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的教案通用8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在撰写教案时,通常会设定清晰的教学目标,以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制定教案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思考和理解,下面是汇报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珍珠鸟的教案通用8篇,感谢您的参阅。

珍珠鸟的教案通用8篇

珍珠鸟的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整体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并运用课文中不同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篇课文一定会充满兴趣,因为他们都有喜欢小动物、乐于接近小动物的天性。本课的难点在于让他们理解人与动物应建立和怎样建立和谐关系,教师应多做这方面的引导。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投影。

2.有关珍珠鸟的挂图和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基本课程

一、新课导入

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

2.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珍珠鸟》,板书课题:16珍珠鸟。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认知贯通

1.出示导读要求。

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研究。

3.交流讨论。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相关语句,仔细体会交流,指导朗读。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文中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

①当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时,作者是怎样照料它们的?

②三个月后,这一对珍珠鸟有了雏儿,作者对这个雏儿更是疼爱有加,把它当作一个活泼调皮的小孩,称它为“小家伙”。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课文几次出现了“小家伙”,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对这个“小家伙”的喜爱之情。

第一次:作者对它观察仔细,“好吧”。

第二次: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而“我”不管它,不伤害它,微微一笑。

第三次:重点体会“摸”、“啄”。

第四次:小鸟对作者非常信赖,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

4.课文读到此时,看了这张人鸟相依图,你有什么想法呢?是啊,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和我们是一样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你能举出生活中体现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例子来吗?

三、布置作业

小练习:描写一种动物

板书设计珍珠鸟

“我”鸟

关爱信赖

美好的境界

课时作业

1.辨字组词

蔓()稳()繁()毫()

漫()隐()系()豪()

2.填写词语

()的吊兰

()的树林

()的珍珠鸟

()的叫声

()的球儿

()的藤蔓

3.背诵喜欢的段落。

珍珠鸟的教案篇2

?珍珠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撰写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并茂,寓理于事。我班的孩子比较喜欢动物,对动物有爱心,所以我选择这篇课文进行教学。从上课的情况看,我的教学有以下亮点:

一、创设情境,注重激发学生情感。开课伊始,优美的钢琴曲在学生的耳畔萦绕,各种美丽的鸟儿图片一张张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姿态万千的鸟儿,清新、幽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让人看了有种和谐的感觉。这不仅触发了学生心底深处的感情,也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巧妙地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重视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而实施探究性、创造性阅读,关键在于我们要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方能引导他们去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平台。设计这堂课时,我没从头开始,而是叫学生找找“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由此引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中心。指导学生读这句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针对这句话提出问题。学生毫不犹豫地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团:“作者是如何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谁信赖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将四个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了黑板上,接着抓住第一个问题:“作者是怎样照顾和呵护珍珠鸟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词、字探究。问题是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所以无论是自学,还是小组合作学习,他们都非常的投入,交流时也妙语连珠。

三、结合学生的感悟,随机指导朗读。在交流“作者是怎样照顾和呵护珍珠鸟”时,有一个学生谈到作者称呼珍珠鸟为“小家伙”,突出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还结合父母平时称他为“小家伙”进一步说明。我觉得他体会得很独特,随机让学生找到出现了“小家伙”这个词的句子,自己反复朗读体会。学生自由读完后,我又指名读、部分读、齐读,在一遍遍朗读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深深的爱。

四、对教材的合理拓展,为课堂增添了精彩。教学快结束时,我设计了两个很有创意的环节:一是“给文中插图起名”。在学生读完第13自然段后,我出示书中的插图,并深情地配上话语:“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呀!你能试着这幅图起个名字吗?请写在插图的旁边。”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扩散思维,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概括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起的名字五花八门:“爱”、“信赖”、“特殊的父子”、“温馨的一家人”……二是“自行编写信赖格言”。这一环节的精心设计,从学生的精彩发言(如,“信赖是阶梯,让我们走向成功”、“信赖是一双紧握的手,我给你力量,你给我力量”、“信赖是一座彩虹,让我们心相连”……)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学生在编写格言的时候,对自身健康品质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当然,教学中我也觉得有遗憾,最主要的是朗读指导还少了些。这也是阅读课文一直困惑我的一个问题。我们的阅读课文篇幅比较长,但要求一节课完成,容量可想而之,因此,很多时候是匆匆而过。在以后的阅读课文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如果各位同仁有好的建议请赐教。

珍珠鸟的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交流感悟相结合,联系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

2.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3.抓住作者赢得珍珠鸟信赖的原因,感受作者与珍珠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原应以诚相待,和谐相处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三、教学策略

1.独立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2.用具体可感的画面、声色、情节描述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

3.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1.#教案# 导语:(出示课件:珍珠鸟的图片)同学们,作家冯骥才先生曾饲养过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家感触颇深,写下了《珍珠鸟》这篇文章。(齐读课题:珍珠鸟)

2.同学们,从大作家与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呢?

