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的树教案优质8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教案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组织内容,减少盲目性,教案为教师提供了反思与改进的空间,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汇报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五彩的树教案优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五彩的树教案优质8篇

五彩的树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积累运用。这些课文中,有写景的,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神奇;也有记事的,讲述了人与动物的感人故事。

教学目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周围的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

课时分配

?五彩池》………………………… 2课时

?珍珠泉》………………………… 1课时

?小狮子爱尔莎》………………… 2课时

?朱鹮飞回来了》………………… 1课时

积累 运用四……………………… 5课时

13 五彩池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通过对五彩池美丽、神奇特点的.描写,赞美了大自然,表达了“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目标

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学构想

通过学生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学生提出不懂得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文章的文字美,蕴寓美。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检查预习

1、今天我们学习13《五彩池》。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出示投影,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你都读懂了什么?你哪些地方还不懂?提出来。

2、小组学习。将你提出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待会我们一起解决。

3、全班讨论交流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段写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五彩池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还有像什么的?你能用手中的笔画下来吗? 把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读读背背。

(2)“更是我惊奇的是,……”“更”去掉可以不可以?为什么? 使作者惊奇的是什么?(默读课文,想象所描写的景象。)谈谈自己的感受。 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你能背下来吗?

(3)池水为什么能显出不同的颜色呢?朗读第四自然段。

(4)为什么说“五彩池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现实中的五彩池比天上的瑶池更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三、总结全文。你对五彩持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感情

五彩的树教案篇2

目标:

1、能跟着音乐较合拍地做动作。

2、能停、看信号,在音乐结束后迅速找到相应的颜色场地。

准备:

1、在场地上画红、黄、蓝、绿等大圈。

2、准备红、蓝、黄的图标。

3、配套音乐cd或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随音乐做动作,幼儿欣赏。

2、熟悉音乐,学习律动。

1)听音乐合拍地拍手。

2)听音乐做小碎步并加上拍手。

3)更换动作听音乐做小碎步再分别做拍手、跺脚动作。

4)跟着老师完整地做律动,重点练习最后一句在头上拍两下手。

3、开展音乐游戏。

1)听音乐做律动,教师在最后一小节说:“红颜色。”幼儿迅速跑至红圈内。

2)幼儿速度慢时,教师可用数数,摇小铃铛等方法引导幼儿在较短时间内找到“红圈”。

3)游戏重新开始,教师更换指令,让幼儿分别去找蓝、黄、绿等场地。

玩法:

1、跟着老师边唱边做动作。

2、最后在头顶拍两次手时,教师有节奏地说:“红颜色”。

3、幼儿迅速站到红色圈内。

4、或教师在最后一个小节处举起手中的'蓝色画片片(图标)

5、幼儿迅速站到蓝色圈内。

6、依次方法教师灵活运用。

五彩的树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学习本文,了解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积累描写五彩池形状和颜色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

(1)说说五彩池有些什么特点。

(2)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 :

理解五彩池水的“奇异”之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11、五彩池

2、齐读课题。本文是一篇游记。

3、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一定觉得很新鲜吧?

这个五彩池在四川省的藏龙山上,那里的景色既奇异又美丽,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五彩池的美景。

二、熟读课文

(一)读通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给小节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请个别同学分节读课文,注意“一亩”和“漫山遍野”两词的读音。

3、谈初读感受。

(1)五彩池给去游览的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呢?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一说?(奇异、美)

(2)这儿的“异”什么意思?(特别)

(二)熟读课文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两方面来反映五彩池的奇异和美的呢?如何给课文分段呢?分小组讨论

2、指名1人读第1节,1人读2、3节,1人读第4节,交流问题。

理清结构:

课文从“池”和“水”两方面介绍五彩池的奇异和美,这两方面分别对应课文的第2、3小节。按总分总结构可把课文分成三段。第一段:第l节;第二段:第2、3节;第三段:第4节。

板书:池

三、精读课文

(一)提出突破口,重点分析第二节,自读,分小组讨论。

1、这节共有几句,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作者是怎样吧“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写具体的?讨论,归纳。

板书:大大小小 形状各异

(先总后分,列举具体数字,对比,比喻)

3、默读课文,摘录描写五彩池形状的词语。

板书:像葫芦 像镰??

