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元文化的融入,教案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全球意识,教案不仅是教学的工具,也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资源,以下是汇报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歌唱课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歌唱课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及主要习俗。
2、观赏各种花灯,了解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气氛。
3、知道元宵节是正月十五,要吃元宵。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幼儿观赏元宵灯会。
2、收集各种花灯的照片、图片。
3、煮熟的元宵每位幼儿一个。
三、活动过程
1、讨论导入
(1)元宵节是什么时候?
(2)元宵节都做些什么?
2、出示元宵食品,了解吃元宵习俗。
(1)幼儿观察元宵的外形特征,讨论:元宵为什么制作成圆的?
(2)教师小结:元宵表示团圆,表达了人们希望年年团圆的美好愿望。
(3)幼儿品尝元宵,进一步感受元宵的美好。
3、出示各种花灯,引导幼儿观赏,描述。
(1)提问:这是什麽?你最喜欢其中那一盏花灯?
(2)引导幼儿讲述元宵节观赏灯会的感受、
如:看到各种各样花灯,你的心情怎样?元宵节晚上,街道上是什么样地?人们为什要挂这么多花灯?
(3)教师小结: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人们非常珍惜、希望大家能快乐的聚集在一起,于是就挂出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花灯,还在灯上贴出谜语,组成灯会,吸引大家。
4、游戏“元宵节,闹花灯。”
幼儿分为8-10人一组,随着儿歌变化队形,比一比哪组队形最好看。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附儿歌:
我们排着队儿走,灯儿变成一条龙;
我们围着圆圈走,灯儿变成一朵花;
我们背靠背儿走,灯儿变成一车轮。
12、大班元宵节活动教案:莱西人的元宵节综合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莱西人的元宵节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2、知道豆面灯碗习俗的由来,了解蕴含的寓意。
3、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验学习乐趣。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载歌载舞的莱西人ppt、花灯会、猜灯ppt、有趣豆面灯碗ppt
活动过程
(一)交流谈话,引导幼儿回忆元宵节的情景。
提问:元宵节你吃过什么?玩过什么?看见了什么?
引导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
你知道我们莱西人是怎样过元宵节的吗?
(二)观看视频了解莱西人过元宵节的习俗
1、提问:视频上的人在干什么?能记住里边有谁吗?他们的表情、服装、头饰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相互交流看到的视频影像内容。
2、观看视频花灯会,了解灯谜的起源历史。
3、观看豆面碗灯视频,了解灯碗的由来、种类及寓意等。
(三)师幼一起分享交流视频内容,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歌唱课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小鼓手》,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渐强与休止。
2.通过与老师、同伴合作,体验分角色歌唱活动带来的成功感。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鼓,难点前置。
(一)教师敲鼓:×××∣×× ××∣×—︱
1.谁能把刚才小鼓唱的歌曲用小手拍出来?
2.教师边敲边唱: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二)教师再次敲鼓:×× ××∣×× ××∣×× ××∣×× ××∣
1.鼓声有什么变化?(渐强)
2.教师边敲边唱: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三)教师第三次敲鼓:×× 0︱×× 0︱×× ××∣× 0∣
1.谁能用手拍出来?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拍。
3.一边拍一边唱。
二、学唱歌曲
(一)学习歌词
1.教师完整范唱(有伴奏):你刚才听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介绍歌曲名字。
(二)幼儿学唱
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
2.有感情地唱: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唱?开心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3.再次带领幼儿唱,教师放低声音。
(三)分析每段音乐性质,有感情地唱。
1.你最喜欢歌曲里面的哪一句?为什么?