(二)整体感知,引出人与鸟的话题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想珍珠鸟是怎样一种鸟?结合课文中的描写,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并和学生一起对发言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引导。

小结:这是一种怕人的鸟。从珍珠鸟的外形描写中体会“我”喜欢珍珠鸟。

2.是啊,多么惹人喜爱的珍珠鸟啊!所以,当朋友送我这对珍珠鸟时我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指名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对于文章的内容只要求学生粗知内容即可。学生在读文、交流的过程,既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梳理,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的能力,又由鸟的外形特点、鸟的习性,引出人与鸟之间相互信赖的话题。

(三)理解品味,体会鸟对人的信赖

1.这种怕人的鸟,怎么会变得不怕人?“我”是怎样逐渐赢得珍珠鸟的信赖的?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内容体会。

2.学生交流,教师梳理归纳为三件事。

第一件事:为鸟安排舒适温暖、幽静的巢。

“我”知道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只有在这像幽深的丛林一样的地方,珍珠鸟才感到安全。所以,它那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第二件事:决不惊扰它们。

(1)知道它们竟然有了雏儿,这是多么令人惊喜的事情!此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我”是怎么做的呢?读读文中的描写。

指导感情朗读。因为“我”知道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第三件事: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我”不管它,不伤害它。

(1)三个月后,这对珍珠鸟有了雏儿,这个小家伙长什么样?找到相关的语句,读出你的感受。

(2)多么可爱的小家伙啊!虽说“初生的牛犊不畏虎”,但是这只小珍珠鸟刚开始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却还是心有余悸的?

指名读第八自然段。只要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地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子里。“人有人言,鸟有鸟语”,鸟的叫声,就是它们交流的语言。你觉得此时它们在交流什么呢?

(3)这小家伙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呢?学生交流讨论。

无论小家伙在我的面前做什么,我不管它,不伤害它,小鸟的'活动范围不仅越来越大,而且胆子也越来越大,有一次,它竟然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课件出示课文中插图,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有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请一位同学在音乐声中朗读。

(4)多么感人的一幅画啊,“我”默默地享受着这小家伙对我亲近的情意,我没有惊扰它,因为我知道它仍然是一种怕人的鸟。

(5)课件出示: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再读这一句话,你有又什么新的感受吗?

这种怕人的鸟现在与我这样的亲近。

因为我知道珍珠鸟怕人,所以,我尊重、理解它们,给它们自由,决不惊扰它们,我和珍珠鸟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了。所以,文章在开头部分,单独把这一句话作为一个自然段,强调“这是一种怕人的鸟”,使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设计意图】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通过读来感悟的。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得,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并通过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个环节中,以“我是怎样逐渐获得珍珠鸟的信赖”为对话,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明确“我”为珍珠鸟所做的一切,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引导学生体会信赖源于对别人的尊重、理解、宽容和爱,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巧妙。

(四)总结升华,体会信赖的含义

1.望着这和谐的画面,感受着鸟儿亲近的情意,作家不由得从心底流出这样的感慨。

课件出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存在于人与动物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在你的生活中,你有这样的体验吗?

学生交流。

3.总结升华:信赖,就是尊重、理解、宽容。只要心中有爱,我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感受到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和谐美好的境界。世界万物共生长,应以诚相待,和谐共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珍珠鸟在“我”细心的照料下,由怕人到与人亲近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并由此拓展到生活,延伸到人与人,人与自然都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活动学习

1.搜集整理有关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感人故事,与同学分享。

2.推荐阅读《我的野生朋友》。

3.试着接触一种不熟悉的小动物,努力使它成为你的新朋友并记录下相处的过程。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冯骥才先生的其他作品。

珍珠鸟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提高默读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及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和一首节奏舒缓配有鸟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想和什么动物交过朋友?这两天,我结识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他娇小、可爱,就是特别怕人。看老师给他带来了。屏幕上展示珍珠鸟的图。(学生描述珍珠鸟的外形)那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作家冯骥,看他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怎样的动人故事。(板书:16 珍珠鸟)

?用谈话法导入,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同桌交流:作者与珍珠鸟之间发生怎样的动人故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遍读课文,请学生大家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

第二遍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是什么?

