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集合教案参考6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教案,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应对学生的问题,避免临时抱佛脚,通过整合多种教学方法,教案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个性化发展,汇报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学集合教案参考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集合教案参考6篇

数学集合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7添上1是8,并能认读数字8。

2、理解8的实际意义,知道数字8可以代替任何数量为8的事物,并能不受物品摆放形式、位置的影响进行正确点数。

3、乐于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

理解8的实际意义,知道数字8可以代替任何数量为8的事物。

教学难点:理解7、8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动物磁性教具各8个,数字1——8磁性教具图片

2、教室里摆放一些数量是8的物品,如:8盒水彩笔等

3、操作材料、钢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动物故事导语:森林里最近非常热闹,因为动物王国要开演唱会啦,情景一定非常壮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瞧!小动物们要出场了,请你们拍7下手欢迎小动物们出场。

二、创设情景,学习8的形成

1、出示小兔子图片,师:看,首先出场的是谁?数一数有几只小兔子?用数学几表示?瞧!又来了一只小兔子,现在是几只小兔子?(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用数字几表示?本来有7只小兔子,又来了一只小兔子,变成8只小兔子,我们就可以说:"7添上1是8"(幼儿跟说)

2、请幼儿为小兔子送胡萝卜了,引导幼儿观察数字7与数字8之间的关系,理解7与8之间多1少1的规律。

师:小兔子要吃胡萝卜,我们帮小兔子送胡萝卜好不好?请幼儿一一对应送胡萝卜图片给小兔子,数一数,有几个胡萝卜?(7个)用数字几表示?小兔子多还是胡萝卜多?多几?少几?(引导幼儿说出7比8少1,8比7多1)怎样变成一样多?我们再来送一个胡萝卜(7添上1是8)

3、运用同样的方法请小猴子为大家表演,并重复上述流程送水果,让幼儿巩固刚刚对8的形成的认识。

4、变换小兔子、小猴子的排列形式、位置,让幼儿排除干扰正确点数。小兔子要为大家表演了,它们能够边敲跳边变换队形呢(师将小兔子排列成圆形),瞧,排成什么形了呢?小兔子有几只呢?(师再变换一种排列方式让幼儿点数总数)小猴子也想象小兔子那样变换队形表演,小朋友们谁能上来帮助它们摆出新队形?一起数一数小猴子的数量有没有变化。

5、认识数字8,知道8是可以代表任何总数是8的'物体今天有几只小兔子,几只小猴子为大家表演呢(8)我们可以用数字"8"表示,小朋友看一看"8"象什么?8还可以表示什么?小朋友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8。

三、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进一步巩固理解小动物们表演完了,它们想休息一下,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个好玩的游戏:

1、听音说总数老师弹琴,小朋友认真听听弹了几下?

2、听音做动作老师做动作,请小朋友做相同数量的动作:拍手、跺脚等3、看数发音请小朋友看数字卡,发出与数字卡相同数量的声音:如学小猫叫、小狗叫等四、操作学具,让知识得到进一步内化1、投放自制操作材料"春姑娘的朋友",请幼儿独立完成2、教师批改,检验幼儿学习成果3、点评操作材料:《春姑娘的好朋友》

谁是春姑娘的好朋友?请将数量和春姑娘身上的数字一样多的物品与春姑娘连上线。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集合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20×3= 30×5= 40×2=

200×3= 600×5= 16×4 =

16×4 =

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老师希望下课时每位同学都能不仅会做,而且能说出为什么?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去海边游泳吗?淘气笑笑他们在暑假里就到美丽的北海去旅游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情况。(师出示淘气、笑笑在海边买东西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先解决“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其他问题先存入“问题银行”。

三、探索口算方法

1.解决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12×3或3×12,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汇报。

生1:12×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元)。

生2:如果每个泳圈是10元,3个泳圈是10×3=30(元)。每个泳圈少算了2元,3个泳圈共少算2×3=6(元),一共要30+6=36(元)。

生3:12×3就是把12分成10和2,10×3=30,2×3=6,30+6=36(元)。

2.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师:你能算出来吗?

学生列式计算15×3或3×15,先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汇报。

生1:15×3就是3个15相加,15+15+15=45(元)。

生2:15×3就是把15分成10和5,10×3=30,5×3=15,3个10再加上3个5,30+15=45(元)。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买东西“需要多少钱”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一位数,最后把它们合起来。

五、巩固与练习

1.看屏幕(出示练一练第2题情境图)

让学生独立解决⑴⑵两个问题,在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对于第⑵个问题,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可以:①因为15×6=90(块),100-90=10(块),所以够分。

②因为15×6=90(块),100>90,所以够分。

2.看屏幕(出示练一练第3题情境图)

师:谁能说一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图意回答,并独立解决问题,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练一练第4题

教师先示范让学生理解表格,学生独立填表,然后进行全班反馈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填写结果,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4.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抽几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六、检测

这节课大家学习的如何呢?来,做一做16×4 并写思考过程吧。

完成后相互检查,看看谁都完全正确。

数学集合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大小分类,并能说明分类标准。

2、发展初步的概括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活动重点:能按相应的颜色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分类后说明分类标准。

活动准备:

花园场景、红、黄、兰三种颜色的花数朵、蝴蝶头饰数个、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表演蝴蝶飞律动,调动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

二、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尝试简单的分类

按花的颜色分成红花和黄花、兰花三类,感知由红花和黄花、兰花组成的集合。

1.猜颜色

①出示红花和黄花、兰花,让幼儿观察有几种颜色。

提问:花园里有什么颜色的花姐姐?(红花和黄花、兰花)

②请幼儿猜猜教师藏起来的'是什么颜色的花。

花姐姐想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猜一猜什么颜色的花姐姐藏起来了。

2.分类活动:请幼儿将红花、黄花、兰花分别送到相应颜色的花园。

花姐姐和宝宝们做游戏真高兴,现在花姐姐想回家了。我们送花姐姐回家好吗?

三、有大小干扰的按颜色分类

游戏:蝴蝶找花(提高幼儿按红、黄、兰三种颜色分类的能力。)

花姐姐想请小蝴蝶到花园去做客。

请幼儿把蝴蝶按颜色、大小的不同分别送到花姐姐家。

四、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回教室。

数学集合教案篇4

设计理念:

?纲要》中提到“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一般来说,孩子所热衷的行为,往往是符合该年龄孩子发展水平的需要。小班的幼儿对图形和色彩非常感兴趣,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物品的形状,因此我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我提供了幼儿喜欢的机器人形象,让幼儿帮图形宝宝穿衣服的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了解图形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心,并探索同一图形的多种组合方式,进而促进幼儿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 巩固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 能将两到三个图形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

3、 乐意参与操作活动,体验图形组合的变化。

活动准备:

1、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机器人人手一个。

2、 三角形、圆形等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 乘汽车,进行图形分类。

“今天机器人宝宝们准备举办一个化妆舞会,我们来看看有哪些机器人宝宝要去参加舞会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机器人)

“来接机器人宝宝的汽车来了,它们会坐到哪辆车上去呢?请每个小朋友选一个机器人宝宝送它们上车。”

“你送的是哪个机器人宝宝?它做的是哪辆车?”

小结:“机器人宝宝都坐上了和自己形状一样的汽车。”

二、 选服装,感知图形组合的变化。

1、初次探索

“机器人宝宝们来到了舞会的化妆间,它们想给自己选一套漂亮的衣服,哇!这里的衣服可真多,可哪一件最适合自己呢?它们想请小朋友帮自己选一件适合它们的`衣服穿上,好吗?”

2、幼儿操作

3、相互交流

“你是给哪个机器人宝宝穿的衣服,它们是由什么图形组合成的?”(幼儿讲述)

4、再次探索

“其实给一种机器人宝宝穿衣服的方法有两种,你们可以再去试一试用另一种方法给机器人穿一穿。”

小结:“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机器人宝宝都穿上了合适的衣服。”

三、 参加舞会,体验成功都快乐。

“机器人宝宝们非常开心,想请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舞会,你们愿意吗?”