2.再次完整唱歌曲:把每一段不同的情感表现出来。
三、分角色演唱歌曲
1.教师唱黄色小鼓咚咚的部分;幼儿唱粉红色歌词部分。
2.师幼交换角色唱。
3.幼儿分两声部唱,教师指挥。
4.幼儿交换角色唱,教师指挥。
四、欣赏现场录下来的幼儿演唱时的录像。
师小结:我们都能够像小演员一样进行表演。
简单评析:
1.能够将难点进行前置
2.在解决鼓声越来越响,渐强这一块,建议加入钢琴
3.不要将第一句:“我是一个小鼓手,敲起鼓来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分裂开来,这里不需要有鼓点,鼓点只要用在最后两句就可以了。
4.要表现歌曲“优美”的情感,演唱歌曲要有轻重,优美处可以轻一点,“诶”这个字可以唱得渐强。
5.教师搭建的图谱支架撤离不够及时,不要从头用到尾,当幼儿演唱两遍后就可撤离。
歌唱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核桃壳、果冻壳创作小乌龟,表现出小乌龟不同的形态。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手工创作的兴趣。
3、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核桃壳、果冻壳、剪刀、绘画纸、水彩笔、棉签人手一份,木胶每组一盆。
2、制作好的小乌龟三个,沙盘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材料,引题。
1、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些什么呀?这些核桃壳、果冻壳可以做什么呢?(幼儿自由的回答)
2、看看老师把它变成了什么。(出示范例)这些小乌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引导幼儿说出小乌龟的各种动态。
3、小结:只要我们动动脑、动动手,就能把这些核桃壳、果冻壳变成有趣的小乌龟,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二、教师讲解示范。
1、把核桃壳或果冻壳盖在彩纸上,沿着外壳的边缘在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在圆上添画乌龟的头、四肢和小小的尾巴。
2、剪下"乌龟"。
3、在核桃壳、果冻壳边缘涂上木胶,粘在圆圈上。
4、最后用水彩笔装饰乌龟壳。
三、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1、每位幼儿至少做一只小乌龟,先做好的,还可以多做几只。
2、提醒幼儿画圆时,一手按住核桃壳或果冻壳不能移动。
3、启发幼儿用不同颜色装饰乌龟壳。
4、提醒幼儿注意木胶用的'不要太多。
5、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做完后能自己收拾干净。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赏。
1、请幼儿将做好的乌龟送到"沙滩上"。
2、鼓励幼儿相互欣赏,互相比较。
3、也可以让幼儿带着自己的小乌龟一起游戏。
观察操作材料,直接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重点讲解示范了木胶的使用方法,因为这种形式的活动是幼儿第一次尝试,教师适当的示范和讲解能使幼儿掌握正确的操作方式,为幼儿顺利操作做好铺垫。
给幼儿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同伴间的交流,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反思:
1、活动中,我能为幼儿提供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学习,
2、整个过程,孩子们兴趣浓厚,也比较投入,认真,都能认真的完成自己的作品。通过此活动掌握了剪、画、粘贴等一定的技能技巧。
3、课后,他们兴奋地把小乌龟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激烈的议论,而且也创造出很多玩法:搭乌龟桥,乌龟变队行,乌龟赛跑等等,有一个小在乌龟的另一面也粘贴了一个果冻盒,做出了一个会转动的小乌龟,为此,我就想把这个活动延伸到特色区域里,让幼儿的兴趣得到延续,再一次的满足幼儿的学习的欲望。
歌唱课教案篇4
活动名称:
云彩和风儿
活动目标:
1、激发创编诗歌的愿望,尝试使用诗歌的语言创编《云彩和风儿》,并能自信地讲述创编内容。
2、培养幼儿想象的丰富性,思维的独创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3、通过感受诗歌优美地意境,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已多次观察过云彩的变化,对云的形成有了初步的了解。已欣赏过散文《云彩和风儿》
材料准备:多媒体教具一套。已运用多种材料和不同的方法表现了云的形态,并制作成云彩画。
活动重点: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发展言语表达能力,尝试创编。
活动过程:
一、谈话:我制作的云彩。
1、观看云彩壁画,幼儿介绍自己前段时间制作的云朵,说说制作的云朵像什么。
2、运用多媒体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云。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千变万化云,看一看这些云像什么?”(配乐欣赏诗歌:云彩和风儿)
二、讨论
云彩变了些什么?云彩为什么有趣?为什么云彩会变?