2、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会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

3、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4、文章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意思?

?学生并不是一个知识积淀为零的容器,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能力水平,促其主动求知。所以学生初读课文后会有自己的理解,而且有的还会很深刻。另外,我们常常提倡学生自由读书,弘扬主体精神,但学生读一遍书应有一遍的收获,不能盲目而漫无目的,教师应适当引导、点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珍珠鸟的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珍珠鸟》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组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生动细腻、富有情趣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本课教学,将继续进行朗读、快速默读的训练,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并继续进行概括课文大意的训练。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略读课文肩负着让学生运用已学方法学懂课文的使命,因此本课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为了使小组学习交流更有实效性,教师规范合作步骤,并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进行交流。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

3.读懂课文,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并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哪些同学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你们喜欢鸟儿吗?

(1)(播放课件)同学们,请先看几幅鸟儿的图片。(学生欣赏课件)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儿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的情趣。

(2)出示课文插图;生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人与鸟和睦相处的赞歌——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

(4)学生将课前收集的有关珍珠鸟的资料介绍,出示课件:珍珠鸟图。

(5)学生介绍作者。(师出示课件)冯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个画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冯骥才也曾经养过鸟,他和鸟之间是怎样相处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二、翻开书,读课前阅读提示,说说阅读本文主要弄清哪些问题?

1、学生读一读,然后说一说本节课学习目标,师出示课件:

学习目标:读一读课文,想想1、“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2、结合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体会。

师:请大家快默读课文,看课文写了几只鸟?课文主要在写和哪只鸟之间相处的情景?相机出示小珍珠鸟的图。

三、生快速自由读课文后说一说。

师引言:是啊,作者在文中写的就是和小珍珠鸟之间友好相处的情景,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语句告诉了我们他是怎样逐渐得到小珍珠鸟信赖的呢?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一下。

四、再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弄清以下问题;

自学提示:仔细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弄清以下问题

1、从哪里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

2、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

3、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4、“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意思?(课结合生活实际说说。)

五、全班交流学习收获。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依次弄清以上问题。

师引言问题1:“我”是怎样逐渐得到小珍珠鸟的信赖的?(也就是说从哪里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一点都不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找出有关句子说说。)

出示句子:

1、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学生读后说一说,然后老师问学生:当小珍珠鸟在柜顶、在书架上、把灯绳撞得摇晃,作者是怎样对待它的?出示动画在课件。)

师引言:正是因为作者对小鸟的宽容和爱护,小鸟的胆子渐渐大起来了,接着看它又会做出怎样的举动?(学生继续读有关句子,说一说。)出示:

2、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3、我不动声色的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生读一读,说一说,小鸟是怎样逐渐亲近作者的。教师出示小鸟和人逐渐亲近的图。再让学生模拟人鸟对话。)

教师引言:就这样小鸟和作者越来越亲近了,看看,小鸟还会做出怎样的举动?学生说,教师出示句子:

4、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看到这情景,你会想到什么?)

六、回归中心,升华情感。

1、师:师过渡:课文读到此时,看了这张人鸟相依图,你有什么想法呢?你能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小珍珠鸟与作者相处的过程吗?(师出示课件:怕人—亲近人—信赖人)在课文中,作者的那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浓缩成了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出示课件: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相机出示书中插图)。

师引言:是啊,正是因为作者对鸟的关爱和尊重,才换来了鸟儿对人的信赖。(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2、作者这么关心、爱护珍珠鸟,人与小鸟相处的这么友好,真令人羡慕。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与动物和睦相处呢?人与鸟都这么友好,那我们同学之间也应该互相信赖、友好相处。我们也要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爱心滋润周围的一切事物,用信赖去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拓展:你能举出生活中“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这样的例子来吗?

七.作业。

1、仿写:仿照课文,用心描写一种你喜爱的动物。

要求:赋予动物人的灵性;100字以上。

2、也可以仿写一句话,把你对信赖的感悟写出来。

信赖,能使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信赖,往往创造出和谐的世界信赖,往往使人与人的距离更亲近信赖,使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信赖,往往让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让世界成为爱的海洋。相信你,相信我,相信它,信赖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啊,信赖是如此美好,我们祈愿让真诚的关爱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让信赖之情流淌于万物之间!信赖,是一剂良药,能抚慰受伤的心灵。信赖,( )。

3、板书:

16.珍珠鸟——

怕人——亲近人——信赖人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珍珠鸟的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

3.读懂课文,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并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二、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要求:

1.读课文,为14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查字典弄懂“垂蔓、斑斑驳驳、生意葱茏、瞅、细腻、眼睑、眸子、流泻”等词语的意思;

3.浏览阅读提示,给三个问题标上序号。

教师教学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

教学环境设计与布置:需要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三、教学过程

一、对比文本激趣导入

1.激发兴趣:

学习了课文《翠鸟》,我们认识了羽毛鲜亮、动作敏捷的翠鸟。今天,老师又为大家带来一位鸟儿朋友!

看!(示图)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还生着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听!(听音)它又细又亮的叫声如笛儿般婉转。──它就是珍珠鸟。(板书:珍珠鸟)齐读课题。

2.明晰课型:

课题序号的右上方有个星号,表示这是略读课文。我们今天就根据阅读提示来学习这篇课文。

3.对比文本:

激发阅读期待:《翠鸟》一文写出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珍珠鸟》一文又写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扫除障碍:

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

2.感知全文:

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3、整体把握: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说出课文大意即可。

三、细读文本悟情审美

1.切入重点: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我和珍珠鸟交往中最令人惊喜的部分。──切入第十三自然段。

指名读,聚焦第十三自然段,并说说这一段为什么最令人惊喜?

2.感悟情景:

出示文本所展示的画面(课文插图),请同学用心走入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小鸟的感受、作者的感受。(随机板书:幸福、温馨等词)

3.挖掘文本:

短短七行字,融入了多少惊喜和幸福啊!这字里行间,还藏着谁的心情,你发现了吗?再读第十三自然段。

反馈:这一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还藏着一对大鸟的放心和信赖。

齐声诵读第十三自然段。

4.回归重点:

引读最后一段(随机板书:信赖),随机理解信赖。

四、研读文本悟情明理

1.看图质疑:

可是,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看到天性胆小怕人的鸟有一天竟如此信赖“我”。你有什么疑问?

回归“阅读提示”的第二个问题:“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2.规范要求:

明确问题:“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一家两代的信赖的呢?

规范要求:

(1)四人小组选择同一个问题;

(2)小组成员独立学习;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合作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点拨指导。

4.交流体验:

(提常规要求:大声发言是对自己的展示,用心聆听是对别人的尊重。)

点拨重点:

问题一:“我”是怎样逐渐得到大鸟的信赖的?

脉络:

“我”在窗前的吊兰下给大鸟安了个丛林一样的家。它们便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并伸出鲜红的小嘴。

“我”不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我”给予它们空间和尊重,它们便安心地生儿育女了。

小鸟飞出笼子了,它们起初还有些担心,总是“生气地叫一声”。

后来见“我”不伤害雏儿,便到天色入暮才呼唤孩子。

最后,完全信赖“我”了。

问题二:“我”是怎样逐渐得到雏儿的信赖的?

通过换角色读8──12自然段,说说体会。

如:渐渐我胆子大了,就落在主人的书桌上。我先是离他较远,见他不来伤害我,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他的杯子上喝茶,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他的反应。他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我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他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5.回归中心: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引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书:美好的境界)

五、立足文本讨论拓展

1.感悟写法:

有人说,本文作者冯骥才有一支生花妙笔,你同意吗?

讨论交流:作者的`生花妙笔究竟“妙”在哪里?课文如此打动你的原因何在?

学生自主交流,指名分享。

2、名家引路:

出示冰心奶奶的话,学生感悟。

出示冯骥才的话,学生感悟。

过渡:在课文中,作者的那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都浓缩成了一句话,就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拓展练笔:

其实美好的境界不仅存在于人与鸟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想想生活中那些信赖创造的美好,用“信赖是……”的句式,写写你的一点体会、一点感受、一点启示。

4.升华:

这就是《珍珠鸟》给予我们的一点启示、一点体会、一点感受。信赖是如此美好,我们祈愿让真诚的关爱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让信赖之情流淌于万物之间!板书

珍珠鸟的教案篇7

?珍珠泉》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按珍珠泉所在的位置,潭水四周和泉水涌动的特点,以及“我”对家乡泉水喜爱的顺序进行描写,抒发了对大自然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课文选择了有特点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语言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深厚的感情,富于感染力。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大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教学重难点

1、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读自悟,乐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别人交流,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在上面的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燕子的可爱,夏日里荷花的美好。大自然的一切都给了我们神奇美妙的感觉,泉水也是这样。同学们见过泉水吗?泉水是怎样的,与溪水、河水有什么区别呢? 泉水是从地下流出来的水,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饮用它或洗温泉澡有利于人体健康。

2、你们知道哪些泉水呢?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泉水资料。

3、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泉水,各有特点,令人惊叹!在作者的家乡——一个小村庄里,也有一眼泉水,家乡人叫它“珍珠泉”。那么珍珠泉有什么恃点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珍珠泉》!

二、朗读课文,自读自悟。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带读,教师正音。)镶嵌 青苔 蕨草 青褐色 缘故 一嘟噜 绽开 筛起 干涸

扑哧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生字新词学会了,课文读得怎样呢?下面老师检查检查!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大家可以画出有关的语句仔细品读体会。

三、汇报交流,品味感悟。

1、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

课文描写了家乡珍珠泉水很绿、很深、很清,潭底冒出的水泡很美等特点。① 感悟“绿”、“清”、“深”

a、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周围镶嵌着不大整齐的石头,石头上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你要是踩上去,准会滑到。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 草,那悄悄开放着的花朵,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

这几句话描写了珍珠泉周围的景物,绿青苔、绿蕨草、绿树、绿水,朗读时要强调“绿”字。

b、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这句话说明珍珠泉的水很绿、很深、很清朗读时,三个“那样”要读出绿的美感和赞叹的感情。“绿得??”“清得??”强调绿的程度要读出赞叹的感情。下面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② 感悟冒水泡的“有趣”

a、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这句话描写了太阳光照在水泡和潭底石头上的情景,是一个比喻句,太阳的金光照在水面和潭底,晶莹的水泡闪动着七彩的亮光,就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之情。

b、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这句话描写了潭底冒水泡的情景,把水泡当作人来写,融入了人的感情,从中可以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朗读时语气要轻松、活泼,好像在夸奖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2、课文通过描写家乡珍珠泉水很绿、很深、很清,潭底冒出的水泡很美等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赞美,“美丽的”、“我们村的”要重读并有停顿,读出自豪感。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背诵,还可以把一些优美的语句抄写下来。

2、我们的家乡也有这样美好的景物,让我们走出家门仔细观察,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记在心里,也可以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下节课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

珍珠鸟的教案篇8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卷”“蔓”,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伏案”“信赖”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请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学习本课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卷”“蔓”,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伏案”“信赖”等。

难点:

理请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流程:

辅助环节: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珍珠鸟图片)简介珍珠鸟,这节课我们跟随冯骥才先生的'文字走进《珍珠鸟》这一课,看看作家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

二、出示目标:

1.学习本课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卷”“蔓”,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伏案”“信赖”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请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出示自学提纲:(课件出示)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文中圈出本课生字,查字典学习。

2.再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再次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先学环节:

四、学生根据自学提纲学习。

后教环节:

出示“竹笼、一卷干草、垂蔓蒙盖”三组词语。

讲解: wàn(名词) juǎn(动词)

蔓 卷

màn(动词) juàn (名词)

1.在练习本上书写本课生字。

2. wàn( ) juǎn( ) long( )

蔓 卷 笼

màn( ) juàn ( ) lǒng( )

板书设计:

珍 珠 鸟

wàn(名词) juǎn(动词)

蔓 卷

màn(动词) juàn (名词)

珍珠鸟的教案通用8篇相关文章:

神奇教案通用8篇

彩虹教案通用8篇

幼儿园教案小班游戏教案通用8篇

阅读雨教案通用8篇

幼儿园舞蹈教案大班教案通用8篇

古诗《草》教案通用8篇

做手工教案通用8篇

阅读课教案通用8篇

音乐幼儿教案通用8篇

雪花教案通用8篇

珍珠鸟的教案通用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4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