像脸盆 犹如盛开的莲花

4、自读第二节,指名读,体会五彩池景象的.奇异。

(二)自学第三节

1、第二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形状,第三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什么呢?

2、默读,找出五彩池的颜色有些什么特点?

板书:鲜艳多彩 变幻神奇

3、分小组讨论这节怎么把五彩池的特点写具体的?指名说。

造成五彩池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的原因是什么?读句。

(比喻,颜色丰富,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板书:红、黄、绿、白、紫、蓝

咖啡色、淡黄色

湖蓝色、翠绿色

(摘录描写五彩池颜色的词语)

4、读课文第二段,归纳段意(摘词连句法)

板书:2、五彩池大大小小、形状各异,池水鲜艳多彩,变幻神奇。

(三)略读一三段

1、自读第1、3段,归纳段意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板书:1、“我”被五彩池奇异的景象迷住了。

3、“我”深深赞叹五彩池的美。

2、齐读1、3段。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我们学了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后,你有什么感想?

(培养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3、师述: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四川藏龙山上的五彩池不仅池美,而且水也美,怪不得游客们一到那儿,就被那奇异的景象——(生)迷住了。同时,不禁从心底里深深地赞叹——(生)美啊!藏龙山上的五彩池。

齐读最后一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

11、五彩池(游记)

(池)

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像葫芦 像镰??

像脸盆 犹如盛开的莲花

(水)

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红、黄、绿、白、紫、蓝

咖啡色、淡黄色

湖蓝色、翠绿色

五彩的树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12个新词。理解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五彩池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11个生字及12个新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自然段,知道五彩池在哪里。

(三)练习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12个新词。

(二)练习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难点

用自然段归并法正确地给课文分段。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你们平时见到过的水有颜色吗?(没有),可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我国四川省松潘市的藏龙山上有个五彩池,那里的水不但有颜色,而且颜色非常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五彩池,(板书:五彩池)了解那里的奇特景象。

(二)学生初读课文,动笔划出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标出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本文写的是什么?(五彩池的奇特景色。)

2.学习生字新词。

(1)在黑板上出示这11个生字。

仑l*n瑶y2o潘p1n亩m(碟di7拇m(舀y3o笋s(n丘qi&峻j)n矗ch)

(2)读准字音

注意:峻(j)n)不读(z)n)。

矗(ch))是翘舌音。

丘(qi&)标调,标在u上。

复习一下标调规则:a、o、e、i、u、标调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

(3)记清字形。

①用比较法记忆仑、瑶、潘、碟、峻的字形。

仑()瑶()潘()碟()峻()丘()

仓()摇()翻()蝶()俊()兵()

②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拇字。

母亲的母字左边加上扌就是拇指的拇字。

③按字的间架结构记忆矗字。

矗是品字形结构,三个直字合在一起就是矗立的矗字。

④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亩、舀、笋三个字的字形。

亩字亠下面是个田字。

舀字爫下面是个臼。

笋字上面是?头,下面是个尹字。

(4)用的方法来了解字义及词义。

(5)解释下列词语的词义。

昆仑山:我国著名山脉,在新疆、西藏和青海省境内。

神奇:非常奇妙、奇怪。

铺展:铺开向四外伸展。

惊奇:觉得奇怪。

丘陵:连绵成片的小山。

石笋:石灰岩洞中直立的像笋的物体,常与下垂的钟乳石上下相对,是由洞顶滴下的水滴中所含的碳酸钙沉淀堆积而成的。

险峻:山势高而险。

矗立:高耸地立着。

凝结: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

细腻:精细光滑。

折射:光线或声波在两种物质的接触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后,进入第二种物质。如光线从空气中进入水中,方向发生改变。

瑰丽:异常美丽。

(6)读下列词语。

瑶池菜碟险峻折射茂盛丘陵石笋矗立神奇灿烂昆仑山腾云驾雾

(三)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讲五彩池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

第2自然段:讲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

第3自然段:讲五彩池池水的特点。

第4自然段:讲五彩池里的水会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注意:在概括自然段、结构段段义的时候,不要使用疑问句式。

(2)思考:哪几个位置相邻的自然段的意思相近,可以归并为一段?给课文分段。分段结果是: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至4自然段;第三段是第5自然段。

(3)想想,每段讲的是什么?