三、配乐朗诵《云彩和风儿》。
四、游戏创编诗歌:会变的云彩
1、幼儿用动作来表现云彩。老师扮“风儿”,幼儿扮“云彩”。“风儿”一吹,“云彩”就变出不同造型来,用诗歌的语言表达云彩的变化。
2、幼儿分组进行创编诗歌活动。
五、延伸活动:
在语言角定制一本诗歌本,供幼儿继续诗歌的创编。
在表演角活动时,可以继续进行游戏,表演云彩的.变化。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我发现这节语言活动基本上适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我班幼儿愿意说,而且多数幼儿“会说”。在户外活动时,我发现许多男孩子爱用肢体语言表现各种人物如:变形金刚、奥特曼等,而女孩则喜欢扮作小蝴蝶、小魔仙等,因此,我想,在创编动作的环节中,幼儿会有很多东西展示出来。果然,活动中,靳杨哲小朋友变的小茶壶令我刮目相看。
活动过程中,有几名幼儿急于表现自己而忽视了体会诗歌,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而且,也有部分孩子的兴趣在表现动作上,而对于仿编诗歌兴趣不太浓厚,需要在后来的活动中再进一步复习、回顾。
歌唱课教案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认本课15个字,学写10个字,其中让学生独立识一部分生字。
2、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认本课15个字,学写10个字,其中让学生独立识一部分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磁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北方山区……
(二)师:这个故事曾经感动和激励了无数的人,为了纪念英雄王二小,人们编写了一首叙事歌曲,名字就叫《歌唱二小放牛郎》,请听……
(三)播放歌曲:会唱的同学可以轻声吟唱
(四)会唱的同学齐声唱,不会唱的同学跟着唱一遍
(五)师生齐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六)自主读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七)同桌互相检查读书情况(一人读一节),遇到不认识的字相互请教
(八)测读生字卡片:(认读)
1、不认识的字再进行重点学习,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2、再读读易错字,组词或造句。
(九)小游戏
猜一猜:今个口念什么?今个贝念什么?……
(十)多音字组词
tiǎo 挑战 挑拔 挑动 挑灯
tiāo 挑选 挑夫 挑剔
(十一)再读课文
齐读,老师边听边指导
(十二)指导写字
1、生观察指出易错字
2、重点指导:耍:与“要”区分,第四笔是横折弯钩
危:第三笔是横,注意里面横折钩与竖弯钩的写法
急:中间的横不出头
染:右上“九”的写法
3、学生读读、写写
(十三)作业
1、 生字、词
2、 和家人一起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3、 读课文
板书设计:
歌唱二小放牛郎
耍 危 急 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抗日小英雄二小放牛郎的故事,初步理解什么是英雄;
2、 启发学生想象二小与敌人斗争时的语言动作,牺牲时的`场面。
教学重点:
理解英雄的含义。
教学难点:
想象二小与敌人斗争时的场面。
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
(一)导入:认真听录音《歌唱二小放牛郎》,想想:歌里都唱了什么?
(二)请同学们说一说;
(三)谁想读读这课文(指名七个学生);
(四)读了课文想: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分组交流解决)
(五)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
(六)可随机出示以下句子
1、放牛的不知哪儿去了
2、就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
3、二小顺从的走在前面
4、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5、英勇地牺牲在山间
6、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里边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领悟二小的勇气、智慧和他英勇献身的。
(七)重点学习第三、四、五节
1、 边读边想象二小的动作,他与敌人的对话,他心里的想法;
2、 分组交流;
3、 指名生汇报。
(八)再读课文
问:你认为哪个小节让你很受感动?可以当堂背诵。
(九)齐读课文
会背诵的部分可以站起来背诵。问:读到这里,你想对王二小说些什么?
(十)师:(略)
(十一)作业
1、 把《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2、 积累介绍二小的图片或资料
3、 预习《歌声》
板书设计:
歌唱二小放牛郎
危急 顺从 牺牲
(勇敢 智慧)
歌唱课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过程与方法
1、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学生通过听唱、朗读、想象等手段,了解二小的事迹,感知英雄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学生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抗日战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了解了禁烟英雄林则徐,今天就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位与你们年龄相仿的小英雄。有一首歌唱得就是这个12
岁的小英雄,想听这首歌吗?大家仔细听,听后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磁带。)
学生听歌曲,会唱的同学跟着轻声吟唱。
二、初读课文感知
学生读文,感知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
师:这首歌歌唱了二小,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歌唱王二小呢?大家认真读书,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歌词中歌唱的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理由。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出标注。勾画相应语句,并从中感悟。
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师:大家学习得很认真,下面就把你的学习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吧。(并随机提出问题)学生汇报:
1、二小是个机智的孩子。
引导学生想象王二小给敌人带路时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2、二小是个勇敢无畏的孩子。
引导学生想象当敌人知道上当后,二小与敌人斗争时的场景。
四、拓展延伸
师:是呀,同学们已被二小的精神所感动,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二小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再读一读文章。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读。(可以自己单独读,也可以几个人分节读。)
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师:抗日战争中像二小这样的小英雄还有许许多多,课下,请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读书、观看影视、访问等形式搜集抗日小英雄的图片和资料,做好抗日小英雄手册与同学们交流。
歌唱课教案6篇相关文章: