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的教案优质8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那些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率的教学设想,往往会被教师整理成详实的教案,​,一份高质量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更有效地传达知识与技能,以下是汇报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五年级的教案优质8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的教案优质8篇

五年级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了解西部的过去与今天,历史与发展。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味语言的优美,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6~8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由阅读导语和1~4课,课后资料袋以及p168补充阅读材料《拉萨古城》

1、认识生字,自己勾画喜欢的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明确关于西部的话题。

3、聊一聊:

通过四篇课文,你对祖国的西部有了哪些了解?地貌,气候,风俗,历史,发展……

二、提问

关于西部,你还有哪些话题愿意和大家交流?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内容?

在笔记本上进行罗列:

草原风景

蒙古族的生活

丝绸之路

匈奴族的迁徙

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部落

新疆建设兵团(解放军进疆)

青藏铁路

拉萨

藏教寺庙……

三、网上查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及图片,重要的在笔记本上做简要记录,同学之间做交流

四、处理精读课文

1、《草原》:

⑴明确:

课文从两部分内容入手,草原的'景色迷人;草原人热情好客。

⑵体会:

静态的景物描写;动态的迎客场面。

2、《白杨》:

⑴生存环境──茫茫戈壁,渺无人烟

⑵明确:

白杨的形象外型──高大挺秀,笔直

个性──坚强、不动摇、适应力强

⑶明确:

写白杨是为了突出像白杨一样坚强勇敢扎根边疆的建设者,结合阅读链接内容(艾青《帐篷》)明确借物喻人的写法。

3、学生解决课后练习,教师做适当指点。

4、背诵描写草原和白杨的有关段落。

五、处理略读课文

1、《丝绸之路》:

借助标志性词句进行分段训练。明确作者以回想的笔触描写了发生在公元前115年的东西方交流的一个场面。

五年级的教案篇2

一、复习导入

1、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填空。

被除数÷除数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提问:80÷20的商是多少?

被除数、除数都扩大5倍,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呢?

回忆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商不变的性质是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所以这里的复习很有必要。)

二、新课

1、动手做数学。

(1)把4张相同的纸条分别平均分成2、4、6、8份,表示出1/2、2/4、3/6、4/8。

(涂上阴影)

(2)提问:比较它们的长度、有什么发现?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加以说明吗?

(3)结论:几个分数虽然分母、分子都不相同,但大小是相等的。

2、设疑:为什么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几个分数可以相等,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呢?

(1)观察并研究分子、分母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

1/2 =2/4 = 3/6 = 4/8学生观察的顺序可以自选。

(2)学生发现并归纳得出的规律(揭示: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3)理解意义。

提问:刚才我们根据分数的意义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规律来说明呢?

先回忆商不变规律,然后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突出关键点:零除外。(因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0,则分数成为0/0,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又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不能同时除以0,因此要“0除外”。)

将分数的基本性质补充完整。

3、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1)指出: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

(2)把3/4和15/24化成分母是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要求:独立思考解答、交流方法

(3)师生一起总结方法:

看分母(分子)乘或除以几、分子(分母)也同时乘或除以几。

(4)独立完成练一练。

重点是:学生要能自觉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观察分母或分子是怎样变化的,相应地分子或分母就怎样变化。

变化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5)口答练习十八第2题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4、全课总结:你能将这节课的内容及重点归纳概括一下吗?

5、作业:完成练习十四

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同桌互相说分数并指定分母或分子让另一个同学化。

三、难点点拨

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①忽略了“同时”。举例说明= =是错误的,只是分子乘2,分母不变,正确答案应是= = 。

②忽略了“乘上或者除以”。举例说明,= =是错误的,因为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者同时减去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变了。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只限于“乘上或者除以”。

在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要注意三点:必须强调“同时”;必须强调“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必须强调“0除外”。

③忽略了“相同的数”。举例说明,= =是错误的,因为分子和分母应同时除以相同的

五年级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

1、夜幕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在彩灯的映衬下更加迷人。

2、这是一次展销活动,主办方经常会用飘扬的彩旗来营造热闹的氛围。

3、商场常见的促销宣传,打折的宣传卡一串串挂满了整个商场。

观察这三幅图,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彩灯、彩旗、宣传卡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说一说排列的规律。

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

二、新授

1、出示例1场景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问:⑴、从左边起,盆花是怎样摆的?你能将它们进行分组吗?

⑵、从左边起,彩灯是怎样摆的?怎么分组?

⑶、从左边起,彩旗是怎样摆的?怎么分组?

2、图片显示盆花

⑴、图中可以看到几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

先让学生猜猜,再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并把验证过程写/画在纸上,之后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你的组员。(巡视)

⑵、全班交流

你们的结果是什么?

你用的什么方法得到的?

方法一:用彩笔画圈圈。你是怎么画的?

指出:我们把这种策略叫“画图的策略”。(板书:画图的策略)

课件出示15个蓝红相间的圈。

方法二:左起单数是蓝花,双数是红花。

指出:这种策略称为“列举的策略”。(板书:列举的策略)

方法三:列算式:15÷2=7(组)……1(盆)(板书算式)

指出:像这种列算式解题的策略我们叫它“计算的策略”。

(板书:计算的策略)

重点讲解方法三:

这里的“2”表示什么意思?(每2盆花看做是一组)

谁能说说看这里的15、2、7、1分别表示什么?

余数1表示第几组的第几盆?为什么?(此处结合方法1的5个圈进行分组解释:

追问: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相同?

答: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蓝色的。

(3)、比较:对这几种方法,你有什么想法?

3、出示彩灯图

(1)、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照这样摆下去,你知道左起第17盏灯是什么颜色吗?”再小组讨论。

(2)、针对计算的策略思考:每几盏灯可以看作一组?

列出算式:17÷3=5(组)……2(盏)

问:17、3、5、2分别表示什么?

余下的2盏灯是什么颜色?分别和每组中第几盏灯的颜色相同?

(3)、那第18盏彩灯是什么颜色呢?列算式:18÷3=6(组)

发现什么?(没有余数)

没有余数,说明什么?第18盏灯是什么颜色?

(4)、比较:以上3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比较简单?

4、出示彩旗图

问题:从左边起,第21、26、31、40面彩旗各是什么颜色?

学生独立完成,再评议:

①、几面彩旗为一组?

②、口答算式,分别在第几组第几面?

③、思考:余数是几是红旗?余数是几是黄旗?

总结:余数是几,我们就在前面的每组中起找这个位置的物体,没有余数就看每组中的.最后一个。

5、新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哪种方法最简单,你掌握了吗?

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一练1的图片: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怎么摆的?猜一猜第21枚摆的是黑子还是白字。再让学生自主列式。

2、出示练一练2的图片:小红是怎样穿珠子的?第18、24颗珠是什么颜色?

学生自主列式计算。

3、出示练一练3,集体读题。打开书p60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说说想法。

问:这3个小题有什么不同?

4、生活中处处都有这样的规律,出示练习十第1题。

齐读十二生肖。

问:你今年几周岁?属什么?比你大1岁/2岁的人属什么呢?

比你大12岁的人属什么?为什么与你相同?

与你属相相同的人还有可能比你大几岁?

比你小多少岁的人属相也与你相同?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所学的找规律有哪些策略?

图片欣赏:春夏秋冬、日出日落

思考题:

元旦到了,一起布置广播室,3蓝2黄挂气球,一共19个气球。

(1)、左起第10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2)、左起最后一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3)、需要买蓝、黄气球各多少个?

五年级的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提线纸偶的制作方法易于学生接受,通过利用多种材料动手做一做、编个故事演一演的过程,训练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学习策划简单的活动,在编排故事情节、角色分配、偶戏形象制作、布景设计、音乐伴奏、偶戏表演等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的群体力量,展示每位同学的个性特点。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

纸偶的装饰,提线纸偶。

教学难点:

纸偶的装饰方法。

教具准备:

彩纸、各种各样的纸偶提线纸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

二、新课:

1、出示小纸偶,问,它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

它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板书:方法)还有一个问题是考考你们聪不聪明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装饰得更好吗?