第一段:讲五彩池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第二段:讲五彩池的形状、颜色和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第三段:肯定五彩池就在人间。

说明: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是本组教材的教学重点。下一阶段要进行归纳段落大意的训练了。所以这里只要求想想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这是归纳段落大意训练的渗透,因此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大体上能够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像归纳段意那样规范、简练。要求说出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一定要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进行。

(四)讲读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

(1)小时候,奶奶给我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

(2)奶奶讲的这个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我把奶奶讲的这个神话传说,当成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着他腾云驾雾,飞到那五彩的瑶池边去看看。)

(3)神奇的五彩池在什么地方?(五彩池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4)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有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教师应在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等方面加强指导。

(五)听写下列词语。

瑶池菜碟险峻丘陵昆仑山石笋矗立茂盛折射腾云驾雾

(六)作业。

1.形近字组词:

仑()碟()峻()疑()舀()架()

仓()蝶()陵()凝()滔()驾()

潘()遥()

翻()摇()

番()瑶()

2.选择在本课中应读的音节。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第2、4自然段。

4.思考课后思考?练习中的第1、3题中的有关问题。

5.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课文第2至5自然段;解决课后思考?练习中的有关问题;理解重点词句。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二)解决课后思考?练习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齐读全文,从总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齐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五彩池的形状、颜色和显示不同颜色的原因。)

2.按照给出的层意给第二段分层。

第一层:写的是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

第二层:写五彩池池水的特点。

第三层:写五彩池里的水会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3.学习第一层(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

①五彩池水池的数量怎样?(多)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水池很多,不可计数。)

②五彩池水池是什么形状的?(用小黑板或幻灯片出示下面的句子)读句子。注意带点的部分,想象句子描绘的景象。让学生领会把什么比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句子中先把金黄色的池边比作一圈圈的彩带;后来又把不同形状的水也比作葫芦、镰刀、盘子、莲花。后面的省略号表示水池的形状还有很多种就不再一一列举了,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水池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的美丽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让学生想象水池的'形状。教师可以将句子描绘的景象绘制成挂图或投影片出示给学生看;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从水池的大小、深浅、不同的形状三方面来回答水池的形状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找出描写水池大小、深浅的句子,读一读。

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的方法,非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池形状的奇异。)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试背第2自然段。

4.学习第二层(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

①五彩池池水有什么特点?(颜色不同,令人惊奇。使作者感到惊奇的是什么呢?所有的池水来自同一条溪流,说明水源相同。按照常理池水颜色应该相同,但是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甚至一池水里也有几种颜色,上下、左右各不相同。一旦把水从池中舀出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了。)

这是本文描述的一个重点,让学生多读来加深理解。

(2)池水都有哪些颜色?(咖啡色、柠檬黄、天蓝色、橄榄绿)

(3)默读第3自然段,体会五彩池池水的神奇。

5.学习第三层(课文第4自然段)。

(1)齐读,思考:五彩池里的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2)讲解原因之一:地质结构特点。

①出示句子。

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②反复读句子,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景象。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池底石笋的形态各异。

③讲解: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的透明的石粉。这就相当于我们日常使用的镜子,背面涂(镀)抹的那一层水银,使反光效果增强。

(3)讲解原因之二:阳光照射。

作者是在夏季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来游览五彩池的。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4)讲解原因之三:

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五光十色的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

(5)提问:课文哪几句话是讲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的?找出来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这也是本文描述的一个重点,学生要多读多思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6)齐读第三层,练习背诵第4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思考:

①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②原来一词你是怎样理解的?(增加了我的见闻的可信程度,与课文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2.齐读本段。

四)齐读全文思考:

1.五彩池有什么神奇之处?(五彩池的数量多,大大小小漫山遍野到处都是;五彩池的形态各异,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盘子,有的像莲花;大小、深浅对比强烈鲜明;池水显出多种不同的颜色,色彩瑰丽。)

2.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神话传说中的瑶池,人们是见不到的,而四川松潘藏龙山上的五彩池则是人们可以亲眼见到的。开头奶奶讲的神话故事,只是人间的五彩池的陪衬,现实中的五彩池比天上的瑶池更美。

(五)解答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学生中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如果有同学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六)作业。

1.摘录课文中出现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金黄色、咖啡色、柠檬黄、天蓝色、橄榄绿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3.预习第12课。

五彩的树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这些句子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

3、让学生了解五彩池美丽的自然景观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重点难点:

1、通过学生有感情朗读,感受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

2、了解五彩池的水颜色各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天上有瑶池,我们大自然中也有美不胜收的五彩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五彩池》。

五彩池海拔3900米,是黄龙景点处,是位于黄龙最上端的钙化彩池群,共有693个钙池,宛如五彩珍珠镶嵌在原始森林中,被誉为“人间瑶池”。距入口4166米。这里,青山吐翠,海5588米高的岷山主峰雪宝鼎巍然屹立在眼前,漫步池边,无数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彩池宛如盛满了各色五彩颜料的水彩板,蓝绿、海蓝、浅蓝等等,艳丽奇绝。仿佛仙人撒落在群山之中的翡翠,诡谲奇幻,被誉为“黄龙”的眼睛,是黄龙沟景区的精华所在。

通过昨天我们初读课文,学生回答。五彩池有什么特点?

美丽、神奇

二、实施过程

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一下美丽神奇的五彩池

同学小声读第二自然段,用铅笔标注,你看出五彩池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说说你写的是什么?

1.数量非常多。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这里满山坡的的五彩池却多得数不清。

满山坡、多得数不清。

2.大大小小深浅不??

大的面积将近70平方米,水深近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

我们一间教室有三十多平方米,大的就有两个教室那么大,而小的?菜碟有多大,大家比划一下。可以看出池子的大小个不一样。

除了大小不一样,池子的深浅也不一样。

3.玲珑多姿,形状各异

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荷花

(1)作者在写五彩池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几个比喻的方法?

把什么比作什么?可以看出什么?

(2)还有哪里看出形状特别多。

那同学们想象一下,池子的形状各种各样,有的像(),有的像()

(3)你头脑中出现了怎么的画面?请你说一说

出示图片,学生感受,感受五彩池的玲珑多姿

学生指名读

4.除了五彩池形状各异,还有最美丽的是什么?

(1)你从哪句话中看出美丽的

站在山上向下望,漫山遍野的水池在阳光下闪耀着红、黄、白、绿、紫、蓝等各种光彩,像一幅巨大的彩画铺展在眼前。

你怎么感觉到美丽了?

(2)漫山遍野,什么意思?查字典?从书上找出一句话解释漫山遍野。闪耀着红、黄、白、绿、紫、蓝等各种颜色。

(3)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五彩池怎么样?

(4)感受五彩池的美丽。边读边感受

5.但更令人惊奇的是什么?

(1)水来自同一溪流,可每池的水各不相同,都有什么颜色呀?请你画下来。像天一样的蓝,像柠檬一样的黄,像橄榄一样的绿,这样描写颜色既准确又生动,你还能说出一些类似的词语吗?

(2)虽然有这么多的颜色,但是把各池的水舀起来一看,却又跟普通的清水一样,什么颜色也没有了

为什么?读读课文中的话。

运用了一句比喻的方法,当阳光照上去,就像镜子一样反射回来,显现出各种美丽的颜色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原因有三点:①池底长着形状各异、高低不平的石笋;②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石粉;③阳光射到地底,石笋就将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颜色。)

6.面对这一派奇异的自然风光,作者情不自禁地深深赞叹:“美啊,黄龙的五彩池!”

你觉得为什么这个池子叫做五彩池?

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五彩池的怎样的景色?

学生做导游介绍一下五彩池

四、板书

五彩池

多得数不清

美丽大小深浅不??

玲珑多姿抒发作者喜爱五彩池,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神奇五颜六色的池水

五彩的树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第一段,指导朗读第一段。

3、感受五彩池的形态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五彩池》。请大家齐读课题。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什么问题?待会儿我们一起来汇报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水池形状多(真不错,能把读懂的意思直接说出来。)

池水颜色多

四川藏龙山

(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颜色)

(其实五彩池的水都是清水)

……

(2)汇报交流

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自己读懂了这么多。那预习当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其他同学注意,要认真听这位同学的问题,看他提出的问题你想到了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池水颜色多的原因?(同学们看,这位同学不懂的问题正是刚才那位同学读懂的,一会儿我们互相交流一下,大家就明白了。谁还有问题?)

为什么叫五彩池?(你能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不错。)

石粉?是哪儿来的(看来你对石粉感兴趣)

……

二、细读课文

1、了解自然段意

看来同学们还有不少问题,这样吧,再进一步学习课文时,看你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好吗?

其实给同学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两点就是五彩池的什么?(特点):形状多、颜色多。下面就请你自学课文,挑选其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特点,把重点词句划下来。(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研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说,并要求回答第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出示第一段)这些五彩池大大小小,玲珑多姿。

(分析、比较为什么是这句话?)

这句话说明五彩池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大大小小、玲珑多姿。)

(2)课文哪个句子写出了五彩池的大大小小?

(投影)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的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底。(把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划下来)

(讨论)菜碟有多大?一亩有多大?

(指导朗读)该如何读出它的大小深浅?指名读、领读。

(3)哪个句子写出了五彩池的玲珑多姿?

(投影)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这句话中你觉得最重要的词是哪些?想不想看看这些五彩池?(投影)

(4)这段话中还有一个地方写出了五彩池的形状多,知道是哪儿吗?

(这个省略号就告诉我们水池还有好多形状,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一下,水池还会像什么?)

(5)(指导朗读)这么多形状,你觉得美吗?这么美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6)同学们,五彩池有这么多的形状,又这么美丽,你想把它画下来吗?

2、指导朗读

(范读)从同学们的画中,大家都感受到了五彩池的形态美。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去看看那些美丽神奇的水池,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这幅美景。(师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录象)同学们想象到了吗?那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五彩池呢?

刚才看录象时,我发现同学们都被五彩池深深吸引住了。那大家想不想把这美丽神奇的景色读出来呀?这么多同学想读啊!这样吧,你觉得怎么读能把你的感情读出来就怎么读。放开声音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学了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五彩池的色彩美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五彩池(教学设计)

余杭市实验小学

郎振忠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第一段,指导朗读第一段。

3、感受五彩池的形态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五彩池》。请大家齐读课题。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什么问题?待会儿我们一起来汇报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水池形状多(真不错,能把读懂的意思直接说出来。)

池水颜色多

四川藏龙山

(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颜色)

(其实五彩池的水都是清水)

……

(2)汇报交流

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自己读懂了这么多。那预习当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其他同学注意,要认真听这位同学的问题,看他提出的问题你想到了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池水颜色多的原因?(同学们看,这位同学不懂的问题正是刚才那位同学读懂的,一会儿我们互相交流一下,大家就明白了。谁还有问题?)

为什么叫五彩池?(你能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不错。)

石粉?是哪儿来的(看来你对石粉感兴趣)

……

二、细读课文

1、了解自然段意

看来同学们还有不少问题,这样吧,再进一步学习课文时,看你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好吗?

其实给同学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两点就是五彩池的什么?(特点):形状多、颜色多。下面就请你自学课文,挑选其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特点,把重点词句划下来。(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研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说,并要求回答第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出示第一段)这些五彩池大大小小,玲珑多姿。

(分析、比较为什么是这句话?)

这句话说明五彩池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大大小小、玲珑多姿。)

(2)课文哪个句子写出了五彩池的大大小小?

(投影)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的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底。(把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划下来)

(讨论)菜碟有多大?一亩有多大?

(指导朗读)该如何读出它的大小深浅?指名读、领读。

(3)哪个句子写出了五彩池的玲珑多姿?

(投影)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这句话中你觉得最重要的词是哪些?想不想看看这些五彩池?(投影)

(4)这段话中还有一个地方写出了五彩池的`形状多,知道是哪儿吗?

(这个省略号就告诉我们水池还有好多形状,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一下,水池还会像什么?)

(5)(指导朗读)这么多形状,你觉得美吗?这么美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6)同学们,五彩池有这么多的形状,又这么美丽,你想把它画下来吗?

2、指导朗读

(范读)从同学们的画中,大家都感受到了五彩池的形态美。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去看看那些美丽神奇的水池,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这幅美景。(师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录象)同学们想象到了吗?那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五彩池呢?

刚才看录象时,我发现同学们都被五彩池深深吸引住了。那大家想不想把这美丽神奇的景色读出来呀?这么多同学想读啊!这样吧,你觉得怎么读能把你的感情读出来就怎么读。放开声音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学了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五彩池的色彩美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彩池(教学设计说明)

余杭市实验小学

郎振忠

?五彩池》是一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作者抓住了水池的数量、大小、深浅、形状的特点和池水瑰丽多彩的特点,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五彩池的赞美之情,表达了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五彩池》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主要分为两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第一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教师相机将学生读懂的内容与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使预习落到实处;二是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三是了解学生感知课文的情况,准确把握教与学的起点;四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步,将学生读懂的内容进行疏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分段。学生虽然在上三年纪已进行了归纳自然段主要意思的的训练,在学习第七

册课文时已初步进行了分段训练,但学生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教学坏节设计应

体现年段性、阶段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读懂的内容归纳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给课文分段,使学生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方法学习新知识,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第三步,将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梳理,其目的事,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并能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培养学生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和习惯。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第一段,体会五彩池的形态美,并渗透思想。

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根据学生读懂的内容或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是学生预习时的初步认识得到发展,读不懂的问题得到解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与提高。

在第一段教学中,通过抓重点句子,利用图片、教师范读、看录像、学生反复诵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水池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等特点。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到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二是使已学过的读书方法(

如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等)得到运用;三是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真正体会到五彩池那美妙神奇的景象,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的熏陶。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其主导思想是引导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自己学习,力求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难问题,使学生在预习时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得到发展,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在整个教学设计环节中,我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淡化对课文内容空泛的分析,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淡化“教”的痕迹,强化学生活动,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读书、思考、讨论的时间,力求使课堂出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地学、独立地学、创造性的学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学生的语言素质得到真正的发展与

五彩的树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借助重点词句背诵第1自然段。

2.理解奇异、神奇、呈现、漫山遍野、赞叹的意思,会用不但而且写一句话。

3.感受五彩池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受到自然风光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展开想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积累语言。

第1课时

初读,激趣质疑知神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2.初读课文,说说五彩池有哪些特点,理清课文脉络。

(二)教学过程

1、讲故事激趣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五彩池,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交流随机出现: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板书。)

水池形状多(真不错,能把读懂的意思直接说出来。)

池水颜色多

四川藏龙山

五彩池的水的颜色真鲜艳

其实五彩池的水都是清水

石粉能反射阳光

3、质疑问难,点然学趣

(1)、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自己读懂了这么多。那学习当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其他同学注意,要认真听同学的问题,看他提出的问题你想到了吗?你有办法帮他解决吗?

以下交流随机出现: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板书。)

池水颜色多的原因?

池水的颜色为什么会变化多端?

为什么叫五彩池?(能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不错。)

什么是石粉?是哪儿来的?(看来你对石粉感兴趣)

为什么四川藏龙山有这样神奇的自然现象?

先让学生自由说,答案可以多种多样。

(2)然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五彩池的主要特点是:(1)池的形状大小不同,而且玲珑多姿;

(2)池水的颜色鲜艳多彩。

4.再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出美感。

5.鼓励学生自由读,说说各段主要写了什么。

6.作业:摘录课文中描写五彩池形状、颜色的词语。

第2课时

研读,再现形象悟神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2.借助重点词句试背第1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词。

2.教学第1自然段。

(1)轻声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①这一段主要写五彩池的什么?

②课文是围绕哪个句子的意思写的?

(2)提问:这一段哪几句写大大小小?哪几句写玲珑多姿?课文又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

(大小是用水深和面积来描述的,写形态多姿用了一连串的比喻。这样奇特的形状用我们熟识的事物一比喻,五彩池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可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学生议议读读,教师总结板书。

大的 面积 水深

大大小小

小的 菜碟 水浅

形状

像葫芦 像镰刀 像脸盆

玲珑多姿

恰似盛开的莲花

(3)对照板书复述课文。

(4)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借助重点词句试背课文。

3.教学第2自然段。

(1)研读思考:课文是怎样把池水鲜艳多彩的景象写得引人入胜的?

(2)学生从写法,修辞,等不同角度分组讨论。

(3)全体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以下内容随机出现:

①第1句在文中的作用。对下文来说,它是总起句。对上文来说,它是过渡句。

试比较:

最美丽的是那鲜艳多彩的池水。

鲜艳多彩的池水很美丽。

(后一句可以作总起句,前一句可以做过渡句。最美丽三字说明五彩池形状是美丽的,池水更美丽。鼓励学生换几种说法,对比体会。)

②先总写一句,说明水池之多神奇,颜色之多更神奇。

提问: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漫山遍野、各种光彩、像一幅巨大的彩画。)

然后写池水使人惊奇的色彩变化。连续用了四个有的,使人目不暇接。

教师可用板书提示:

上边咖啡色

左边湖蓝色

一池一颜色

都是清水

下边柠檬色

右边橄榄色

一池多色彩

(3)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节奏感、美感。

4、练习

(1)、比较:呈现与表现的异同。

(2)、按书上要求在自己画的水池上涂好颜色。想一想水池中还可能会出现怎样的'颜色?再在自己设计的水池上涂一涂颜色。同学们可自由选择完成一项任务,比一比谁画的池水颜色更瑰丽、更神奇!

第3课时

诵读,运用语言赞神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第3、4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第1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出示第2课时板书,请学生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同样的清水,在不同的池子里会显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1)检查自读,结合课文解释凝结、细腻、神奇的意思。

(2)去掉第3自然段的第1句,请学生读一读,体会第1句的作用。

(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引出下文显得十分自然。)

(3)小专家介绍五彩池的成因。

2.教学第4自然段。

(1)、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导入:

五彩池中的五字现在怎样理解?

五彩池和瑶池有什么不同?

五彩池是怎样的池?

(2)、现实中的五彩池要比神话故事中的瑶池更美丽、更神奇!所以面对这人间的仙境,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

3、诵读最后一句。

(1)说说赞叹是什么意思?(称赞、惊叹)

(2)为什么把美啊写在前面?(放在句首,读起来有因惊叹而脱口而出的感觉,同时也加强了赞叹的语气。)

(3)用倒装句式赞叹景物和人物。

()啊,三月的西湖。

()啊,新中国的少年。

()啊,我们的老师。

4、设计一条宣传五彩池美丽、神奇风光的广告语。

五彩的树教案篇8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第一节,感受五彩池的形态美和色彩美。

2.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能借助重点词语背诵第1节。

3.能依据“咖啡色、柠檬黄”等词组和“上边、下边”、“流入、注进”等词语练习写短文。

教学过程:(实录摘要)

师:看看课题,你想研究哪个词?

生:“彩”。一看就知道那是有多种色彩的池。

师:对了,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五彩池是怎么样的,究竟有多美。

“神话传说中的五彩池在天上,而且只有一个,四川藏龙山的五彩池却多得数不清。”

(教师用课文的语言做开头,引导孩子进入课文)

这些五彩池究竟是怎么样的,请读读课文,向大家作介绍。

(让学生自学)

请划出描写五彩池大小、姿态的词。

生:(自己学。教师巡视,指导困难生)

师:好多同学都划了两个词,哪两个?

