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师在备课时,教案是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工具,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在教案中应融入学法指导的相关内容,​,汇报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推荐6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弯,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这些弯。

2、在故事交流、游戏中,感知各种各样的弯。

活动准备

1、各种布条、毛线。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感知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弯

1、谈话活动:上午,新老师让小朋友寻找了生活中的弯弯朋友,现在,请你们跟大家介绍一下,说说找到了哪些弯弯朋友。(幼儿自由发言)

2、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弯弯的朋友,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二、借故事,初步了解各种不同的弯

1、(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弯弯乐园里有各种各样的弯弯朋友,找找看,你找到了哪些弯?这些弯是怎样的?你觉得哪个弯最有趣(鼓励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自己找到的`各种弯)。

2、欣赏故事

让我们跟小动物们一起去弯弯乐园里看一看、听一听、找一找弯弯乐园里究竟有些什么弯。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演示课件。

提问:弯弯乐园里究竟有几个弯?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

(2)、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演示小动物走的路线,并引导幼儿用小手绕一饶,走一走这些弯。

三、出示毛线鼓励幼儿摆一摆,走一走故事中的弯,初步感知各中各样的弯。

四、游戏:小小设计师

1、引导幼儿设计各种各样的弯。

出示布条,引导幼儿用布条设计各种弯。你可以设计自己看到的,也可以设计故事中的,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弯。

2、走一走自己设计的弯,跟好朋友说说你设计的弯是怎样的。

3、展示部分幼儿设计的弯,并讲一讲设计的弯是怎样的,你最喜欢那些弯,为什么?

4、把小朋友们设计的弯路连在一起就变成了弯弯乐园。

5、请小朋友们在弯弯乐园中游玩。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

2.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玩具卡:《独角仙大赛》

2.挂图:《昆虫大集合》。

3.独角仙相关参考资料。

4.观察记录表。

5.有关描述昆虫的图画书。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挂图,说一说:

--哪些昆虫是曾经见过的?

--它们叫什么名字?

2.请幼儿观察图片上昆虫的外形特征,并将幼儿所说的内容记录在观察记录表格上。

3.和幼儿一起讨论刚才记录的'内容。

--我们来比较这些昆虫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如都有6只角、大部分有翅膀、身体分成头、胸、触角、有壳等。)

猜谜游戏:

--把幼儿分组。

--教师根据昆虫的外形和特征出谜面,请幼儿说出谜底。

--进行抢答,大队一次得一颗星,得星最多得小组获胜。

活动反思:

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特点,了解昆虫的基本形、色彩、结构,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的想象并进行创作,在课堂中我的教学设想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两种水果,能准确的说出两种水果的名称。

2、幼儿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说出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征。

活动重点:能准确说出水果的名称。

活动难点:能说出水果的颜色、形状或味道

活动准备:水果实物、切好的果盘、神秘袋两个、神迷盒两个、牙签若干。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基本活动

1、出示神秘袋

师:“宝贝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两个神秘的袋子,里面有好多的好吃的,想不想吃?(想)

师:“那你们知道里面装的什么好吃的吗?”(不知道)

师:“老师也忘了里边装的什么啦?我来……(老师假装往出拿)诶,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来帮老师,谁愿意来?”

师:“***、***你俩来摸一摸”(请幼儿过来,先摸一摸,提醒幼儿只能摸一个)“***猜一猜,你摸到了什么呀?”“宝贝,那你摸到了什么呀?”(幼儿进行猜测,是哪种水果之后再拿出验证)

师:“那我们拿出来看一看,到底是不是**?”

(通过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例如,苹果)

师:“呀,这是什么啊?苹果。那***猜对了没有?拍拍手吧。

师:“谁能告诉我这个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呀?它长什么样子的?”(如幼儿说不来提醒是圆圆的还是长长的)。

运用此方法,逐个拿出认识苹果,香蕉。

2、闻一闻

师:老师这儿还有两个漂亮的神秘盒,里边也装了好吃的,这次老师不要你们用手摸,要让你们用小鼻子闻一闻里边装的是什么?(老师请若干幼儿来闻一闻是什么水果。并拿出来验证)

3、尝一尝

师:“宝贝们表现的真棒,想不想吃?那怎么样才可以吃啊?”(苹果洗洗吃、香蕉剥皮吃,在了解水果的吃法过程中,引导幼儿复习水果的名称。)

师:“老师这儿给你们准备了洗干净、切好的水果,我们一起来尝一尝,看看他们是什么味道的。”

(1)、请几个幼儿先来尝一尝,说出你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

(2)、请几个幼儿将眼睛蒙起来吃,吃完告诉大家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

(3)、幼儿分组吃不同的水果,吃完告诉老师你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味道的。

三、结束活动

师:“宝贝们,苹果和香蕉好不好吃呀?苹果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啊?什么味道的啊?香蕉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啊?”(最后总结,复习水果名称,颜色和味道)

师:“今天老师在外面也藏了一些水果宝宝,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吗?”

和幼儿去户外找,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 本节活动通过“摸、看、闻、尝”等方法,充分运用五官感觉来认知苹果,香蕉的形状、颜色、味道。

2、 整节活动中,充分引发幼儿浓厚的好奇心,激发幼儿 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更大程度的加入参与到整节活动当中。

3、 对本节活动的细节部分处理有些不当:

(1) 在开始部分,应用较安静的'游戏,或与水果有关的小游戏进行导入。

(2) 在“神秘袋”“闻一闻”两个环节中,让幼儿等待的时间有一点长,应多准备一些材料,让其他幼儿更好的参与。

(3) 整节活动,可变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将幼儿分组,每人一个水果实物,让幼儿亲自感知两种不同水果的,不同特性。也可以用“蒙氏”教学法来进行,教师直接贯穿给幼儿正确的概念。这样可以让整节活动更加的收、放自如,也可以让幼儿更加有积极性,参与到活动中。

(4) 可再加深一点难度,让幼儿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也可用两种不同感觉的水果来进行,对比更加的强烈,明显。例如:苹果和猕猴桃,一个是光滑的,一个是粗糙的。

通过这节活动,老师们给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我有了一个很大的学习提升。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继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慢慢摸索,提高自己的组织活动能力,找到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不同方法,让幼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将以后的活动开展的更生动有效。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知道两面镜子随着旋转角度的不同会反射出不同个数的像。

3、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卡通动物纸片若干,30面镜子,水笔

【活动过程】

1、发现我自己:小朋友们,上课开始前先让你们猜个谜语:“我看着你,你盯着我,没我就没你,没你却有我。”教师出示镜子,让幼儿观察其特征。

提问:大家来观察下,镜子时怎么样的。

(镜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凉冰冰的、可以反光的,背面涂了层特殊的材料,叫金属漆,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照出物体了。并幼儿学说金属漆)

提问:为什么能看到自己的样子。

(引出“反射”这个词,因为光把我们的样子反射在了镜子上,镜子又把上面的图像反射到了我们的眼睛里)。请幼儿上来按照图片进行讲述。

2、背后的秘密。

提问:小朋友都能看到自己的脸,那能不能想办法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呢?提供每个幼儿一面镜子自己操作。

提问:一面镜子是不是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啊,那下面我请两个小朋友合作,看看用两面镜子能不能看到。之后教师分别请幼儿上来面向幼儿,在其后脑贴上任一图片让他用两面镜子看到背后的图片。

3、数一数。

教师先将两面镜子同方向摆好,请幼儿上来数镜子里面的笔有几支。然后旋转一面镜子,使其呈现2个像、3个像、4个像······无数个,并请幼儿上来观察。

提问:你们还记得刚刚老师是怎么做的吗,你们发现了什么。简单介绍原因(镜子与镜子之间的重复反射)。分组探究。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观察的是平面镜子,生活中还有很多种镜子,像放大镜、望远镜等,小朋友下次可以在区角活动里去探索他们的“秘密”。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篇5

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我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已有经验水平,以情景导入,使幼儿兴趣十足得参与其中,充分发展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整节活动我以ppt课件、生活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在探索、助人的过程中帮助幼儿梳理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其思维能力。

“捉鱼比赛”“寻找小鱼排列秘密”等环节,让幼儿更直观的将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小鱼数中得到理解,从而更好的感知相邻数多1少1的关系。幼儿在帮小企鹅排队找邻居的过程中,层层递增的难度也会让幼儿在活动中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宜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获得知识。

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2、3的相邻数,感知相邻两数多1少1的关系。

2.能发现相邻数的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初步发展推理能力,进一步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ppt极地世界、企鹅钓鱼、冰洞新家情境等。

2.人手一份操作学具:小企鹅4个,冰房子一个。

(●表示幼儿预设回答)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趣

ppt1极地世界

1.师:今天极地世界来了几位新成员,可热闹啦,他们身穿黑色燕尾服,走起路来摇又摆。会是谁呢?

来,伸出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拍4下把他们请出来1.2.3.4。

ppt2出现4只不同的企鹅。

2. 师:有礼貌的孩子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ppt2播放音频:小朋友你们好。

3.师:咦,一共来了几只企鹅?你是怎么数的?