2、课件展示: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用五颜六色的糖果纸装饰,用粘、绑的方法。

用彩色的易拉罐装饰,用剪、贴的方法。

用五彩的毛线装饰,用编、缠、粘的方法。

3、讨论: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材料:布、电线、包装纸、棉絮提线纸偶方法:绑、粘、剪贴、编等。

三、小组合作:请与小组同学合作编个故事,进行角色分工后,提线纸偶用各种彩纸制作纸偶,并准备简单的背景、道具。然后,演给其他组的同学看。学生表演纸偶戏。

四、小结:让同学们用互评的方式评出优秀小组。

五年级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上学、放学的路上要多注意安全。

教学用具: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知道上学、放学时是高峰时期,所以大家要注意交通安全。

板书课题:行路安全

二、教授新课

1、出示图片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标志吗?

小结:马路上,车多、人多。行人要靠右走,不追逐,不打闹。过马路时,先看左,后看右,要走人行道。

2、出示图片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做得对吗?

小结:他做得不对,不能翻越栏杆。

3、出示图片 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做得对吗?

小结:他做得对,要和妈妈一起过马路。

4、出示图片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做得对吗?

小结:他做得不对,骑车时不能打伞。

5、出示图片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做得对吗?

小结:他做得不对,不能在马路上踢球。

二、 总结全文

五 课后反思:

五年级的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xx页的内容及第xx页练习的第x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并总结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操作用长方形纸片(长3cm,宽2cm)与方格纸。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前面,我们通过研究两个数的因数,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在数轴上标出4、6的倍数所在的点

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画有两条直线的纸。

在第一条直线上找出4的倍数所在的点,画上黑点。在第二条直线上找出6的倍数所在的点,圈上小圆圈。

2.引入公倍数

(1)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出现两条数轴,并根据学生报的数,仿效出现黑点和小圆圈。

(2)观察:从4和6的倍数中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条数轴合并在一起,闪现12和21。

(4)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如果让你给这些数起个名,把它们叫做4和6的什么数呢?(板书:公倍数)

说说看,什么叫两个数的公倍数?

3.用集合图表示

如果让你把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填在下面的图中,你会填吗?试试看。同桌两人可以讨论一下。

4.引人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后问:

(1)为什么三个部分里都要添上省略号?

(2)4和6的公倍数还有哪些?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3)有没有最小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几?(板书:最小公倍数)

4的倍数6的倍数

4,8,

16,20,…

12,24,

4和6的公倍数:

前面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时,我们研究了用正方形地砖铺地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个用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的实际问题出示例1。

(1)操作探究。

学生任意选择操作方式。

①用长方形学具拼正方形。

②在印有格子的纸上面画出用长方形墙砖拼成的正方形。边操作、边思考:拼成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与长方形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反馈并揭示意义。

①请选用第一种操作方式的学生上来演示拼的过程,并说一说拼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老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板书正方形边长,如6dm

②请选第二种操作方式的学生汇报,老师让多媒体课件闪现边长为6dm、12dm……的正方形。

③正方形边长还有可能是几?你是怎样知道的`?

④观察所拼成的边长是6dm、12dm、18dm…的正方形与墙砖的长3dm、宽2dm的关系。体会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3和2的公倍数,而6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思考: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小公倍乘2乘3…就是这两个数的其他公倍数。)

⑤阅读教材第xxx页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意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画一画,说一说。

小松鼠一次能跳2格,小猴一次能跳3格,它们从同一点往前跳,跳到第几格时第一次跳到同一点,第2次跳到同一点是在第几格?第3次呢?

引导学生将本题与例1比较:内容不同,但数学意义相同,都是求2和3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完成教材第8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答案并交流:4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4的倍数;6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6的倍数。总人数在40以内,所以是求40以内4和6的公倍数。

(3)独立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

(4)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指导学生找到写出两个数的公倍数的简便方法,先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用最小公倍数乘2、乘3.得到其他公倍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通过解决铺长方形地砖的问题,了解了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4的倍数:4、8、12、16、20、24、28、36……

6的倍数:6、12、18、24、30、36……

4和6的公倍数:12、24、36……

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

教后反思:

优点:

本节课主要学习怎样进行约分,在学习中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找到约分的技巧,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总结出约分时的注意事项。本节课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不足:

首先在分层练习的时候题目较简单,没有体现由易到难,分层练习这个过程。其次本节课从整体上来说更像一节纯粹的做练习课,缺乏必要的讲解和语言文字的修饰,更只是简单的习题罗列。

五年级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3、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激情导入,初读课文

1、播放一幅幅梅花图片,配《梅花三弄》背景音乐。

在乐声中,教师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由于它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你能背出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吗?

2、指名学生背一背课前收集的诗句:

师:正像诗人们赞美的一样,梅花不愧是花中君子。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会使作家陈慧瑛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让我们来读一读她讲的故事。

3、齐读课题:

梅花有魂吗?这个“魂”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请默读课文,看看通过自学,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在感受深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有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稍后一起讨论。

4、学生默读、自学、画批。

二、了解大意,理清结构

1、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教师相机板书:思念故乡、喜爱梅花

2、认读本课新词。

3、说说课文大意。(板书:外祖父)

4、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有着浓浓爱梅情结的、思念故乡的老人的?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5、指名学生说一说,边说,边引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内容。

6、学生交流、读书的过程中,教师提炼板书(或出示电子板书):

⑴读诗落泪。

⑵珍爱梅图。

⑶不能回国。

⑷赠送梅图。

⑸送梅花巾。

7、师小结:

?梅花魂》这篇课文,写了外祖父——一位华侨老人“思念故乡”、“喜爱梅花”,课文深情回忆了他读诗落泪、珍爱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泣以及送墨梅图和梅花手绢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几件感人的故事:

第1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2~15自然段:回忆了5件具体的事。

第16自然段:作者从珍藏的梅花图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整篇文章寄托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五年级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愉快的声音学会演唱《小鸟,请到这里来》,积极参与这首歌曲的表演。能主动参与即兴接唱的音乐创遍活动。

2、能认真听赏电子音乐《森林晨光》,并能用语言描述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3、能用欢快,明亮的音乐跟唱《绿色的歌谣》。体验歌曲中的情感;能主动搜集与环保相关的资料并参与课堂交流。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轻快、圆润的声音演唱《小鸟,请到这里来》。

怎样指导学生创遍歌词、歌曲是本节课老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讲述《小鸟的故事》

二、导入

播放音乐《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听了这首曲子后你想到了什么?结合你看到的一些现象来说一说。

三、导学

1、范唱

播放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2、即兴接歌词

用响板击拍节奏:

2 xx xx |xx x| 4

师:小鸟请到这里来。学生按此节奏接着说:这里。师:小鸟请到这里来。生:这里森林长成排。

这里草地像绿海。

这里鲜花为你载。

这里清泉为你开。

听老师弹奏四段曲子,想一想:这四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3、排列旋律

(1)听旋律(1~4句);

(2)说联系,组合旋律;

(3)唱旋律。

四、组装词曲

将首先接歌词的内容添到旋律里,大家唱一唱。

五、学唱歌曲

1、学习歌曲第一乐段

对比一下,这首歌曲有那些地方和我们创作的'歌曲不同呢?

2、学习歌曲第一乐段

(1)用小鸟展翅的动作解决八分休止音的节奏问题。

(2)用“啦”轻唱旋律。

(3)跟琴模唱第二乐段。

3、全班齐唱歌曲

第二课时

一、表现创作

1、情感处理

(1)第一乐段;

①学生轻声唱一遍,感受体验歌曲情绪;

②分析讨论:小鸟们渐渐地飞回来了,飞来了。力度?情绪

(2)第二乐段:

①轻唱一遍,感受、体验;

②分析讨论:小鸟多自由吧!多快活呀!小朋友高兴地呼唤着小鸟快回来。这里力度?情绪?

③老师总结:

很好,这一段我们应该唱得跳跃一些,用明亮的声音表现小鸟那种自由飞翔,

自由歌唱,愉快生活的情景。

六、表现歌曲

(1)全班随乐轻唱歌曲;

(2)分角色演唱;

(3)用身势动作为歌曲配节奏。

七、交流体会,升华美感

1、和小鸟做游戏

五年级的教案优质8篇相关文章:

五年级鲸教案通用5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参考5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优秀6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7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最新6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篇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推荐6篇

五年级小数乘小数教案5篇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篇

五年级的教案优质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2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