生:大大小小、玲现多姿。

师:对,那么谁能够清楚地告诉大家,大到怎么个程度?小到怎么个样子?请用课文里的语句告诉同学们。

生:大……大的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

师:那,不足一亩究竟有多大?不到三米,大概有教室那么高吧?

生:不足一亩,可能是一个标准游泳池的大小。

师:你说对了,我们再来读读这一句,写大的句子。

生:读。

师:那你们说,这个“大”是不是显示出很大?

再读读,想想。

生:我认为“大”也并不大,从两个词看出,一个是“不足”,一个是“不到”。还从前面那个“玲珑多姿”看出。因为“玲拢”本身就指那些小的东西。

师:说得对极了,你很会钻研课文。我们再来读读写小的那一句。

生:“小的,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

师:这句话可把小写具体了。看见过像菜碟那么小的池子吗?。肯定非常有趣?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玲珑多姿”。一起把有关句子划出来。

生:(读、划)

师:谁能够到黑板上来画一画。某某,你请上来画,其他同学就在课本上画。

生:画“玲现多姿”的池子。

师:请你介绍一下你画的五彩池像什么?

生: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师:大家说说是这样吗?还有其他形状吗?

生:有的。因为

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五彩池》教案3》,

后面是省略号。

师:那你还画了什么呀?

生:我画了像小船、像月亮、像火炬、像盛开的梅花。

师:对,你把省略号读懂了。好,我们看看课文、看看图,自己背背看。

生:(有声有色地背诵课文)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五彩池的——

生:大大小小、玲珑多姿。

接下来,我们要研究五彩池的“鲜艳多彩”。

请自己读第二节,把这一节中写颜色的词都找出来。

生:(自学圈词)

师:划好了吗?谁来说说?这样吧,老师给你小黑板,你写在上头。

生:(各自在小黑板上写词)

(黑板上“贴”上了学生们写的'红、黄、绿、白、紫、蓝、咖啡色、柠檬黄、橄榄绿、湖蓝色。)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的颜色,我们能把它们分成几类n

生:(讨论)分成三类。

第一类:单色:第二类:咖啡色、湖蓝色;第三类:柠檬黄、橄榄绿。

师:你能给第二类、第三类补充一些颜色吗?

生:(讨论)第二类可以加桔黄色、天蓝色、银白色、土黄色;

第三类可以加玫瑰红、苹果绿、草绿、血红、漆黑。

师:可以,大家想了很多。现在请你读读第二节的第一句

话、第二句话,把“五彩池像一幅巨大的彩画”的气势读出来。

生:(读)

师:很好,同学们强调了“漫山遍野、巨大、铺展”这些词。所以,巨大的气势就读出来了。

现在,我们来读一下第二段的第四句话,注意一下这儿的方位词。有哪些方位词呀?

生:上边、下边、左边、右边。

师:好。我们来注意读第四句,边读边想,我们把刚才想好的第二类、第三类表示颜色的词换进去,会吗?先读原文。

生:读第四句。

师:现在各自换词朗读。(学生准备后指名朗读)

生:有的上边的池水是桔黄色,流入下边就成了玫瑰红;有的左边的池水是天蓝色,注入右边的池却变成了苹果绿。……

生:……

生:……

生:……

(让孩子在构词上展开想象,在句群中进行实践,既进行了词的训练,也进行了句段的训练。)

五彩的树教案优质8篇相关文章:

千姿百态的树教案7篇

我喜欢的树中班教案5篇

幼儿园的树教案反思参考5篇

中班科学各种各样的树教案5篇

幼儿园的树教案反思精选6篇

幼儿园美术秋天的树教案7篇

水果歌教案小班语言教案优质8篇

安全教案安全用电教案优质8篇

关于伞的教案教案优质8篇

幼儿教案优质8篇

五彩的树教案优质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