4.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句,清楚地表达。

(1)师:仔细看,他们都一样吗?

●围巾的颜色不一样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蜜蜂的外形特征,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

2.知道蜜蜂对人类的贡献,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ppt《蜜蜂》

2.蜂蜜

教学过程

一、认识蜜蜂的外形特征

教师说谜语:一只小小虫,飞到花丛中,又采花粉又采蜜,人人夸它爱劳动。

谁来告诉大家,这只小小虫是什么?

二、课件演示

1.我们来看看小蜜蜂长的什么样呀?

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蜜蜂的特征

(1)蜜蜂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头、胸、腹)

(2)蜜蜂的头上有什么?

(眼睛、触角、口器)

(3)蜜蜂身上有几对翅膀?(两对)

(4)蜜蜂的有几对足?看看三对足长的一样吗?

第三对足跟前面两对有什么不一样?(三对足,第三对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5)蜜蜂全身长什么?

小结:蜜蜂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一对大眼睛和口器,

胸部上有两对翅膀、下面有三对足,蜜蜂全身长着细细的毛,可以粘住花粉。

第三对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三、蜜蜂的作用

1.引导幼儿讨论:

(1)蜜蜂是怎样采蜜的?

教师讲解: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

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的发酵,

回到蜂巢中吐出,蜂巢内温度经常保持在35℃左右,经过一段时间,水份蒸发,

成为水分含量少于20%的蜂蜜,存贮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

(2)蜜蜂把身上的花粉抖在哪里?

(3)蜜蜂的家族里都有谁?

2.蜜蜂是人类的好朋友?知道它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吗?

课件演示:蜂产品

四、认识蜂窝

课件演示

1.你们知道蜜蜂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吗?蜜蜂的房子叫什么?

2.蜂窝是什么形状的?

3.蜂窝是蜜蜂用什么造的?

知识讲解:蜜蜂的蜂窝构造非常精巧、适用而且节省材料。

蜂房的房孔都是正六角形,两个房孔之间只隔着一堵蜡制的墙。

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圆的,而是尖的。

这个底是由三个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

两个钝角都是109°而两个锐角都是70°。

五、品尝蜂蜜

六、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新教师过关课课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通过每一节课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每一次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我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磁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新奇的物体,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见他们拿磁铁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据《纲要》精神,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自主探究,亲历记录磁铁的特性的过程。借助着幼儿对于磁铁这样新鲜事物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我选定这节科学课。再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本节课后,我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磁铁的性质而后利用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考虑到我班幼儿没有尝试过利用记录表记载所以这个想法被耽搁了;导入活动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在准备的时候磁铁的位置摆放的过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儿能直接说出了我的这个秘密,这是我今后在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在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我让幼儿初步感受磁铁吸物的性质,为幼儿提供了道具——回形针,让磁铁宝宝与回形针宝宝做做游戏,初步感受磁铁能够吸物。可能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我比较直观的像幼儿透露出了磁铁吸物的概念,而在这过程中少了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个环节中可能缺少了这种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乐趣;再话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找找那些东西可以和磁铁宝宝成为朋友的,

将其放入有“笑脸”的篮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脸”的图标呈现可能不能够直观的体现“好朋友”这个概念,可以将其换做“手拉手”的图标,这样就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幼儿知道磁铁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师总结的这个环节中,我逐一验证了幼儿的操作结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儿的材料是夹子,有些可能是硬币等等,在验证的这个环节中,我是否可以尝试性的多叫几名幼儿来验证其他组的东西是否能和磁铁成为朋友,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讲,应多让幼儿尝试探索并验证。在此过程中,我还忘记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没有请每一组幼儿的小组长将各个组的小篮子拿上来,这是我忽略的一个小问题。最后说说我的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分别验证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将其呈现在黑板上;中间有一组幼儿的东西里有“钥匙”,可是钥匙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为什么不能和磁铁宝宝做朋友呢?可能这样的延伸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探索意义。

经过了本次新教师过关课,我想较于第一次亮相课相比,自己认为是有进步的,课后在与指导老师的认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与亮点。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在不断的充实自我、学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听取别人给予你这节课的评价,才能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加油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推荐6篇相关文章:

水的科学活动教案推荐6篇

雪中班科学教案最新8篇

中班数学课教案5篇

雪中班科学教案通用5篇

中班科学梯形教案8篇

中班科学转起来教案5篇

中班科学领域的教案8篇

纸的秘密中班科学教案5篇

雪中班科学教案精选5篇

中班科学变梯形教案8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推荐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