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7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为了实现教学创新,教案中可以融入新的教学理念,教案的实施需要教师灵活应变,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调整,下面是汇报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7篇,感谢您的参阅。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7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灵活运用探索出的规律。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具:数字卡片。

一、导入课题:

导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一个最重要的符号是什么?(板书:.)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小数点可真是个调皮的小家伙,它告诉同学们,今天,小数点要搬家了,这是怎么回事了,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播放童话故事)

二、童话激趣,发现变化。

1、动画:

2、(flash动画)小数点来到森林里玩,看见山羊开了一家快餐店,山羊愁眉苦脸地坐在窗前。小数点看见快餐店门前的价格牌(¥288),上面有它的好朋友数字,就跳了上去(¥288.)过了一会儿,小数点觉得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家了!”于是小数点搬到了8和8的中间(¥28.8)。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价格便宜了。)

3、(flash动画)小数点笑着地说:“看来我搬家很值得,那我再搬一次吧!”(¥2.88)。不多久,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

师:山羊的快餐店,原来是一个客人都没有,可是现在生意兴隆。这又是为什么呢?你能再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生说)

那么从原来的288到28。8再到现在的2.88又是怎样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生说)

假如小数点再往左搬一次家成为0.288,与原来的288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说)

这些变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在组内探讨。

4、小组汇报:

汇报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一下。

5、是不是对所有的数都适用呢,我们能想法验证吗?小组交流

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根据刚才的故事,你能猜出小数点右移的变化规律吗?你来验证想法严整自己的猜测。

小结:现在我们又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扩大)

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通过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这个规律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神奇的小数点”或“小数点的自述”说一说。(通过学生构思数学作文,整理变化规律)

三、初步应用。

你想试试吗?(游戏)

拿出你的数字卡片,摆一个的三位小数(9。879)扩大10倍,100倍1000倍。1000倍(引导学生在缺的数位上补0)

摆一个最小的两位小数(0。12)缩小10倍。20倍(学具袋里的0不够用,引导学生几人合作,共同完成)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我做小法官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原数就缩小了1000倍()

(2)3.69扩大2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3)把23。0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5位后,再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变成了230。5

(4)去掉1。04的小数点,这个数就扩大100倍()

2、下面的数与0。285比,扩大或缩小了多少倍。

3、小花猫要去水果店买水果,可不会做题,过不了河,你能帮助它吗?

4、小花猫说谢谢,可到了水果店一看,水果店的标价有点奇怪?你都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你能找出最贵的两种水果吗?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篇2

内容分析

课本54-55页上的内容及数学配套上的相关练题。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初步理解乘法结合律。

2、初步感知应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乘法结合律的探究过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理解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能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迅速口算下面的算式。

23×3= 70×5= 13×100= 25×4= 125×8=

师:有谁愿意试一试,直接告诉我答案

生1:69;350;1300;100;1000。

师:好!请坐,太棒了!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可能说:含有相同的乘数,积相等;都用乘法计算,但运算顺序不同。

师:任意三个数连乘,改变运算顺序,积都不会变吗我们来找出三个数,算算看。

先独立举例子,再在小组内交流,说说想法。为了节省时间,遇到较大的数可以借用计算器。

生汇报列举的等式。先展示,再板书。

师:刚才大家列举了那么多的算式,三个数相乘,虽然运算顺序变了,但结果怎样(不变)

师:同学们来观察这些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例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些算式的意义吗

学生尝试回答。

师:其实把大家刚才说的'共同点总结起来,就是数学中的乘法结合律。

师:如果用a、b、c三个字母分别表示这三个数,你能写出乘法结合律吗

学生口头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结合律。

(a×b)×c=a×(b×c)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把我们刚才发现的过程用语言表示出来,就是“发现问题——举例验证——概括规律”。以后,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发现更多的规律。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听吧。

板书设计

根据老师讲课适当板书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题。第四单元运算律

课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篇3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和乘法的含义,在老师的引导下,编出6的乘法口诀。

(二)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

2、难点:用6的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三、教具和学具。

1、教具:例11的实物图,6根小棒。

2、学具:6根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2~5的乘法口诀。

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全体同学一起背一遍,相邻两个同学互相背一遍。

2、卡片口算,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2×3= 1×4= 2×1= 5×2= 4×4= 5×5= 3×5= 4×3=

3、卡片口算,直接记得数。

2×5= 2×2= 5×1= 3×4= 1×5= 5×3= 2×4= 5×4=

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下面应该学习几的乘法口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二)学习新课。

1、准备练习。

每次加6,把得数填在空格里。让学生口算,6个6个地加,把每次加的结果,教师填在空格里,一直加到36。

提问:12是几个6相加得来的?(2个6相加是12)

3个6相加是多少?(18) 5个6呢?(30) 6个6呢?(36)

2、出示例11。

教师出示蝉图(图上共画6只蝉,第一次先露出1只,其它的蝉先用纸盖起来)。

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1只蝉)

(2)仔细数一数,一只蝉有几条腿?(1只蝉有6条腿)

(3)1个6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的下面板书:6×1=6)

(4)6×1=6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个六是六)

(5)谁能结合乘法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一六得六)

教师在6×1=6的算式旁边,板书:一六得六。

教师移动遮盖纸,又露出1只蝉,一共露出了2只蝉。

提问:

(1)2只蝉共有多少条腿?怎样列式?(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2=12)

(2) 6×2=12这个算式什么意思,谁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12算式旁边板书: 二六十二)

6的乘法口诀前两句咱们已经编出来了,后面几句,同学们试着自己编好吗?

教师陆续露出3只、4只、……、6只蝉,每增加1只,让学生试着把书上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订正后,教师把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乘法口诀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句乘法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口诀,发现规律。

提问:

(1)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有6句)

(2)怎样看出是6的乘法口诀?(每句口诀第二个字是六)

(3)每句口诀第一个字表示什么?(几个6)

(4)6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后一句与前一句有什么关系?(后一句比前一句多6)

(5)如果你忘掉了其中的一句口诀,如四六( ),你能不能用最快的方法想起它的得数?(小组讨论后再交流)

先想前一句三六十八,18+6=24,四六二十四,或者先想后一句,五六三十,30-6=24,四六二十四,

4、熟记口诀。

(1)熟读口诀,自己试背口诀。

(2)指名背,两人互相背。 (3)师生对口令。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1)课本第37页做一做的第1题。

(2)教师用小棒在磁性黑板上摆了一个六边形,学生动手也摆1个。

(3)提问:

①你摆的六边形用了几根小棒?(6根)

②摆1个六边形用6根小棒,如果不摆图了,你能知道摆2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吗?摆3个,摆5个,摆6个呢?

(4)学生口答:教师逐一板书:6×1=6,6×2=12,6×3=18,6×5=30,6×6=36。

(5)你为什么能很快说出它的得数?(用6的乘法口诀得出来的)

(6)教师出示“做一做”的第2题。

(7)教师任意指一道题,由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2.发展性练习

(1)先算出每道题的得数,再说一说每组两道题之间的关系。

6×3+6= 6×4+6= 6×5+6=

6×4= 6×5= 6×6=

从上面练习,你得到什么启发?(不知道6×6=?我可以用6×5+6得出)

6×2 2×6用哪句口诀?

(2)读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六十八 五六三十 四六二十四

3、综合性练习。

直接写出得数。

6×4= 1×6= 4×6= 3×5= 2×6= 3×6= 6×3= 4×3=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篇4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74-76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出发,感受生活中圆形物品的特征。

2、认识圆心和半径,并会用字母表示。

3、通过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

4、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培养空间观念,感受到几何图形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圆上所有的点到固定点o都有相同的长度r”,认识圆心、半径,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圆的概念和画圆的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单、视频、圆规、绳子、圆形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情景引入

同学们,一滴水滴到平静的水面上,会形成怎样的波纹呢?(圆形的波纹)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圆、发现圆,你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圆?

(先小组交流,后全班反馈)

2、欣赏生活中的圆

(媒体展示)你们看,这是老师搜集的一些素材,请大家欣赏。

3、学生交流对圆形物体的感受和对圆的认识

4、揭示课题

看来,生活中圆真是无处不在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走进圆的世界。(板书:圆的初步认识)

二、尝试探究

(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认识圆心和半径

1、交流画法

①利用圆形物体画圆。

②利用细绳、图钉画圆。(机动)

2、介绍生活中如何画圆,认识圆心和半径

①展示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

师:体育老师经常在操场上画圆,他是怎样画圆的呢?(媒体演示)

②老师演示用绳画圆。

师:那老师也试试看,在黑板上画圆。

(一端用图钉固定在黑板上,另一端用细绳扎上粉笔,拉直绕一圈。)

师:借助绳子画圆,只要固定一点,确定长度,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圆。

(板书:固定一点,确定绳长。)

③认识圆心和半径。

师:我们把这个固定的点给它取个名字叫“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这根细绳的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板书“圆心o,半径r”)

3、引出圆规:生活中除了用这些工具来画圆,聪明的数学家们早在很久以前就发明了一种专门用来画圆的工具——“圆规”。

(二)尝试用圆规画圆

1、介绍圆规的构造

(圆规有两只脚,一只是带针尖的脚,一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是用来旋转的。)

学生第一次尝试画圆

师:想不想自己来试一试画圆?画一个圆不成功可以在旁边再画一个。会的同学可在小组内传授经验,互相交流学一学。(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师巡视指导。)

3、老师示范用圆规画圆

师:请看老师是怎样规范画圆的?边看边思考你刚才的画法和老师的有什么区别?

4、学生再一次尝试画圆(画在作业单上),并交流画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

5、师生边交流画法,边尝试第三次画圆。

(先用铅笔在画纸上画一个“×”,再把圆规两脚分开一定的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上,握住圆规的.把手,把带有铅笔的脚绕固定的点旋转一周。)

交流总结:画圆三步骤:固定圆心、确定半径、旋转一周。

6、学生第四次画圆

请大家再一次拿出圆规画一个最漂亮的圆,画完后标上圆心“o”和半径“r”。

学生展示,纠错

师:画圆还要注意哪些地方?

师:如果手捏住圆规的两个脚来画,会怎么样?画圆会成功吗?

师生小结:就像体育老师用的绳子要拉直,不能改变绳子的长度一样。在画圆时,应保持圆规的两脚距离不变,即半径不变。

(三)探究圆的半径的特征

1、小游戏:比一比:在同一个圆上,谁在30秒内画的半径最多?你发现了什么?

(圆有无数条半径。)

2、师:请你再量一量这些半径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是相等的。)

(四)问题解决

师:小胖他们小队正准备做夺宝游戏呢!

出示游戏图:×××××××××(队员)

(宝藏)

①对于这样的队形,你觉得怎么样?

②要使这个游戏公平,你能设计出一个好队形吗?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哪些本领?你有什么收获吗?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综合与实践活动作业单“我是数学小博士”和“我是小小设计师”中的任务。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在个性化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

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今年农场的南瓜丰收了,同学去帮助收南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第一组 28人

第二组 34人

第三组 22人

二、新课学习

1.教师: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学生:28+34+23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

教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

同样是加法,它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说出:

前面我们学习进位加法只有两个数相加,这里有三个两位数相加,是一道连加算式。

教师:再比较一下28+34+22这个算式和我们黑板上的8+4+2这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出:

两道都是连加,只是连加的范围不同而已。

教师:那它们的计算方法是否一样呢?

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一样的,都要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相加满10都要向前一位进1。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更多、更好!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算法进行汇报:

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

学生汇报后教师整理在黑板上并追问:

除了这些算法,我们可不可以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竖式来计算呢?

用竖式又该怎么算呢?

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竖式后并抽其中的两个同学投影展示。

主要引导学生列出右面的竖式:

2 8 6 2 2 8

+ 3 4 +2 2 +3 4

6 2 8 4 6 2

+2 2

8 4

如果有学生能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就请学生列出后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教师则作如下的引导:

教师:其实这种竖式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大家想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后再抽一学生投影展示。

教师:竖式的这两种写法是一样的吗?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竖式,其实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种写法更简单一些。

教师:不管是用哪种方法计算,你觉得三个数连加与两个数相加相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

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三个数连加比两个数相加要复杂一些,特别是涉及进位的问题,因此要特别注意。

2.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算连加的算式了,根据这个情景图,你又能列出怎样的算式?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算式?

学生:连减算式。

教师:这个连减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比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是20以内的,85-40-26是100以内的连减,并且需要退位。

教师: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能试着计算这道连减算式吗?

教师放手让学生试着计算,教师巡视观察,发现不同的算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尽量指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后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连减的算法,主要引导学生列出以下两种竖式计算:学生列出竖式后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教师:在做这道题时哪个地方最容易做错?能给其他的同学提个醒吗?

让学生发现最容易做错的地方就是两次相减时都要退位,因此要按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步一步地思考每步的计算结果。

教师:在做连加连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在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中依然要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三、结论总结

1.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

3.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

四、全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你都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篇6

课 题: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案内容】:

教材第70~74页。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

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

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

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4、提: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69页的统计表中。

提:现在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

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

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二、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记录及统计表。

提: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3)组织交流。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同学独立完成。

(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介绍你知道吗?

三、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75~78页

?教学要求】

使学生知道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便于分析研究问题,学会整理出数据制成的统计图。

?重点难点】

学会制作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 谈话导入

介绍上海世博会。

2、出示书73页的统计图和照片。

介绍:世界五大城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最终我国上海获得了胜出。这是大家欢庆的场面。

(1这是第一轮投票的情况(出示统计表)

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表

2002年12月

申办城市 波兰

弗洛兹瓦夫 俄罗斯

莫斯科 韩国

丽水 墨西哥

克雷塔鲁 中国

上海

所得票数 2 12 28 6 36

提问:有哪五个城市参加申办投票?哪个国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2)出示第73页统计图。

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国上海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比一比:这幅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说明:整理出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之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还有利于分析和研究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⒈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提问:这个统计图包括哪些部分?

引导学生从上向下有序地观察:包括图名、日期、单位、竖轴、横轴。

提:纵轴上又有哪些内容。

⒉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

(4)标上统计图名称、日期、单位。

3、提: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哪个国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国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五、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81页。

?教学要求】

通过这次活动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了解游戏规则的公平,体现每做一次游戏,参加游戏各方赢的机会要相等,也就是各方赢的可能性要相等。

?重点难点】

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游戏规则。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感知

1、游戏导入:

(1)每4人1小组,事先分好。

(2)明确活动要求: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到一个球,摸到放回,一共摸了30次,如果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如果摸到的黄球次数多,就算小玲赢。

提:按这样的游戏规则,你认为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

(3)组织学生分小组摸一摸,并统计出结果。

(4)组织交流,指名说说每一组的活动统计情况。

提:与刚才的猜想的情况一样吗?通过游戏,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篇7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6的乘法口决的意义,熟记口决,会用一句口决算有关的`两个乘法算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记口决,会用一句口决算有关的两个乘法算式

三、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机

四、教学过程:

(一)步骤:师生活动修改意见

1.口算

6×1, 6×4, 1×2, 5×4

6×2, 6×5, 4×2, 3×1

6×3, 6×6, 2×3, 3×4

(二)根据口决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四得八, 三五十五, 一三得三, 四五二十

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三)在○里填上+、_或×

4○4=8

3○3=9

6○6=36 4○4=16 3○3=6

6○6=12 4○4=0

3○1=2

4○2=81

(四)乘法口决比赛

1、看乘法式题卡片写得数

3×2, 4×4, 3×6,2×2, 6×5, 3×4, 6×6, 2×4, 2×6, 1×6

2、先把有关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再计算

妈妈买来4袋桔子,每袋5斤,一共几袋?

妈妈买来4袋桔子,5袋苹果,一共有几斤?

3、口头提出问题或条件再算出来

①6个少先队员做纸花,每人做4朵( )?

②少先队员做了24朵纸花,送给幼儿园小朋友8朵,( )?

(五)复习填括号练习

1、做62页第3题

2、做练习十三第2、5、7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7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教案优秀7篇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7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教案推荐6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教案8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7篇

语文六年级上册八单元作文优秀8篇

语文六年级上册八单元作文8篇

语文六年级上册八单元作文精选8篇

四年级上册教案推荐5篇

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案6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