“那我们就一起和它们跳个舞吧!” “小朋友,待会我们也来试验一下,听到警报声后,看看是不是能够按照我们刚刚总结出的方法快速而又安全地离开教室到外面集合,注意,先要找到我们的安全通道标志哦!”

数学集合教案篇5

教学内容:练习二 p38

教学要求:

1、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生独立完成,请一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数学集合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初步尝试按鞋子的大小、颜色、外形等特点进行配对。

2、初步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养成自己整理鞋子的良好习惯。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半圆形的座位安排,中间留有空地;经验准备:宝宝有穿脱鞋子的经验材料准备:与幼儿人数相近的大小、颜色、款式各异的鞋子散落放在鞋架上,用布先遮起来;人手一张白纸;欢快的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奇怪的鞋子师:娃娃家里的宝宝呀,特别爱漂亮,她每天都要换一双新鞋子,所以她的鞋子特别多,最后,连她自己都分不清哪两只是一双了,有一天他穿了一双很特别的鞋子,一只是大的红鞋子,一只是小一点儿的花鞋子(教师边讲边出示两只鞋子),可是这一天,她非常不开心,你们知道她为什么不开心吗?(幼儿猜测,引导幼儿发现两只鞋子的不同)小结:两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也不一样的鞋子不是一双,所以穿的人当然就不舒服了。

二、我的鞋子师:那我们穿的鞋子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师:我们穿的鞋子的大小相同,颜色一样,款式也一模一样。除了这些秘密外,它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教师提供白纸,引导幼儿观察鞋底的秘密小结:两只大小相同,颜色一样,款式一样,鞋底的花纹和形状也相同,但朝向相反的鞋子,我们叫它一双鞋。

三、鞋子配对(出示鞋架和随处乱放的鞋子)师:娃娃家的宝宝经常把鞋子乱丢乱放,害得妈妈找也找不到,还常常把鞋子穿错。听说我们小朋友很聪明,能够把鞋子一双一双的整理好,他们家的妈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整理一下,好吗?可是怎样的两只鞋子才算一双呢?

师:我们脚上穿的鞋子的款式、颜色和大小都是一样的,请你也按照鞋子的大小、颜色、款式、鞋底的花纹和形状以及朝向等特点,把这些鞋子一双一双的配配好,再把它们摆放在座位前。

师: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两只鞋子放在一起呢?

小结: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鞋底的形状和花纹也一样,凹型所朝的方向不一样的两鞋子叫一双,所以要放在一起。

四、养成整理鞋子的好习惯师:我们的小朋友真是太棒了,把娃娃家的鞋子一双一双的摆放整齐,这下娃娃的爸爸、妈妈和宝宝要穿鞋就很方便,也不会穿错了,看上去也很漂亮。平时,我们回家换下来的鞋子也要一双一双的放整齐,下次穿的时候会又方便又快,而且,看上去也舒服。

活动反思:

1、根据幼儿的需求生成。

本活动的设计以"为了孩子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为宗旨,价值取向强调的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取经验,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当幼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配错鞋子),于是我生成了《鞋子对对碰》这一活动。通过幼儿的实践,来解决幼儿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生活,促进幼儿的'发展。

2、让幼儿在同伴的相互作用下进行学习。

同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让他们共同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互相启发、修正。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学会接纳他人的观点,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3、提供合理的"平台"。

活动的目标符合我们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又适当的增加了难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观点。在活动中,教师更多是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支持、推动幼儿主动学习。

数学集合教案参考6篇相关文章:

大班集合教案最新7篇

小学集合教案推荐7篇

小学集合教案优秀5篇

小学集合教案通用5篇

数学幼儿数学教案参考8篇

幼儿教案小班数学教案参考5篇

小班数学教案参考5篇

蒙氏数学教案参考7篇

数学三年级教案参考8篇

蒙氏数学教案参考5篇

数学集合教案参考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4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